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论

时间:2024-09-03

德 央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 西藏日喀则 857000)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论

德 央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 西藏日喀则 857000)

生物学科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观察性强、实验性强。高中生物教学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实验,因此,生物实验是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高中生物 实验 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这就要求在理化生教学中应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使理化生教育能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营造良好的氛围。但过去的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并不完善。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高中生物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接纳更优的探究思路来着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具备浓厚的观察兴趣,明确的观察目的,科学的观察方法,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从而提高生物实验课的学习效果.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和发现问题的源泉,没有观察,人们很难认识事物,认知世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操作,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并通过探讨发现问题和获取知识,从而生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所以观察是指向性的。观察的目的明确,目标清楚,观察才能抓住重点,注意力方可集中到有关生物体,取得最佳的观察效果。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就应明确要求学生观察它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并指出细胞膜等贴在细胞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大清楚,要调节好光圈、光线的强弱控制要适当等,使学生按照这些要求去观察,减少实验的盲目性,提高观察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习理解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学习起点低,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纪律教育工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领路人可以穿插介绍一些有趣的生物现象及科学家的探究经历,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其复杂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一些伟大成就的获得其实就来源于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应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一种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因此新课改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教师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都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观察要有兴趣,兴趣是观察的挚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先决条件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有趣的生命现象,开展课外活动,进行野外考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学生往往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表现在生物观察中。当观察成功时,他们就兴趣盎然;反之,则兴味索然。在观察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的观察获得成功,以增进他们的观察兴趣。(二)观察要有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进行正确观察所必需的重要科学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观察记录、绘制生物图以及对生物对象描述时,一定要符合观察到的真实情况。(三)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是一种具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它要求人们能从纷乱的事物中,迅速、正确地分辨出所要观察的对象。观察活动的这种特点告诉了我们:观察目的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完整、清晰;观察目的不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模糊不清,一无所得。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看到这种情况,即学生都喜欢观察生物,但观察时往往单凭兴趣出发,只愿意观察他们喜欢观察的对象,而将观察目的弃置一边。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指导他们按观察目的进行观察。 总之,作为一个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理化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决定了理化生实验在理化生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使许多中学理化生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犹其是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重视,许多实验根本就不演示或不安排学生动手做,造成大多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都很差,走出社会后相应的实践能力也不高。

学生由在实验过程中手脑并用,学生由于其知识的有限性,看待问题不如教师那样准实于受到好奇心驱使,往往迫不及待地希望操作仪器.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态度,要让严格要求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验 对实验仪器的不了解,在初次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不规范 不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提的 动作,并在以后实验过程中形成不良习惯,形成定势思维,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分体和线粒体这一实验来说,高中生由于不熟悉显微镜原理在实验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分工制:4人一组实验,2人操作,1人观察,1人记录,然后对调,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做实验时,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然后让每个学生分别动手操作,以激发学生操作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就能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求知,而在于致用,也就是实践。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但生物实验一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实验课,学生只是按着书本上的实验步骤去做实验,教师也是“照方抓药”地去讲解实验。教科书中虽然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发现”等三个发现实验,来增强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艰难、让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但由于这些实验的可操作性差,教师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直接讲解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形成感性认识,很难养成科学思维。 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讲实验”的实验教学方法,而改为尽量去做实验(书内的、书外的)。但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教师的观念、学生的观念、教学课时的限制、实验设施的限制等,坚持“做实验”不容易。本人与本组两位生物老师经过近三年的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感受到“做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