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熊 恋
(武汉技师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浅谈《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心得
熊 恋
(武汉技师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机械制造基础》是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应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既要强调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又要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中等职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谈到一些教学体会。
机械制造 职业教育
在现代,机械制造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各种性能先进、安全可靠的技术装备的任务,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完善,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向现代制造业过渡,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以及生产组织模式都在日益革新。[1]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可以帮助机械类学生构建完整的机械制造基本知识体系。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金属材料基础、铸造、压力加工、焊接、金属切削基础知识、典型零件表面的加工和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的内容。该课程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它将机械加工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车工工艺等课程理论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工作中做好铺垫。为了突出中等职业的教学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的问题,浅谈一些个人体会。[2]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我们学校机电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抽象且理论性强。《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内容较枯燥、繁杂、且不系统,若照本宣科泛泛的讲解,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是很难接受的。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普遍感到此课程学起来较难。对此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所教学生基本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虽然中职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已相当简单,但由于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学习习惯较差,基础知识薄弱,加上学生基本的机械常识较差,所以在《机械制造基础》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很吃力,这就难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所授班级学生在之前的学期里已进行了车工实训,掌握了基本的车工操作方法和流程。于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穿插车工实训的内容,学生一边学习新的知识点,一边又在回忆实操部分的内容,这样巩固了操作能力的训练。这样增加了师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课堂中不断设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例如:在讲焊接工艺时,首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留意过身边有哪些地方见过焊接部件?”学生们可以立刻回忆身边的往事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这个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对答案的探讨。
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是相当必要的。在学习切削刀具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车工车外圆的片段,然后提出问题:工件是如何加工而成的?车刀是如何工作的?你们是如何操作的?接着拿出车间里的不同种刀具,展示给学生看,分析刀具的构成。学生经过思考后,学习新的知识会理解的更加容易。
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很多理论知识是来源实践,而又用于实践。作为理论教学老师,我们很少参与生产实践,实践经历较少。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有困难。即使记住也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理解。例如《机械制造基础》中的第三章铸造,带传动中的张紧装置,铸造过程的特点。如果按照课本讲解,学生从没接触过此内容,听起来较难,更不容易将知识点记熟。这时,我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先播放铸造工艺的视频,学生直观的看实际操作过程,感官的感受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3]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
本课程教材内容太过广范,若都向学生详细讲解,课程时间不是十分充裕,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太大,不能学的很精,很扎实。所以在教授课程时,准备教案的过程十分重要。对于课本的内容要强弱区分清楚,与学生的就业方向向挂钩。使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目前就业市场对中职生的需求基本是定位在生产第一线劳动者的岗位上,因此对他们直觉思维的要求远大于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基本技能的要求远大于理论知识的要求,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却更注重于逻辑思维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不强,不仅难以达到企业对技工的要求,同时也由于他们本身文化素质所限,他们中的大部分也难以成为工程设计人员。为此,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非常有必要。任课教师边参观边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领会和掌握。同时参观教学法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课时,需要与实训紧密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填鸭式教学为学生自己消化式教学,并多与社会实际发展相挂钩。教师需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1]谭雪松.机械制造基础[J].人民邮电出版社,Isbn978-7-115-25380-4.
[2]李云飞.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3]肖志锋,吴南星. “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及实践”卓越计划教学改革实探[J]. 中国电力教育,2013,23:87-8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