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4-09-03

谢东亮 汪 忆

(重庆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重庆南泉 400056)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谢东亮 汪 忆

(重庆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重庆南泉 400056)

结合重庆工程学院的教学实际情况,在深入分析了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UML)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应用工程教育的思想,使用情景再显的方式,改造传统的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故事”式的教学场景,把纯粹知识性的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的小逻辑型故事,使学生不觉得枯燥的基础上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标。

面向对象 场景式 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课堂上教师依然带领学生以知识体系的学习为主。对于学生来说被动的接收知识,缺少主观能动的思考。特别是在一些难懂的结构性知识方面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体悟。没有基于经验的理解更加迷茫。另外,课程的考试大多以笔试为主,这样就会在很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课程的学习重理论轻实践。同时讲授的原理与技术、方法都是高度抽象的。[1]

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的思想、方法、理论基础。我们在课堂教学生应用了案例教学。以一个现实中的案例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全程建模。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对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的理解,但是没有一个案例能够覆盖所有的体系性抽象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依然要利用零散的案例来教学。这样学生的兴趣点又会下降。[2]

基于目前的教学现状,我在课堂上引入了“故事”教学法。因为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都是基于现实世界中的分析、建模方法。所以以现实世界的生活中的例子为原型利用故事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鼓噪的体系知识中轻松快乐的有效率的学习。[3]

二、依据教学内容构造场景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授课课时之后,我们重点工作是依据授课内容以及章节知识点构造教学场景、正确导入教学知识点。在讲授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的“对象”的生命周期环节。我们导入了地球的起源,讲述了在目前的认知条件下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已经宇宙的生命周期,地球的物种的生命周期。那么对象大多源自显示世界的元素。都存在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学生在感悟了宇宙之奇妙的时候,授课的频道转换成软件也有生命周期,构成软件的对象、关系、消息等也存在生命周期。这样就完成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场景再造过程。当然场景的构造不能太情节化,防止学生过分的侵入场景,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分的渲染场景。依我之见构造教学内容的场景语言表达量不能超过2分钟为宜。学生在场景之中的时候马上切换注意力,让学生重新回到教学内容之中。

三、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嵌入”知识性关联故事

如何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嵌入关联性故事,对于一个经验不是很丰富的老师是一个挑战。要求老师在具备了知识体系掌控能力的同时。能够把知识内容与自己日常积累的“故事库”有效映射与关联。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故事的背景必须与知识内容是一致的。比如在瀑布模型的开发中,我们引入了现实世界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流水不会回头只能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一直往下游流动。在软件开发中的瀑布模型也是一样的道理,设计好的就不能中途更改。其次,故事的引入不能太生涩,也必须来源于现实世界不能让学生连教师嵌入的故事都理解不了,更达不到“故事”教学的目标。

四、如何不让故事占了课堂时间

在嵌入故事的教学中会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通篇的“故事”太多,会占用教学内容时间,这在教学任务很紧的情况下是不能被允许的。这个对故事的设置就要求非常精巧,类似于电视剧的嵌入广告模式。在教学中引入“故事”而不能让故事占用有效的教学时间。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利用了学生的转移注意力时间大概在15分钟,在这个时间点钟故意引入一个故事,让学生不至于精神高度集中。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听故事上来,而且这个故事又是和知识背景相关联的。至此我们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提高了我们的教学产出比。在选取的“故事”片段上要求老师充分的调查研究,要选取知识性强的、非情节化的,有趣味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技巧最好能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笔者教学的班级中,只要到故事环节基本每个学生都在安静下来认真的听。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余时间要大量的获取知识性故事,把片段性的小故事完整的表达给学生,而不至于浪费课堂时间。就要求老师要能收放自如,让故事在教学的间隙中发挥调节剂的作用而不浪费教学的宝贵时间。

结语

通过场景式“故事”嵌入到实际非工程性教学内容中,既消除了学生的课堂疲劳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也使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不再那么生涩。提高了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动性与效率,在本校的教学改革中起到了良好的试验作用。当然也存在各种问题,如何使故事生动而不占用教学资源,如何让学生能从每一个故事中体悟到知识,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杨晨影.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教育与职业,2009,12(1):122-123.

[2]崔寅生. 谈谈软件工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 成人教育,2009,12(3):85-86.

[3]邵维忠. 统一建模语言 UML 述评[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4): 36-4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