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 广东江门 529000)
在我们祝福亲朋好友的时候,常常会说“祝你健康平安!”健康,是每个人所期望的。人们常说的健康不单指身体健全,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在生活压力和竞争日趋紧张的现代社会,保持心理的健康是很多人需要注意的问题。心理健康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好、在群体中能够比较和谐地与他人交往。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比较平静地接受和面对。同时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1]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与其他人的沟通和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怎么应对与各个同事的竞争或合作、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以及如何掌控课堂,面对学生。现在不仅学校和家长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整个社会舆论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工作中需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要努力多给学生带去积极的影响,尽量避免消极的影响。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自己内心处在相对平和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得职业生涯过得更加顺利。[2]
反思自己从事教师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除了对于教学本身的适应之外,也是一个在未知的环境中慢慢摸索的过程。刚进入工作单位,会遇到很多不熟悉的情况,寻求帮助也不一定会有回应,那段时间心里充满不安的情绪,也一度对自己能否继续从事这份职业产生过疑问。但是面对现实生活,我们往往很难想逃避就逃避,日子一天一天还是要继续。[3]
虽然说凡事先在自身找原因,但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孩子跟以前确实有很大不同。包括与我自己学生时期相比,现在的孩子相对而言缺乏基本的礼貌、过分强调自己的权益,却看不到在集体生活中应该要遵的守纪律和制度。真正当上了老师之后感觉现在的未成年人教育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宠溺,学生娇生惯养,部分学生自私心理严重,很难管理。试想没有惩罚,那遵守纪律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不公平。再怎么提倡个性发展,基本的纪律还是得遵守的啊,没有纪律,班级和学校、乃至教育行业如何正常运转?但现在往往是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哪怕是请家长来校协助,有些孩子也不当回事。[4]
那我作为教师该如何调节心态?当时由于我是刚刚来到外地工作,人生地不熟更加倍了内心的不安。因此我采取的第一个办法是倾诉,凭借电话和网络等方式向亲近的家人和工作经历丰富的好友讨教为人处事和教学的经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是找到可以完全信任的人。诉苦切忌见人就诉,只会变成笑柄。特别是在职场里,没必要暴露太多私事。而且有很多事情光靠语言是传达不到的,必须要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这个方法也只能是偶尔联系,特别是朋友之间,对方也很忙,不能过多占用朋友的私人时间。有一两个能够长期保持联系,可以相互诉说伤心事的朋友,对于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生活下去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第二个需要注意的点是:在工作关系里,反而不必谈论太多私事。我认为同事之间不需要去制造“朋友”的假象。太多人喜欢干预别人的私生活,虽然说废话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不过想想自己需不需要这么多无谓的人际交往?每个集体里都有那种喜欢在嘴上叨叨别人应该怎么生活,事实上却提供不了任何帮助的“人生导师”。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闲暇的时间是很珍贵的,应该自己好好度过。或者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同进步。
还有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是,对于教师来说最容易暴露情绪弱点的地方就是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名学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种预料之外的情况。比如在做课堂练习时,有学生画一个大乌龟说是我,还很得意地说觉得他画得很像老师。有时我以很平静的语气制止学生做小动作,对方却回以非常粗暴的语句。仿佛是我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这样的孩子可能每个班都有,如果应对不好,长期下去会让教师对职业和自己劳动的价值产生怀疑。
很多时候,作为已经是成年人的一方,我们都会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认为错误是不是都在“我”的身上。但往往问题不可能马上就得到显著改善,如果一味地钻牛角尖反而可能导致工作状态越来越差。说白了教师首先也是一份谋生的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要与能力相符,教学经验是需要慢慢累积的。一开始就要求自己能够特别的游刃有余是不现实的,压力过大就起不到变为动力的作用了。
因此首先要告诉自己,“我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特别配合我的工作”,在课堂上不要与学生起正面冲突。特别是当着全班的面批评某个学生时,可以用半开玩笑的态度,以免最后让自己下不来台。在休息时间我尽量让自己不去想工作上的失误,而是去找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情来做,比如绘画和阅读。
创作是让人宣泄情绪的好方法,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合适的方式,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因为我以前是学习绘画专业的学生,所以绘画是我熟悉的方式。而当一个喜爱文学的朋友说心理压力大时, 我就会建议她去尝试着写写诗歌。不过各种创作形式和学科之前也是相互联系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阅读与音乐都是非常好的放松方式。学无止境,而音乐比起文字和绘画,往往能够更加直接地去打动人心。在工作之余,寻找一些让内心平静下来的事情去做。只有让身心都处在比较健康的状态,我们的职业生涯才能往更好更长远的方向去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