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陆 银
(桐乡市卫生学校 浙江桐乡 314500)
中职康复专业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以《疾病康复》为例
陆 银
(桐乡市卫生学校 浙江桐乡 314500)
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康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扩大。而当前中职康复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引入参与式教学方式,以《疾病康复》为例,进行教学改革,为我国的中职康复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出有益的思考。
中职 康复专业 参与式教学 教学模式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这对本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毕业后才能成为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社区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康复治疗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1]
当前,我国中职康复专业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难
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所用的大多是大专教材,对中专学生而言难度大。且中职阶段三年,学生仅有两年时间在校学习理论课程,康复治疗技术的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安排有限。这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难题。[2]
2.学生参与度低
学生对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低着头,不能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沉闷。在后期实习中,学生也缺乏对患者的整体观念,分析问题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判断不明确,不能做出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这样的学生只能成为“康复治疗匠”,而非“康复治疗师”。[3]
经过调查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康复发展起步晚,中职康复没有针对性教材
我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现代物理治疗,20世纪50年代体育医疗的概念引入国内,运动疗法才开始在许多大医院发展。教育部于2000年首先批准了首都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开设康复治疗专业四年制本科教育,其后才有许多院校开办康复治疗专业的专科教育。康复治疗在我国属新兴学科,发展时间短,人才培养模式也尚不完善。中职康复教育只有短短十几年历程,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缺乏针对中职康复的教材,许多课程只能选用大专教材。
2.教学形式过于传统,未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成了课堂的导演和演员,而学生则成了听众和观众,从黑板到笔记本,照着写、照着划,加上学习内容多、难度大,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理解,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较少给学生创造参与机会,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参与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各国的教育依然强调教师和书本的作用,但随着欧美产业革命的开展,欧美掀起了旨在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新教育”运动,在此背景下,参与式教学得到欧美各国的认同和接受。
1982年,教育家 Palincsar 提出交互式学习模式,提倡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强调两者之间对话的关键作用和学习者之间的互相支持与促进,并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掌握新的知识,形成知识的建构。
1999年,教育部启动“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在一系列教育科研项目逐步展开以及2001年课题组赴英国剑桥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式”的教学理念逐步引入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的陈向明教授对参与式方法在教学和培训中的运用有着专门的研究,其论著《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对参与式进行了系统的说明,为如何实践参与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她根据自己实践参与式方法的经验,总结编写了数本参与式教师培训教材,其中《参与式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西部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的经验与反思》一书以大量鲜活的案例进行具体展示,成为参与式教学在教师培训和学校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1.立足现实问题,优化教学内容
以专业、学生、岗位等多元需求为依据,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对部分陈旧的、与临床脱节的、难度特别大的内容进行删减和淘汰,而对核心内容进行凝练和优化。按照参与式教学要求进行设计,选择性开放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临床疾病、教师知识储备作为可开放利用的教学内容。多渠道选择和增加知识点,设计课堂使用的案例,将知识点蕴含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肩周炎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多渠道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教师结合专业知识点评,帮助学生对所收集到的内容进行选择,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针对专业特点,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采用多元化的启发式教学,使教学从传授型向参与型转变。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引探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直观教学(多媒体、示范、练习)等辅助教学形式,通过淘宝购买和自主研发教学器材应用于实践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1)案例教学法和床边教学。精选临床真实案例,康复专业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案例进行改编,纳入教学资源库,课堂中进行情景创设,展开教学。以专业课《疾病康复》为例,具体措施见表1。
(2)问题引探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进行导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问题提出和解决等步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脑卒中康复”教学为例,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脑卒中、了解病症,再以探问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脑卒中患者早期的状态,从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启发、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多媒体教学。康复治疗技术操作内容较多,教师无法一对一演示讲解,涉及到需要手法演示的教学内容,将动作过程制作成视频,播放给学生看。通过视频学习,结合教师从旁点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术,课堂效率也得到提高。
表1 案例教学法和床边教学在《疾病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利用及整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引导学生向参与主体转变。通过发现、提出、讨论、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创新能力。
3.营造课堂气氛,推动学生参与
在康复专业课堂中有效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师转变课堂角色,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咨询者、鼓励者,营造温馨的、积极的、开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机会,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丰富教学活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教师将活动合理组合,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2)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自主合作学习,预习问题,设置情景,完成导学稿;课中以提问、讨论等方式参与学习,发表见解,倾听想法,分享成果;课后完成拓展练习,分享课堂资料,建立沟通平台。
(3)鼓励学生身心参与:教师设置情景、提供机会,设计既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完成的问题,同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状况。
4.拓宽参与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首先,以实训基地——校附属康复医院为依托,将课堂和医院有机结合起来。可将康复医院病例整编后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疾病康复》等专业课的教学;也可利用见习等机会让学生现场观摩学习治疗师的操作手法,由治疗师直接指导学生操作。其次,采用“校区合作”方式,让学生深入社区、养老机构进行“实战演练”。当学生完成一定的康复理论学习后,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知识宣教,对社区老人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通过对现有中职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积极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能动性,全面提升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还应积极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打造一支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黄忠敬.方小娟.参与式教学指导手册[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韩俊生.”参与式教学法”在中职医学教学中的运用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17):203-203
[3]马小强.参与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17):46-4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