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教育层面探讨民工荒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办法

时间:2024-09-03

吴祖华

(汉口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从教育层面探讨民工荒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办法

吴祖华

(汉口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不知何时起,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愈演愈烈的民工荒,另一边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两者虽然看似矛盾,其实必然。笔者认为其中教育上的缺陷占了很大的比重,本文从教育的角度深层次剖析这一问题,从中提出对学校的改革以及加强农民工受教育等一系列方案来解决这一存在已久的问题。

就业难 民工荒 教育体系 产业结构

一、农民工与大学生就业现状

1.农民工的就业现状

农民工是指拥有农村户籍却在城镇工作、生活的打工者,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本文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指的是狭义的农民工。“民工荒”则是指用人单位的对体力型劳动者的需求达不到需求值,即民工劳动力出现供给不足,社会各界用“民工荒”这一词概括我国部分企业找不到民工这一现象。

自2010年年初,东莞市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此波迅速波及整个珠三角,乃至整个东部地区,企业用工短缺表现为局部性的、暂时性的。至2015年,农民工用工荒来势异常凶猛,广东政府发生称,目前广东缺工月90万,其中广州缺工16万,深圳21万,东莞21万。及至2015年,民工荒现象更是呈扩散之势,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推进,导致了传统的劳务输出地区也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一时间竟出现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抢人大战”。令人不胜唏嘘。如今,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制造业为盈利的许多中小型企业纷纷调整薪资报酬,却也是一工难求,劳动力市场已经极度不稳定。[1]

2.大学生就业现状

在各个发达地区在为用工惆怅之时,大学生面临的劳动力市场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俗话说,“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社会上大展拳脚,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都发挥到职场上,实现人生价值。可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全国各高校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初入社会,对薪资的期望值高于用人单位的预期,且没有工作经验。大学生没有多大优势可言,且供求差距明显扩大,大学生就业比率严重失衡。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5%的大学生,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00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突然严峻起来;2014年有毕业生728万人,加上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并且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8万家民营企业倒闭。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进入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为史上最高,因此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2]

二、造成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造成民工荒的原因

(1)经济危机

由于经济危机的到来导致许多沿海企业倒闭,而内地经济却又大有抬头的迹象,这一冲突的产生,使在外的农民工希望返乡,不愿意到大城市出卖苦力,而在内地发展的农民工,由于在家乡发展更好,就不会有去外地工作的打算,所以导致两大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出现空前的动荡。

(2)农民工总量的供给相对减少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民工对教育也重视起来,许多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加上计划生育,农民工的数量越来越少。

(3)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吸引部分农民工回流

农民工的教育程度相对来说普遍偏低,而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工业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单纯依靠体力劳动不能适应一些较好的企业的工业强度。

另外国家越来越注重农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民土地改革制度、税费改革等等都切实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国家还鼓励农民工回乡务农,加大了对农村的改革和投资,让农民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再不用为了生存问题而外出奔波,同时,因为进城务工对农民工吸引力大大下降,所以,许多农民工纷纷返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

(4)农民工社会权利保障的相对匮乏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对法制教育的不断宣传,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劳动力流动性差、流动成本高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其根源是我国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迁移过程是不统一的,由于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时,无法享受与城市人口相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很难在城市留下来。[3]

2.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

大学生就业受所学专业热门度影响,很可能他们学了近四年的专业知识,到了市场上却是已经被淘汰的,高等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已经向社会输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是职业和行业的变化,当今社会新职业产生的越来越快,传统职业淘汰得也越来越快。统计表明,企业单位对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速度的2-4倍,但是我国高等院校课程设置速度远远滞后于人力资源需求速度,对于思念为一个教育周期的高等院校来说,很有可能在招生之初所开设的专业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专业,而四年后当大学生就业时却变成相对滞销的专业。

(2)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大学生相比于农民工来说,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强很多,因为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但是有一些私营企业的制度非常不合理,他们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比如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甚至一些社会福利,公积金等等都没有。但是对于员工出现了差错或者未能完场任务,就会面临着许多无理的要求和后果,更严重的是,许多企业拒绝使用无经验的以及应届毕业生。[4]

(3)大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热情,但是初入社会职场定位不足,“高不成低不就”,在薪酬,福利方面要求过高,但是企业无法提供这些待遇给一个新进的员工,大学生由于这种和自己所预期的落差选择不就业。[5]

三、从教育层面改善结构性就业难的建议和对策

1.改善民工荒的建议和对策

(1)利用富余教育资源解决民工荒

农民工一直以来都是被“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农民工在城市找不到存在感,所以民工荒的到来并不奇怪。相对目前情况而言,城市教育资源、水平情况高于农村很多很多,对此,我们可以参照国娃器发达国家吸引第三世界国家学生留学的思路,在城市鼓励农村子女进城受教育。首先消除对农村孩子的歧视,将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于其中的优秀条件,还可以给予奖学金等优惠条件。也要采取一系列鼓励政策,鼓励乡村子弟进城受教育,。由于子女后代能和城市子女一样在城市接收教育,他们的长远性要比每年春节前回,春节后来打工的民工要大得多,他们的下一代也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空间,由于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受教育,这些人可能会更快融入城市,凝聚在城市的核心之中。他们对城市的责任心也会大大提高。这是个长效的机制,由于农村子弟在年龄较小时就进入城市受教育,他以后在城市发展和生活转型的负担就比较小,也有利于对他们这些人才从小就开始开发和培养。[6]

(2)加强农民工教育

① 政府层面

作为农村子女,在农村得到的信息渠道相当有限,甚至连许多就业宣传、培训渠道都无从获知,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培训投入,并且进行宣讲新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培训方法和措施旨在把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技能需求及时地传达给农民工,让他们感受到培训的好处,这样可以激发农民工主动去参与培训。然而,光靠表面的宣讲并不足够改变现状,政府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知道,我国每年对一所大学的投入是职业教育的好几倍,政府必须在对农民工培训上加大投资力度。

② 强化职业教育

农民工培训制度在我国仍然十分落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必须制定相对长久的稳定的制度、法规以及有效的政策等。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农民工教育管理培训机构,逐步建立以农村为基础,乡镇为主阵地,县城为补充的培训体系。

农民工还必须要有适应人才市场的能力,加上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双轮驱动。当前,在中职生源日渐紧缩的背景下,职业学校应当顺应潮流,在各方面都未雨绸缪,具有长远的目光看待市场,,将最新的技术和最吃香的职业加入到教育课程中,让农民工学到的永远都是市场上所需要的。

2.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和政策

(1)学校方面

如今劳动力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形形色色的新兴职业和工作岗位应接不暇,如果高等院校只会培养出应试教育的大学生,而缺乏实践能力或社会适应能力,则必然在人才市场淘汰。今后高等教育应当突出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占据了大量课时的经济学,外语课以及许多与所学专业毫无关联的理论课程要进行适当调整,减少这些课程所占的比重;还要适当减少外语课应试教育的内容,如今外语是一门吃香的专业,但是不能只注重于培养应试能力,应该注重外语的口语、翻译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指导在许多高校根本不曾开设,我们学校虽然课设了这门课程,却也是形同虚设。大学生择业不应该在快毕业的时候才准备,而应该在刚进入大学时就应该准备,并且在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跟踪服务。服务机构和就业指导要帮助大学生准确的锁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充分的利用好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与自己所修的专业结合,找到一条他们喜欢并且能发挥才能的职业道路。在大学四年里,每一年都要提高对就业的认识,提高职业修养,这样才是未来优秀的大学生。

(2)大学生自我方面

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从中学时代,老师就教育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是从兴趣爱好出发的,爱好能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一个目标,因此这需要我们十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好爱,并去发掘它潜在的能力,就能帮助我们在职业道路上走得平稳、顺心。但是现代的大学生在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时并不能很好的评估自己,掌握职业方向,导致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迷茫,

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是生活和求职的不二法门,大学生就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品质的高低,我们在求职的时候,企业都要求我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责任心,这就是职业品质的体现。如今的企业希望员工都能长久为其工作,所以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的大学生,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因素中,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而另外的15%则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不难看出,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经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内涵,正式这种就业趋势,引导了大学生向21世纪优秀的就职者发展,让新生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身素质的发展。

[1]张欣,刘怫翔 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充分的教育层面原因分析[N]辽宁行政院院学报 2008-08

[2]段敏芳,郭忠林 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C]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09-01

[3]孙研 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c]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06-01

[4]刘洪银 民工荒现象新特点及破解思路[D]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

[5]张娜 民工荒现象的特点、原因、和利弊分析[N]安徽大学通报2006-12-08

[6]袁秋菊,马金平我国产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结构性矛盾的原因分析[D] 汉口学院2004-03-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