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效教学从有效引导开始

时间:2024-09-03

于晓燕

(山东省平度实验小学 山东青岛 266700)

有效教学从有效引导开始

于晓燕

(山东省平度实验小学 山东青岛 266700)

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不同学习情境中组织教学做好引导。在新知的生成处,灵活的练习中作出合理的评价。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提升问题、思考、探究的能力,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助的学习模式,创新形式的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 教师引导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做好有效引导,让学生能真正从数学课堂中获得思维的锻炼﹑能力的提高。

一、在新知的生成处引导点拨

学数学真正的魅力来自于思考,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进入思考的最佳状态。尤其是新知识的理解,需要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引导和点拨。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2个箱子能装24瓶啤酒,现在有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学生用480÷(24÷2)解答。为了引出新的方法,我让学生思考480÷(24÷2)这个算式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新学的比例知识,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解答?通过我的点拨,学生对于新方法的学习是水到渠成,知道了原来方法中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就是新方法中的哪个数量一定,从而确定题中两个数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并列出比例式或方程,以旧知搭桥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理解了新知,突破了难点。学习成正反比例的两个数量之后,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之后,继续追问: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数量发生相同的变化,它们的比值一定, 成反比例关系的两个数量发生相反的变化,它们的乘积一定,你能用前面学习的知识解释吗?这样学生将正反比例的知识与商不变的性质﹑积的变化规律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引导和点拨,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在丰富的活动中引导发现

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进行活动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去尝试和探索。在探究圆柱的两种不同切法所增加的表面积问题时,我让学生利用黄瓜﹑萝卜等圆柱体动手操作,问题:你想沿着什么地方将圆柱切成相等的两部分?你能求出增加的面的面积吗?操作时多数学生是将这些圆柱切成一个个小圆柱求增加的面的面积。我又让学生继续探究按照这种切法分成相等的四部分,增加的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并总结出计算方法。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还有一种切法,从吃的角度更科学,你知道怎么切开吗?学生想到竖切,我又问沿着什么能将圆柱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增加的面与原来圆柱有怎样的关系?怎样求增加的面的面积?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知识。学完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后,通过研究捆一些圆柱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来进行深化练习。我先让学生探究4个圆柱并排摆一层捆法的绳子长度的计算方法,再探究这4个圆柱摆两层,每层摆2个,所需绳子长度的计算方法,并作出比较。然后让学生思考:摆的层数﹑每层摆的个数与所需绳子有怎样的关系?如果摆3层,每层摆4个你能直接算出来吗?有了前面动手的基础,学生直接进行思考,问题迎刃而解了,当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写出计算方法时,我为学生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样宽松的活动空间里,老师不是牵着学生,也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适时引导,学生一直积极参与,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了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在综合的练习中引导深化

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课堂练习的目标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综合练习,增加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在学完折扣问题时,我给学生出示题目:商场搞促销活动,买200元的商品返还40元礼券,这相当于打几折?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折扣问题,我又追问:如果活动打六折优惠,买200元商品应该怎样返券?学生又进入了新的思考之中,学习热情又一次点燃。

四、在及时的评价中引导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它们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从评价的角度看,评价要发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导向与激励的功能。因此在课堂上我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给予恰当﹑及时地鼓励和评价。对精彩的发言给予掌声和赞扬,对学习过程有困难的学生也总是耐心地启发﹑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有这样一道题,修一条3/5千米的水渠,3天修了它的1/4,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多数学生用先求3天共修多少千米,再求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的方法进行计算。我问还有别的方法吗?一位同学说用1/4除以3等于1/12,有的学生说错,回答的同学一楞,有点不知所措,我没有直接让他坐下,而是跟其他同学说这位同学的思路非常好,只是他还没有做完,然后问这位学生:“你能告诉大家你做的这一步表示什么吗?最后的问题求什么?还要怎么做呢?在我的提醒下,这位同学完整地做出了题目,老师的追问和引导让他体面坐下的同时,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提高了他的学习热情,其他学生的思维也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课堂始终洋溢着民主平等的气息。还有一些学生的错误是因为分不清思路,混淆做法而错,我经常将这种生成的错误资源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思考比较,继续追问:这个错误的算式求的是什么,如果让这个同学的算式是正确的,应该怎样改变题中的信息?学生在对比中真正理解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通过实际课堂教学过程的回顾,我发现这样的评价体系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了新课程改革的实质精神,使学生在自主﹑宽松的环境中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升了数学素养能力。在此学习互动中,课堂气氛更融洽,师生关系更和谐,真正做到在数学上人人都有自己的提高。

[1]黄爱华.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8).

[2]吴晓红.什么是数学教育生活化[J]东北师大学报.2005(4)

[3]林燕娟.“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尝试[J]江苏教育2004(1)

[4]张军.从生活入手,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