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穆艳玲
(珲春市第一小学校 吉林珲春 133300)
时代改变了信息技术课堂
穆艳玲
(珲春市第一小学校 吉林珲春 133300)
一次偶然培训的机会,让我初次认识了“智慧课堂”,看着孩子们拿着平板电脑,在课堂上津津有味的学习,老师在课堂已经不再是表演者,而是站到了学生的身后,静观其变。孩子们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碰撞绽放出绚丽的火花,也激起了我这个门外汉的兴趣。
踏着珲春教育改革的春风,在市里领导及学校的倡导下,我们的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转课堂走进校园,东师理想深入课堂,信息技术课堂一个看似本来就和计算机脱不了干系的课堂也发生着变化。
以前老师是主体,学生没有自主权,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的知识水平差距太大,时常老师讲的内容太浅,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爱听,讲深了又有太多的学生直摇头。于是我在课前利用Camtasia Studio 8软件将每一个知识点录制成微课,根据微课的每个知识点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单。课上利用极寓电子教学平台将微课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例如讲授《图片的插入及修饰》一课,先让学生独学图片的插入方法并完成记录单中的习题——“图片的插入方法是什么?”,然后完成电子习题内容——“插入一张图片”,使学生从视频中掌握知识点——巩固知识点——实践操作——发现问题——记录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带着提出的问题继续下一个自学视频环节——“图片的修饰”。一节课下来,知识点可以说已经形成知识链,由浅到深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实现了因材施教,从此孩子们的课堂变得安静了,看到了他们自信的笑容。
在独学的过程和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以往孩子们就会拥到班级最优秀的几个孩子周围,课堂难以控制,经常是“会的同学满场跑,懒的同学满屋叫”的局面。于是把学生每4个人分为一组起名叫“共同体”,按照座位的排列,邻座的两名同学称为“互助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首先“互助组”讨论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共同体”的组长负责统计“互助组”遇到的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在“共同体”为单位进行展演,在展演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就可以将自己统计的问题提出来,先让学生试着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老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课堂上交流的方式变了,由被动变得主动,遇到问题解决的方式变了,不再只是依赖个别人或是老师,他们求知欲望变强了,他们能把自己当成学习主人,学习起来也就更轻松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以往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主要原来是打游戏,一到上课学生总是唉声叹气,学习内容一直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一个难题,有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太抽象,无用武之地。有的又因为时代的快速更新已经淘汰,在我的课堂中,我选择的教学内容多半是根据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用途来进行选择。
1.网络浏览、搜索信息、文字图片的下载、编辑排版:语文、数学、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经常会需要学生上网搜索相关知识;
2.用WORD编排电子板报:设计走廊文化、参加设计大赛;
3.EXCEL数据处理:统计考试成绩、理财等;
4.美图秀秀: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图片处理;
5.金山画王: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鼠标操作水平。
6.金山打字通:改变枯燥的打字学习过程。
7.写字板、WORD:低年级学习指法,将自己的优秀作文形成文本,编辑成作文册。
学习内容的改变,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带着任务去学习,一节课下来,学习目标达成了,真正实现了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理念改变势在必行,大数据、大流量、人工智能冲击着教育时代的发展,让学生主动、个性化、轻松愉快学习,提升智慧水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走在前沿的我们必将引领教育的发展,学生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学习不是一个单调的事情,要学会抓住他们的心理,充分利用好现行的教育设备+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