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间:2024-09-03

寇丽争

( 河北省定州市清水河小学 河北定州 073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寇丽争

( 河北省定州市清水河小学 河北定州 073000)

在人的一生中,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课标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而且要导;不仅要教知识,而且教会如何学到知识。在教学知识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开心的学习方法就成了重要的话题。

小学数学 培养 良好习惯

一、激情激趣,培养学生精心听讲,投入学习的习惯

针对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激情激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规范学生投入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来规范它们自觉学习数学的习惯。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是通过兴趣学习,来培养学生精心听讲,投入学习的习惯。

二、关注差异,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老师要用分层教学的策略来保持住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保持一致的教学态度,要一视同仁,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要多留心学习不好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和强化练习,消除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和压迫感,保持住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更多地加入动手实践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培养小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动手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才能强化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的种类、小木棒、数花生、粉笔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此时教师需要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建立学生对数学的自信。而体验式教学恰好满足这一点,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做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真正体验数学内在的魅力,收获知识,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各种能力。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动手的习惯。

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实践,探索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让他们通过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能力通过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说,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另外,要想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多多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是学生在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自己对数学进行预习,复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主动体验数学的过程。

四、引导探索,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审题的习惯。

从细处入手,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爱观察会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仅是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学会认真审题,才能知道条件问题是什么,才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1)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 计算。出示题目后,留给学生审题的时间,让学生有“读”与“说”的训练,训练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如应用题中出现的“一共”、“增加”、“减少”、“比??多??”、“比??少??”等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在应用题里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它能使应用题的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发生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制约着解题方法的选择。(2)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 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 。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经过长期的、持续的行为过程而形成的。我们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