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杨 梅
(湖北省宜都市职教中心 湖北宜都 443300)
关注心理 功在管理 利在成长
——中职在校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杨 梅
(湖北省宜都市职教中心 湖北宜都 443300)
本文从对在校中职生的心理问卷入手,对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诱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这些经验总结,对于指导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服务学校管理,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很有借鉴意义。
心理健康 心理调查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更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根据目前的中考生招生政策,中职学校的生源相较普高来说,有考分处于后半段,学习、品德和行为上有问题的特点。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不管他们是什么基础,也不管他们是出于何种原因到校学习,三年后他们就要毕业,成为社会人,成为21世纪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所以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而且更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他们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未来参与者素质的要求。[1]
为更好服务学生,便于学校管理,给学生创造更多适合他们的提升空间,笔者就对宜都市职教中心659名在校生的心理普查分析来谈谈中职生的心理状况及相应的对策。[2]
中职生有自身的心理特点,依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参考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根据林崇德教授提出的观点,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
1.正确认识自我。能够了解自我、信任自我、悦纳自我。
2.情绪稳定乐观。能控制自我情绪,并进行自我调节。
3.人际关系和谐。能调适自我,理解他人,接受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勇于面对现实。在现实条件下,能切合实际,设计自我。
5.拥有和谐人格。能不断地完善自我,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发展自我。[3]
本次调查,主要为新生入校后,在校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项基本普查,发出问卷659份,问卷当场回收,有效问卷659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327人,女生332人。
调查中,就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的教育方式、个人爱好特长、对父母的评价、对自我的评价、对个人的特长爱好认识、身体健康、习惯方面及消费情况、消费观,上网情况,学习情况,对专业的了解情况,对集体的认识等方面做了详尽调查。
对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本次问卷设置了溺爱、粗暴严厉、不闻不问及其它方式,回收卷中,有43份说出家长溺爱,其中有位学生答父亲溺爱,母亲不闻不问;18份透露家长粗暴;20份答卷表示家长不闻不问;529份问卷表达了各具特色的家教方式。显然,这里,都体现出一些因为家庭教育方式而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于父母和自己的评价方面,569份答卷表示愿评价父亲,并且大多数都给出了父爱如山、严厉、沉默,教育自己等评价;558份问卷中大多数表示母亲慈爱、关心自己、爱干净、能吃苦,也有少数问卷表示出爱打牌等负面信息。在评价自己方面,546份答卷表示愿意评价自己,大多数采用了积极语言:如乐观、坚持、认真等,也有少部分答卷显示对自己评价较低。
对家人及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中,491份答卷表示出家人能给自己一个温暖的家、能尊重自己、能安慰自己;472份答卷显示,对自己最满意的,还在于爱父母、爱学习、爱干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等方面。
对于学费及生活费方面,179人认为完全没问题,412人表示基本可以,31人表示比较困难,7人表示无力承担。
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方面,170人表示自己属于吃苦型,85人表示自己属于享受型,181人表示自己属于梦想型,193人则用其它的方式评价了自己,如啃老型、发展型、纠结型、随遇而安型、自主型等等。
对于自己的爱好特长,563份答卷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如唱歌、舞蹈、运动、打羽毛球、写小诗、看书、跑步、骑车、书法、弹钢琴、看相声、小品、听歌、上网、写作、手工制作、架子鼓、电脑、游戏等等。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现在电视、网络一打开打斗的场面少不了,色情内容更是不能缺,社会不良习气、影视中的社会阴暗面对大家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有的学生把盲目大胆视为“英雄”行为,他们觉得打架很帅,很威风,可以吸引更多女孩子的注意力,所以不自觉地放大,并加以模仿。还有许多同学经常打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也有许多打斗的镜头,这对大家的性格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这让不少同学一遇到问题就喜欢用武力去解决。还有一些同学和社会上的混混一起进进出出娱乐场所,受他们的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自我。[4]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问题孩子的产生,往往与家长的管教方式,家长从小对于孩子的监控及关爱多少,以及本身就属不良的问题家庭模式。家长的成长相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同样不可忽视。我们要利用家长学校,搭建家校联系平台,学校与家长经常联系,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中职心理健康工作任重而道远,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回避和忽视,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良策,帮他们迅速摆脱不良心理的羁绊,在人生的道路上平稳健康地走下去。
[1] 俞国良.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6
[2]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3] 颜苏勤. 中职生心理健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04月
[4] 黄希庭主编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