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张 云
(贵州省威宁县大街中学 贵州省威宁 553100)
如何通过教学语言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张 云
(贵州省威宁县大街中学 贵州省威宁 553100)
初中地理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阶段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具,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灵活多样,地理教学最后都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地理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学语言 语言准确性 语言修辞 体态语言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很广,内容繁杂而枯燥,因此,怕学、厌学一直是困扰地理课的难题。为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地理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艺术,要求地理课堂语言不但要清晰、准确、简洁、富有幽默感和艺术性,以达到帮助学生了解、理解、记忆。
1.精炼性。 因为导语是教师在讲课之前为引入新课而设计的教学语言,它不能繁琐冗长,否则就会影响教学进程,得到不好的效果。比如:学“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可以用“为什么我们学校旁边是山地而我们这却比较平坦?”引入课堂,言简意赅。
2.趣味性。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切题的故事,会使课堂增色添彩,让人耐人寻味,思考无穷。比如《洋流》一课的导入:二战,英国及盟军严密封锁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唯一门户—直不罗陀海峡,然而英军舰艇屡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遭受巨大损失,德军的潜艇为什么能在英军的严密监视下出入地中海呢?
3.启发性。 好的导语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索。比如:地球1月地处近日点,这却是北半球冬季,反之为夏季,那么影响地球上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4.灵活性。学生喜欢新奇而有创意的事物。如讲“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节时, “你们知道吗?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并发现了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什么呢?原来这座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以及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呢!不仅如此,就连人们关注的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陆地,它是祖国大陆和台湾紧密相连的过渡地带。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地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了解开这个迷,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探讨今天要学的地理问题。”
1.抓住学生易忽略的词,准确表达意思
在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我首先让学生齐声读标题:人类认识的宇宙。然后提问:这个宇宙是真实是宇宙吗?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对于宇宙我们人类还没有完全了解,现在所谈的宇宙只是人类现阶段的一种认识。接着我又让学生读小标题: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这里为什么要用“目前”二字?再一次让学生明白对于宇宙的本来面貌需要一个很长的认识过程。接下来给学生讲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学生就容易接受了理解了。
2.注意其它学科语言,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同样是第一单元,在第二节时,我让学生先读标题,然后这个标题说明本节知识要研究什么?学生回答的结果是:要研究太阳、月球、地球的关系。我让学生注意标点,并说明这一节实际是研究太阳与地球、月球与地球的有关系,并不注重月球与太阳的关系。
3.注意使用专业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达意思
在讲地壳物质循环时,外力作用包括: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在后面描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反复用这四个词;在讲大气运动时需要向学生说明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这里也是反复地用这几个词进行描述,使学生在答题中也学会使用准确的专业语言。
1.比喻法
比喻法就是指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把地理事物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从 而把事理说得更明确、更深透,达到容易记忆的效果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从地球内部构造来看,地球就像一只没有煮熟的 “鸡蛋”,蛋壳相当于地壳,质地较为紧硬;蛋白相当于地幔,质地富有弹性;蛋黄相当于地核,呈粘重状态 。银河系从侧面看去,像一只运动场上的“ 铁饼”等等。以上各例,均从形状的角度将地理对象比喻为另一物体,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外形特征。
2.引用法。地理教学中结合所讲内容,常常引用古人、名人和民间俗语等来说明地理事物,概括地理知识,从而使讲解变得具体充分,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如:
贵州民谣:“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尺平”——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色,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
“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特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
3.对比法 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将两个相反或相对的地理事物放在一起,或者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摆出来,加以比较和区别,分清其异同。
1.借用语音相近的字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如:我国居世界首位的矿产钨、锑、稀土、锌、钛、钒,可记为“心太烦,勿涕,需吐露心思”。
2.改变语流暗示的语义方向,使学生的心理期望突然落空,也会产生幽默效果。如:讲完地震预报这一内容时,笔者这样补充:“日本地震学者花了三十多年时间,耗资7亿美元研究地震预报,最后得出结论——”学生满怀希望地期待地震预报的新成果,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准确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这样表述不仅产生了很强的幽默效果,而且也侧面说明了地震预报的艰难。
3.巧用比喻、拟人、借代、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常会创造出幽默意境。如:讲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时,“说为了哈雷彗星,我们要坚强地活下去”
地理教学中偶尔用上几句既饶有风趣又含意深刻:如: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干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总之,地理课堂语言丰富多样,作用和效果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彼此相辅相成,只要在课堂上恰当地穿插运用,并控制住学生学习的高潮,不但能使得整堂课的气氛轻松、愉快,而且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