时间:2024-09-03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或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培养目标,突出岗位能力的训练,强调职业技能的教育,为某一职业或职业岗位群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新的知识、科技等被大量应用于生活生产领域,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不在不断提高,高素质多层次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因此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而且需要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出现了矛盾的心理状态,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高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课题。[1]
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因素的总和,其主要表现在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等方面。[2]
具体来说,职业意识主要是指个体的职业意识,包括职业需要和动机、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成分。职业兴趣是从业者对某种职业要求所具有的积极态度或意识倾向。它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及其相关活动,是一个人事业的起点和原动力。职业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和工作效率的心理特征,包括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特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职业个性包括职业气质和职业性格两个方面,职业气质是从业者对某种职业要求所具有的比较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使每种职业活动的心理动力特征都染上各自独特的色彩;而职业性格是指从业者对某种职业要求所具有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决定了从业者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成就。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56万人,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95万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变得愈加困难,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几年的职业化教育,使得自身具备较高的技能化水平,在技能化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就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很多学生在职业心理素质方面仍有所欠缺。
首先,在职业意识和职业兴趣方面,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具体要做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很多同学是听从于家长的安排,或者是看中该行业的薪资待遇,而对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和自身实际能力之间是否匹配,大多数同学表示不清楚,仅凭借自己内心的感觉盲目地择业。择业过程中大多数同学找工作存在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都向往地理环境优越、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的工作,事后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及在在工作中能够做什么。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过分看重经济利益和物质待遇,将个人发展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学习动力。除此之外,还表现为职业诚信的缺失,诚信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职业品质之一,当前大学生群体性诚信失范问题较为突出,如考试作弊、伪造证件,为了获得助学金或者助学贷款提供假证明,签订了工作协议又随意违约,岗位变动频繁等。这些不良的职业品质使得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诚信认可度大大降低,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第二,在职业能力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企业比较看重的还有学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般能力,这些一般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校期间,社会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表现不足,不善于与他人合作,沟通能力不够,拒绝参加集体活动,不懂得关心体谅别人,计较得失,一味要求得到而不付出。遇到问题总是希望有人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等着老师和家长来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不够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实际锻炼和实际工作经验。[3]
第三,在职业个性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受挫能力比较弱,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的归因,把大多数的原因归结于外部的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不太好、难度多大等,采取听天由命的态度,而有的学生之前自恃过高,盲目自信,失败过后,又归结于自己能力不够,产生自卑心理和无力感,导致自我效能感较低,很少有人将其归因为自身努力不够,很少去努力克服困难,最后的结果当然也是失败的。
(1)加强对专业和行业职业发展的引导,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多开设一些实训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企业专家到校为学生讲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和学习企业文化,假期到企业进行见习,在职业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行业及企业的认识,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培养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爱岗敬业、积极主动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虚拟和真实的环境中培养职业情感,学会把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结合起来,清晰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产生成就动机,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兴趣。
(2)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和主题班会,加强诚信教育,在平时的教学及考试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人是社会的人,要完成一件事情,仅仅凭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与他人合作,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觉察他人的情绪,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在活动过程中还是现实的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调控自我,进行正确的归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通过开设相应的就业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对学生在校4个学期的就业课程做系统的安排。
(1)第一学期,以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认识教育为主,通过德育课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调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邀请校内或校外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针对学生开展一些讲座和辅导活动,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难题,引入职业测评的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个性和职业能力,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结合自己的专业及社会需求,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邀请本专业毕业的优秀校友到学校参加交流会,让职业生涯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形成对外面社会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模拟应聘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4]
(2)第二学期,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针对学生目前以及将来就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失败与冲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与人沟通交往,如何正确归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习惯。
(3)第三、四学期,以就业指导教育和创业教育为主,重点在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就毕业生的就业流程、就业政策和形势、求职和面试技巧、就业协议书的签订和报到证、创业教育等进行指导和教育,除教学之外,可以通过日常交流、专题讲座、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及招聘信息,开展丰富多样的就业教育。第五、六学期,开展实习生走访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反馈给学校,以便科学决策。
(4)在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授课形式要以能力为本位,职业为导向,充分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课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采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择业技能。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才能在择业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择业态度,最终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