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迟 娟
(辽宁省凤城市红旗镇中心小学 辽宁凤城 11810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
迟 娟
(辽宁省凤城市红旗镇中心小学 辽宁凤城 11810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活动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语文课堂上出现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许多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朴归真,实行"以读为本",要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为当前"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作注脚。新课标也进一步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我们拿到课文,毫无疑问,总是先通读一遍,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质疑。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确定要解决的一个或几个主要问题,通过文中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对课文产生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并加以表达述。以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初读时还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默读相结合,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然而以往的课堂教学,我们很少听到教师课始就说"自由高声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的,而是想方设法地巧设导语,或创设情境,或改变教学程序,出其不意地"直奔中心"等。当然,做得好,这样会使课堂更灵活,更能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提高阅读效益。但也有许多课前的导入,不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标新立异,让人有一种"作秀"之嫌。譬如课堂伊始,教师就问学生:"你最喜欢读那个段落?为什么喜欢?"试想,学生没有对课文的充分阅读,何来的感悟?
细读是对课文的内容由整体到部分的理解阶段。学生通过细读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自觉读文﹑深思读文﹑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各部分内涵,品读文章的语言精妙﹑结构完美,并主动进行词语积累。 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强调的是"细读悟语"的"悟语"包括两层意思,既要悟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也要悟语言的表现形式,即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透过内容,有所感触而领悟,包括对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等的领悟,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和思想内容的人文性的内在统一。
这一过程的开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仔细阅读,问一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建立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这些"对话"反过来,又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细读,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要保证学生细读的质量,细读必须体现以下三个特征。
1.读思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问题有时可以是教师点拨的,但更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2.读议结合。课堂就是同学们交流的平台,读书要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要强调师生﹑生生互动。当前,《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少不了课堂的交流。没有交流,与文本的对话就无法开展,交流会促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交流也会使学生在一些阅读误区中返回过来。
3.读练结合。阅读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各种训练都要以读为基础。练习并非都是要学生拿起笔来写,通过比较读﹑对比读﹑换词读﹑删词读等的精心设计,都是体悟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的训练。
4.分角色试读。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读书感悟是一种个 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在自读课文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精华之处,声情并茂的读,分角色表演读,齐读等,进行深入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在读中悟出情感,真正体验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与结构的完美;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进而达到情感升华。 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我们就会自然地从心中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对课文进行品赏玩味地读,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陶冶情感。
这一环节的读,教师往往出于自己对课文的感,悟,精心辅导学生"应该怎样读好课文",刻意采用"渲染导情""范读激情"等手段教学。这时,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已品读,采用"读中悟情"﹑"评读促情"的办法进行辅导,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这样问"你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自觉地纠正不正确的朗读方法。
“多美的文章,你想把它读背吗?”教师一煽动,学生跃跃欲试,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为之喝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哪一位文学家不依赖于对语言的积累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具有具象性的特点,熟读甚至是背诵课文比系统的分析讲解更有效,更需要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发展语感。
我常将背诵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品读一个段落后,由于学生充分理解了语言结构,体悟到文章的美,就有一种读背课文的愿望,也很容易背诵课文。我常不失时机地让能背诵的同学合上课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段落。久而久之,学生尝到了背诵的甜头,很自觉地将一些优美的段落熟读成诵。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实施“一读,即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每位小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新型的教学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