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

时间:2024-09-03

王丽媛

(黑龙江省鸡西市师范附属小学校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

王丽媛

(黑龙江省鸡西市师范附属小学校 黑龙江鸡西 158100)

对于小学生来说,绘画可以说是最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能够较好地表达小学生思想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

新课程 美术 教育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其本质是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形式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之中,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中心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做出转变,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得小学美术教育能够满足新时期小学美术学习的需要。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 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允许学生拥有独特的想法, 照顾学生的个人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观念的转变,与传统的教学相比,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为教学中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对生活的体会。小学美术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中, 立足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将传统教师角色教育的主宰者、课堂的领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式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内容、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内涵, 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念、角色观念, 使小学美术课堂成为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还能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教学策略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带动教学策略的转变,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式接受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小学美术教学之中, 过去是教师要求学生画什么, 学生就画什么, 学生必须“依葫芦画瓢” 的将老师教导的图画描绘出来,不能够丝毫改变。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应该变为,教师给予学生方向, 让学生的描绘方向,朝着方向前进,但并不规定学生前进的方式方法,教师在学生达成目的的过程之中给予提示和帮助, 让学生自我探究达到目标的方法。美刁乏课程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应该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关注现实生活的变化, 将其优良的部分引人课堂,活化课堂教学。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美术课程是注重实践的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该尝试更多研究型加血教学方法,并注重学科的审美性教育。首先, 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现在信息化教学方式, 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 给学生一个动态的课堂, 通过现代媒体展现出形、色、声并茂的课堂,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打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教学模式团。突出教学的直观性、示范性,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架教会学生主动“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

将审美教学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之中。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到整个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之中,发挥美术教学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有利影响,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良性转化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是新课程背景之下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 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阶段心理特点, 通过实践活动、巧选问题、巧设悬念等方式, 层层引导学生, 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绘画本身就是学生所喜欢的课程,但是绘画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是小学生由于起年龄过小, 缺乏耐心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 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等方式, 能够让学生长久的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中,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感受环境领悟精神内涵美术是欣赏的艺术, 人们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而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美术新课标指出, “欣赏·评述” 是学生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等进行审美活动, 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即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美丽的大自然、浩瀚的大海、灿烂的星空,提升学生的宏观审美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去观察植物, 去领略小草的坚强、鲜花的艳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观察人物形象, 去感受劳动的美。让学生在大量真实的信息感染下领略各种“美” 的存在。

3.感受自然生态, 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生态的发展变化,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人们生存的环境除了自然环境之外, 还包括人造环境。人造环境是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它的存在也让人们与自然环境相隔离。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都是人们生活之中不可脱离的一部分,无时无刻都在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之中, 教师应该向学生传达世界之中的一切都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每个人都应该关心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感受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不同美丽, 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破坏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反面影响等知识。

4.美术课中“ 变废为宝” , 增强环境意识和环保能力,小学美术课程之中有着“ 动手课程” , 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制作各种小制作提升学生的生活情趣。教师在教导学生这一方面的内容时, 引入环保工艺概念,让学生学会“ 变废为宝”,将生活中的废弃品, 通过加工变为独特的艺术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废旧材料,用铅笔屑瓜子壳拼贴装饰画,用易拉罐饮料瓶制作漂亮的小花篮,用牙膏盒或包装盒制作工艺品或者建筑模型等等,让本该去垃圾桶的废物在此被重新利用, 学生们从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自己的灵感和才智, 自己灵巧的双手来并改善自己的生活空间, 形成节约意识, 学会保护环境。

结语

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多方面的, 艺术教师的培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也是美术教师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单纯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出发, 做到理性和感性相结合, 秉着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教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综合教学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中国孩子的情商,从而开启孩子自信、成功、幸福的人生之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