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学使人周密——通过“相遇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时间:2024-09-03

王富军

(安康市第一小学 陕西安康 725000)

本学期我又新代了一个班的数学,这个班就是五年级五班。班里有几个确实聪明的同学,比如董彦源(化名)、张崇烨(化名)几位,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反应快。有时候学习新知识,他们几个总觉得自己懂了,有一些沾沾自喜和洋洋得意,常常在课堂上“显摆”。然这几个同学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有点粗心大意,在平时的作业或单元达标检测中,常常会因为不认真审题、不细心思考而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学完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后,我想“教训教训”他们。联想过去的教学经验,我专门设计了两道“简单”的题目:

⑴小聪、小明放学从学校出发回家,小聪每分钟行140米,小明每分钟行160米。15分钟后两人回家,两家相距多少米?

⑵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5千米,2.5小时后两车相距3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这两道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是需要认真分析的。从数学角度讲,第一题有小聪和小明家住在学校两侧和同一侧两种情况;第二题有两车没有相遇和两车相遇后再相距两种情况,而这两种情况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两道题的分析思路和解法,我利用晚上加班制成微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演示。

上课一开始,我说:“同学们,我们已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相遇问题,你们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

大家异口同声:“好,简单!都会!”

我说:“那我们来看看这道题,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试。”

我刚出示了⑴,就听见几个同学不屑的声音:“这么简单,切!”尤其是董彦源(化名)和张崇烨(化名)那几个同学。

我不露声色,过了一会,说:“做完的请举手!”

只见“刷”的全举起了手,我又说:“谁愿意上讲台来说说自己的解法?”

我的话还没落,就见董彦源已站在了讲台旁,然后有条不紊的讲起来,他讲的是“小聪和小明家住在学校两侧”的这种做法,这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我故意大声的问:“这位同学做的正确吗?”“正确!”“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教室里安静了,大家都齐声说没有了。

我说:“同学们,看看老师的展示。”我通过微课把两种情况做了展示:

学生们都豁然省悟。只见张崇烨同学说:“王老师,我觉得还有好多种情况。比如:小聪和小明家没在一条直线上,那怎么办?”

我赞赏地说:“张崇烨(化名)同学说的很好!在实际中确实有这样的,那样的话结果就不确定了,从数学的角度我们只研究以上两种情况。”

我顺势又出示了⑵。有了刚才的“教训”,虽然有少数同学说“简单”,但一个个却都在认真地思考,没有了学习⑴时的那种骄傲和浮躁。通过汇报展示,有不少同学知道了此题两这种情况的解法:

董彦源(化名)同学红着脸诚恳地说:“王老师,如果没有第一题的启发,第二题我是不会考虑到相遇后再相距的情况的。”

我说:“同学们,其实这节课我真正地目的并不是让你们做这两道题的,而是通过解决这两道题告诉你们,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遇到事情首先要认真思考,细心分析,三思而后行。伟大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变。希望你们能记住!”

“铃……”,下课的铃声响了,而此时的教室里静悄悄的。我夹着书走出了教室,身后竟然没有一个同学跟着,同学们还沉浸在我刚才的话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