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严 丽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内蒙古包头 014035)
英语热在我国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专业的英语人才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有数据显示,在应届毕业生中,有近30%毕业后难以就业的学生来自英语、会计等少数几个专业。这在极大程度上,暴露出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只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至于学生空有学识,却难以适应和会。本文希望通过探讨的方式,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希望能对今后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很多高职院校不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之点,没能够发挥所长,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而是依旧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完全发挥不出高职院校的优势跟核心竞争力。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固然在专业知识方面有其可取之处,但是,这种单一的技能在进入社会之后就会体现出明显的劣势,在学生看来,这就是社会对英语专业的人才已经缺乏需求的表现,其实不然,社会需求是比较功力的,综合能力的考量是企业选取职员的首要依据,所以出现了目前这种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刚出校门就失业的困境。
要分析高职专业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较差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相较而言,高职院校的招生标准要求较低,同时对学生资源的激烈竞争,导致了许多高职院校无底线的放宽招生条件,使得招收到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而其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中学阶段学习比较差或者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他们对于知识的积累程度相较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换言之,学生的英语底子比较差,并且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不足,甚至是对学习本身存在排斥情绪。同时,相较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管理比较松散,这也是所有高职院校存在的通病,学生的自主性较差是,这种管理模式,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越来越松懈,更加不会主动进行口语上的锻炼,学习效率非常低下。
国家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面向21世纪的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同时,其中还就外语教育方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不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学生知识结构”、“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方面”、“教学管理方面”。这些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更加突出,除了在管理方面,一些教师的心态也存在问题,他们只进行例行公事的讲课,至于学生学不学、学的怎么样,缺乏关心的欲望。这导致课堂上完全失去了学习的氛围,教师跟学生形成了相互隔绝的两个群体。
“高职院校毕业生”,这一称呼似乎隐隐包含一种贬义,这种偏见有其历史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单从社会方面来讲,社会整体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偏见,究其原因是社会或者社会成员,对当今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够了解。同时在对高职院校的关注度上也完全不够,各种教学资源的获取也极为有限,例如教师资源、硬件设施资源、干部资源等。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尝试就学校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一些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在校工作中想到的策略。
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文两块儿,分别是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作为致力于培养专业英语人才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有选择性,适当减少基础课程课时,增加到专业英语方面,是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运用性更强的专业英语方面,以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同时,在专业英语的学习工程中能够巩固基础英语,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对新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基础英语的学习放置在第一学期,而之后的学期都用来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
对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专业性更强,毕业后实用性更高的教材,是极为必要的。教材应该确保难度合适,适用于当前阶段的学生。举个例子,在空乘客服岗位,英语能力占重要位置。高职教育下的空乘专业主要是面向民航运输业的空中和地面服务岗位,培养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空中乘务、安全员、机场要客服务等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材选择上,针对有空乘客服职业选择意向的学生,就要选用设涉及空乘人员英语实际应用的教材,帮助其在进入工作中时能够搞好的适应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其社会适应性。
要想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就要积极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校应该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实训教学环境,设置不同的情境,为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提供实训,主要锻炼其交流沟通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的工作氛围,自行思考在职场中自己可以担当什么样的职位,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少走了弯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适应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在社会需求发展的带动下,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育也存在许多机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抓住这些机遇,是当代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当务之急。笔者试图对其中的一个小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而更多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需要广大相关从业者共同努力,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