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阅读的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4-09-03

韩孟汶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四川绵阳 621000)

阅读的生活化教学

韩孟汶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四川绵阳 621000)

在义务和高中教育阶段,阅读是语文教学和语文考核的重点,字词的学习都是为语文阅读做好准备。阅读时学生感知、吸收、消化语言材料的一个过程。但是阅读的对象是什么,教科书,参考书?我认为阅读的对象应该更多的指向课外书和生活这本大书。生活化阅读是以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方式来设计阅读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以情感共鸣为切入点,让学生与作者所创作的情景氛围交互融合,相互渲染,其生动活泼的实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实际教学中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阅读的生活化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

高中 阅读 教学 生活化

一、生活化的阅读教学必须从课文中感受生活,从生活来解读课文

联系生活解读课文,让生活和文本发生联系。强调的的不是学生的课文的理解,而是对课文的感受。学生不仅从作者的生活来解读,文本的背景来解读生活,还能注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受课文。

例如: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时候,其中有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1]

师:在普通的语句中,“送”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字,但是在这句话中个,“送”确实非常值得玩味的。于是我们可以点拨学生: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送”字?

生:我们用学过的替换法,把“送”换成“吹”来比较。最后得出结果,“送”比“吹”更加的富有人性,更加的灵动。

教师继续点拨:那么作者选择“送”能够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

学生答: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选择的词语赋予景物以灵动,那么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比较愉悦的。[2]

此时便可以展开,启发学生将生活和文本结合。每个人都是如此,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事物都是开心的美好,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什么东西都是厌恶的丑恶的。正如同样是“花”,却有“映日荷花别样红”和“落红不是无情物”之分。这样学生便可以明白文本本身和作者的生活是不能分开的,文本是作者情感的反映,而不是词藻的堆砌。

二、生活化的阅读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不是没有独立思想的,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并不是在空白的状态下进行的。生活化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带入作者的生活去阅读文本,更应该能够带入自己的生活来阅读,能够带入现实生活去阅读。

例如:在学习孟子的文章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到“人性本善”,在学习荀《劝学》的时候,我们又提到“人性本恶”。此时,很多学生都会问到:老师,那么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

这个问题不仅难道了我,即便是换任何一个人来,也难以明确的解答这样一个问题。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语文是一个人文学科,与科学有明显的区别,我们的问题不能简单的回答为“对、错、是、非”。因此我们不是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标准”的答案。而应该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讨。

因此我并未直接回答的问题,而是反问学生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如何的。在首先肯定学生的观点的基础上,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都参与讨论,最后我把这个抛给学生,让学生来准备组织,最后把周五的班会做成了一个辩论会。

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三、生活化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打破教材

作者是文本的创作的主体,角色是文本的主体,而学生更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学生紧盯着教材的模式。学生不仅要能走进教材,走进文本,更能够再现文本。阅读教学不能只有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读—老师讲—学生提问—教师释疑。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让学生走出文本,演绎文本。这特别适合小说,戏剧,以人为主体对象的诗歌等文本的教学。

比如在《雷雨》这样一篇课文当中,我采取了让学生排练演绎这样的一种方式。将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排练了其中的四个场景。在课堂结束后,写一篇日记。没有参演的同学写的是观后感,很多同学都会提到,印象最深的都是在阅读时提到的冲突最强烈的地方。这也让我们都明白了,戏剧和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矛盾。没有矛盾的文本,读起来无味,看起来也无味。而参与表演的同学在写日记的时候大部分都写得是对自己人物性格的分析。

甚至一部分同学在文中这样提到:在我读《雷雨》的时候,是非常厌恶周萍的。但是当我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在我努力想演好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发现我走进了他的内心。我再次阅读让我进一步的了解了他,我觉得周萍是出现是一种需要,也是必然的。如果说是我身处这样的环境,那么我也一定是“周萍”。他的行为是环境影响造成的,那么作者想要表现的一定不是这样的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而是表现一个大的社会环境。思及此,我突然想到了鲁迅笔下的阿Q,那也只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映。

在看到这些日志后,我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的。按照传统的模式讲读这篇课文,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无精打采的。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对人物性格特色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和印象,还学会用自己的经验去解读人物。也发现了小说戏剧中,环境的重要性。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绎来发现问题已经可以称之为一种能力,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

[1]《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3

[2]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材 高一第一册 第二单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