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隔代教育出招

时间:2024-09-03

田 颖 冯兆海

(蛟河漂河九年制学校 吉林蛟河 132513)

为隔代教育出招

田 颖 冯兆海

(蛟河漂河九年制学校 吉林蛟河 132513)

祖孙隔代教育问题日趋凸显,有相当多的老同志甚至包括教师——常常对此觉得无奈、困惑与茫然,这已成为当今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其实,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我们可以有所作为。作为教师有义务给予指导援助。

隔代教育 严慈兼济 有所作为

作为祖辈的老同志,对于孙辈更视为心肝宝贝,是倍加呵护而无微不至,对于隔代抚养教育的担当,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比作为监护人的父母付出的还要多。而这部分群体,不仅是代行照管孩子的生活,更有不能推卸的教化之责,相当于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成长真是举足轻重。孩子心智成长得好,老同志功不可没;孩子娇生惯养,则往往饱受埋怨。真是责任非轻,干系甚重。因此,也有相当多的老同志常常对此觉得无奈、困惑与茫然,那么作为祖辈应有怎样的作为呢?

呵护以至于娇宠,必然事与愿违,容易产生“小皇帝”,乃至“飞扬跋扈”;然而,觉得“孙不教,祖之过”,严加管教,又往往使孩子呆若木鸡,影响心智成长,乃至发生无法预料的情况。“就怨他爷爷奶奶,就让他爷爷奶奶惯的。”这真使不少老同志感到委屈,“好心转出驴肝肺”,又不能放弃,于是进退维谷。那么就无所作为了吗?

当我们回想或亲历劳作的辛苦:上班族的朝暮匆匆、做工族的挥汗如雨、农民收割的踏冰履雪与披星戴月……就会暗下决心:不能让儿孙辈如此辛苦,一定让他们受到好的教育,读好书。寄希望于教育,这没有问题,但是,想没想到作为祖辈在隔代教育中的作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应做些什么呢?我们有文化修养的老同志应该不是问题,而另一部分同志对孩子的引领,往往觉得无能为力。

其实,无论怎样的祖父辈,都能够有所作为。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撑,我们作教师,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理当促成与家庭教育的合力。我们仅提出几点建议供肩负家庭教育重任的老同志参考,希望能够排难解惑,或者愿意为了未成年人的生命成长而“共襄大计”。

一、学会与孩子做好朋友

我们要学会与孩子做好朋友,友善平等、遇事协商,建立融洽、和谐关系。如此,孩子才能相亲而重道,才可能有效地教育引导。

我们不能搞“祖道尊严”,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要注意孩子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变化,学会倾听孩子的诉求,走进孩子内心世界,能够相机引导、循循善诱。

二、引领识字读书,伴读议书

不要总是买小零食,塞住孩子的嘴巴;应当买图书,丰富孩子的头脑。

学前的拼音图画、识字图画图片,初入学的带拼音图书,渐进为各种图书……要有书架乃至有书房、有藏书;不要老师一推荐书买,就谈书色变,乃至斥之为乱收费。书才是真正的大学,只是依靠图书室里的读书或借书读是不够的,学生还必须有爱书、爱买书、爱藏书、爱读书的习惯,否则,哪来的书香门第呢?我辈也当有亲情伴读,然后谈书议书品评,俨然学术氛围,即使认不得多少字,可以向孩子学习,或端起书装模作样、正襟危坐也是影响,也是榜样,近朱者赤,孩子也会见“贤”思齐嘛。何况我们还是完全能够从头学起、共同成长呢。

相反,孩子做作业,你看电视、谈天说地,甚至打麻将,怎能指望他们专心致志、苦心孤诣!这也是学习环境的问题。既然我们声称:为了孩子活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那么,就为孩子营造宁静温馨的家庭文化环境吧[1]——这,本来就责无旁贷。

三、有拒绝更欣赏,重在鼓励

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应承,非理的要求,要有拒绝,能够说“不”,对此,老和家长都要有坚定的教育意志,让孩子知道有不可逾越的底线;同时,尊重孩子的意见,而对于孩子的好的表现,哪怕微小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赞许与欣赏,要使孩子有尊严,有自信,重在唤醒与鼓舞。

四、留意生活教育、正面导引

理想的长辈,“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性,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2]富有教育机智的长辈。祖辈有丰富阅历,理当留意生活教育,对孩子给予正面导引,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

五、关怀而不溺爱,严慈兼济

关心孩子,悉心呵护,这没有问题。但不等于事事代劳,或处处迁就孩子,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乃至娇生惯养等问题,应当关怀而不溺爱,严慈兼济。原则性涉及品行如撒谎、偷盗等言行,就不能姑息,就当给予严肃批评乃至必要的惩戒。

六、学习道歉艺术,示弱教育

祖宗也不能“唯祖独尊”,也会犯错,要学习道歉艺术,能够认错,乃至自我惩罚,拍自己几下,以示: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人无分长幼,都当勇于认错,且知错就改。有时,对于孩子的骄横难制,也不妨行示弱教育,奶奶掉几滴眼泪,表示一种失望与伤心,也会引起孩子的震动而呼唤心灵的回归。

七、故事蕴含理性,榜样教育

孩子也是在故事中成长的,故事中的寓理、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刻骨铭心,讲或读故事也是更好的引领。

如此之类。我们无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更优秀,这是毫无疑问的。只要我们也能注重学习——就是老有所学;积极研究方法策略并努力尝试——就能老有所为,与孩子共同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不是教育家,但在家庭隔代教育中,施抚养教化之功,却有希望与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同步——形成合力教育,这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根本保证。而为祖辈的隔代教育出招,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责无旁贷。

[1]冯兆海.这样的师逸功倍与草根教研[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5.6:94-100

[2]朱永新.我的教育思想[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4

田颖,女,(1972-),大专,一级教师,教育教学。

冯兆海,男,(1957-),高级教师,教育教学,发表论文190篇,有专著《这样的师逸功倍与草根教研》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