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冯 琳 金翠辰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37)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冯 琳 金翠辰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37)
培养高技型人才是高职教育与学术型本科教育的区别,“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的显明特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助推了“工学结合”教学方法的实现。本文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以汽车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对高职院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重构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
“互联网+教育” 高职教育 教学方式 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无疑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也正进行着全面伟大的变革。尤其是2015年总理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后。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
我国高职教育20多年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学校的努力,输送了大批社会需求的高技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中再次提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并强调实践性教学,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此,各高职院校均大力建设了校内实训基地,并努力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这些实训基地的运行却并不理想,校内实训基地因建设资金的紧缺,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难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教学的要求,据调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国内30%的高职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职业发展的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因企业的关注点并不是教学,而是追求经营效益。加之,企业出于生产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排斥大批的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人员直接进入生产现场,更别说参加生产操作实践了。因此,校企合作也多停留在表面,难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教学育人,造成校企合作协议一大堆,缺乏实质性合作,有合作之名,无合作之实。由此,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多是表面上的结合,教学方式仍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校内认识实训,“学与用”分离,故难以实现实践性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参加工作后需重新“回炉”才能真正上岗。[2]
1.教学模式基本概念
(1)模式概念
“模式”一词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较为普遍。汉语中,模式指“标准的形式或样式”。在英语中,它和“模型”和“模范”是同一个词,都为model。根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给模式的定性叙述:对任何一个领域的探究都有一个过程。在鉴别出影响变量,或提出与特定问题有关的定义、解释和预示的假设之后,当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系统的阐述时,就需要把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合并成为一个假说的模式。模式可以被建立被检验,并且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根据探究进行重建。它们与理论无关,可从理论中派生,从概念上说,它们又不同于理论。因此,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的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
(2)教学模式概念
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是美国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在他们所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乔伊斯和威尔把每一个教学模式分四部分来描述:第一部分是模式的指向,它包括模式的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第二部分是模式的内容,包括模式的操作程序、社会系统、反应原则和支持系统;第三部分是模式的应用,即提供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境;第四部分是模式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即模式产生的直接或潜在作用。这里所指的“社会系统反应原则、支持系统、应用”等内容,其实质是运用模式的一些原则、方法、技巧等即我们通常所指的教学策略问题。概括地说,“教学目标、理论假设、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框架。同时我们还认为教学模式应是理论和实践之间承上启下的“中介”,一方面它能对教学活动进行理论指导,使人们在深远背景中思考教学;另一方面,它又要为教学实践提供操作和策略,方便教师教学。[3]
(3)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是概括性。教学模式不是对教学活动的“复写”,而是在充分显示自己个性的前提下,略去了开展某一教学活动的不重要的因素,从理论高度简明地、系统地反映模式本身。因此它是对某一理论的浓缩,对实践的提炼,具有概括性。
二是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一方面是指教学模式易被教育者模仿。因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操作化,又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每一教学模式都提供了教学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一步骤的主要做法,即操作程序。教师在教学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一目了然,易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师、学生以及环境等因素既不能,也没有要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受到精确控制,所以模式的操作程序只能是基本的和较稳定的。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4]
三是针对性。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针对教学实际的问题或问题的某个方面而建立的,因此,它有自己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使用范围,而不能包罗万象。从这一意义上讲,世界上不存在普遍有效的模式,也不存在最优的模式。然而教学模式与目标又决非是一对一的关系,而往往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一般而言,一种模式具有多种目标,在多种目标中又有主、次之分,其中主要的目标便是此模式与彼模式相区别的特征之一,也是人们有针对性地选用模式的重要依据之一。[5]
四是整体性。教学模式从整体上处理教学活动,它既要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课程等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作出规定,又要对影响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其它因素,如教学物质条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或空间等加以说明。这几乎涉及教学论体系中的基本内容,所以人们又称教学模式为“微型教学论”。这一特点,提醒我们在认识和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全面把握。[6]
2.教学模式相近概念辨析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人们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教育模式与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在研究不同的问题或教学实践中,有的把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同起来,有的把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看作同一概念,有的把教育模式与教学模式看作是相同意义的培养模式。虽然教学方法、课程模式、教育模式与教学模式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它们所涵盖的内涵和外延也不相同。区分这些概念,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教学模式的涵义,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方向和内涵。
(1)教学方法
从国外和国内的有关教学理论的论著内容看,很难找到对“教学方法”作完全一致的定义。在此,我们采用如下的表述作为教学方法的定义: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共同进行一系列活动的方法、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从大量的教学论文和教学专著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概念存在不明确的界说,也有人肤浅的认为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然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虽然都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但是教学模式对设计课程、选择教材和教师活动提出要求。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往往可以采用某一教学方法甚至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于某一教学模式之中,我们可以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要素之一,教学模式的外延更广,内涵更丰富。[7]
(2)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是指课程开发的构架和思路,是课程内容和进程在时间、空间方面的特定形式或课程要素的时空组合方式。课程开发又称课程编制,是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的全过程,它包括五个方面: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实施与评价。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具有三个层次的意义。第一,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常采用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及其成果。其次,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是指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和课程方案、计划、文件中各个过程环节及组成要素等结构关系的概括性呈现方式。因而,我们可以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或呈现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的各种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
1.当前我国工学结合教学难以实现的原因分析
实训实习基地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完成实训课教学的场所,还是学校与社会交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媒介。一定程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代表了一个学校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因此,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当成学校的头等大事。然而对建筑工程专业学校当前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教学,纠其原因主要有:(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难以进跟科技的发展,无法全面满足实训教学。因建设资金所限,学校不可能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与科技发展同步,实训基地只能是展示相对成熟、常规技术。(2)“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因其管理及企业与学校建设目标的不同,也难以全面满足实训教学。(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多是参观性的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实训教学。企业和学校出于学生安全管理的考虑,也不愿意安排大批学生去参观现场或参加实践,因此,校外实训基地多是名义上的实训基地。
2.“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构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但因上述原因,多数学校做不到工学结合教学。但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及云平台等实现工具,上述多种原因可迎刃而解,实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教学已变得寻常容易。如汽车工程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可采取:校内理论课教学与校外车间现场远程实训教与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理实一体课程或实训课程教学时,大部分学生仍留在教室在专业课老师指导下上课,派遣一个教学项目组(3-5人),教学项目组由学生、专业课老师及信息技术人员组成,到正在生产或者维修现场以工程项目实体开展实训教学,并通过远程传输,将视频教学影像适时传送到上课教室,完成实训教学。该教学模式,可针对不同的教学需要,同时找多个生产维修项目,以完成不同项目、不同工序的教学任务。同时,该教学项目组学生可以是正在上课的同一班级学生,也可以是不同班级同专业学生,通过看、问、实做等形式完成实训教学,教室内上课学生的疑问可通过远程传输向现场专业课教师提问,实现远程互动。再者,现场实训课教师可聘请一名现场专业技术工程师,由校内、校外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训课程教学,从而,极大的丰富了“双师”型教的资源。该教学模式,不仅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可对现有“双师”师资资源的建设和培养,对课程资源建设进行全面强化和补充,同时,可实现真实、形象、生动的实训课教学。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全面推行,我国教育已进入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变革与重构。现代信息技术必然改变教育行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优化丰富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本文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仅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局部探讨,随着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互联网+教育”必将极大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
[1]陆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4):164-165.
[2]张自胜,张楠.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优化探究[J].科技风,2017,(02):32.
[3]张颖敏,傅婕芳.“互联网+”背景下民航商务高职人才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24):149-150.
[4]李思元.“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6,(13):241-242.
[5]熊祖涛,卢晨怡.“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途径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6,(16):41-44.
[6]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02):1-5+42.
[7]周立卓.“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4):23-2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