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王 波,荣朝和
(1.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2.中国铁路总公司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东 广州 516023)
论企业价值的时空意义
王波1,2,荣朝和1
(1.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2.中国铁路总公司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东 广州 516023)
摘要:经济时空具有不平衡性、相互制约性和演化性等运动特性,企业以经济时空为前提条件,并在其统一运动中发展演变。企业以企业精神为内核,以组织治理和组织架构为外在形式,以产业集群和供应链形态为深化拓展手段,以资本运营为增值运动方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个能真正创造企业价值的积极企业,必定是会计法则、生态法则和人本法则辩证统一的企业,在实现三者的辩证统一过程中,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的各要素之间始终处于对立统一状态,以此演绎出企业不同的存在形态,表现出不同的企业价值。
关键词:经济时空;企业价值;资本运营;治理结构;企业精神
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式之一的企业活动,是在经济时空中运动发展,而经济时空从属于以自然时空为前提基础、又与其有本质区别的社会历史时空。通过对经济时空运动特性的认识,可以更好的认识企业活动的运动特点,从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维度加深对企业价值的理解。马克思(1885)论述了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过程,揭示了产业资本运动的本质内涵,也是较早的对企业资本时空活动的论述;马歇尔(1920)论述了交通工具改良对市场和工业地理分布的影响,这从另一角度看也是对企业时空活动能力的深化和加强;乔治·斯托克则(1988)提出了基于时间的竞争概念,认为在压缩时间上的投资可形成竞争力关键资源,强调了时间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保罗·克鲁格曼(1991,2000)开展了对国际贸易的空间研究,建立模型以解释制造业企业集聚的原因,其理论也被称为“新经济地理学”,这也是对企业空间拓展能力的很好解释;国内学者荣朝和(2011,2014)对时空分析在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进行了研究,试图说明时空协调或时空转换能力是如何决定经济主体处理时空关系的,为企业价值的时空意义研究提供了初步分析框架。
本文对企业在经济时空中的运动方式和组织形态进行探讨,旨在总结企业发展规律,进而分析出企业价值的时空意义。包括:在辩证自然时空观基础上,对经济时空的相对性和统一性进行分析,阐述企业发展演变的隐含时空前提;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从非均值、非连续和非线性时空角度,对企业各层次主体创造价值情况进行分析;从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角度,讨论企业的时空关联性,分析企业时空作用范围的深化、拓展与企业整体价值的关系;运用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和金融资本理论,对企业资本时空运营进行分析,探讨两种循环运动与企业价值的变化;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角度,总结企业辩证发展的时空特点和意义。
一、自然时空与经济时空的联系与区别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这是辩证自然时空观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时间、空间理论观点还可概括为: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时间和空间客观存在,而且是无限的、永恒的。既然物质运动是无限的、永恒的、客观实在的,作为这一运动的存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也必然是无限的、永恒的、客观实在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时间上的永恒、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说是,而且按照简单的字义也是: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1]。又如列宁说:“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2]。辩证自然时空观的建立批判了由于历史和认识局限等原因而形成的各类观点,诸如:认为时空与物质分离而独立存在的分离论观点;认为时空是精神、观念和意识产物的主体论观点;认为时空是有限的有限论观点[3-8]等。
就时空的从属性而言,经济时空从属于社会历史时空,而社会历史时空从属于自然时空,两者都以自然时空为前提基础,又与自然时空有本质区别。从社会角度看,马克思通过创立实践的唯物主义,突破与物质相联结、只表征物质持续性和广延性的时空观,建立与实践相关联、表征实践活动的持续性和规模性的社会历史时空观。他曾明确指出:“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9]。经济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在一定社会组织与秩序下,人类为生存发展经由劳动过程或支付适当代价以取得及利用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一切活动。经济时空是社会历史时空的一种体现,从属于社会历史时空,与自然时空的联系及区别和社会历史时空亦同。自然时空较之经济时空,在前者那里时间从属空间,在后者时间本身就是空间,空间本身就是时间。因为,经济时空是通过经济活动及其方式的改变获得的现实性时空。即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展开就表现为经济时间,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展开就是经济空间的创造与拓展,经济时空结构可以通过经济活动加以调整和改变。
经济时空是经济运动存在的形式,运动过程必然包含着自身的特殊属性,笔者认为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时空不平衡性。经济时空在时间上表现为经济活动的发展速度,在空间上表现为经济活动的拓展范围。由于地理等自然资源条件不同,生产力布局不同、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同、科技发展状况不同、教育深化程度不同,等等,必然导致不同的经济区域在不同的经济时间里生产力不对称发展,呈现出经济在质和量、分布和集聚、效率和效益方面的差异,继而在经济时空上表现为不对称发展状态。二是经济时空的相互制约性。从供给和需求上看,供给制约着需求、需求影响着供给,一般而言,短期里消费制约着经济发展,长期里供给影响着经济发展;从时间结构上看,人类活动时间由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组成。劳动时间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组成并受两者制约,而劳动时间又制约着自由时间。生产率提高劳动时间缩小,自由时间就扩大;从时间和空间的相互转化上看,人通过经济活动将经济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浓缩”的形式并存于同一经济空间中,形成相互规定、相互制约的关系。由于经济活动不仅是在不同时期原有规定性上生产和再生产自身的继承活动,而且是继承中包含着变革、创新的累积性进步活动,还是将目的、手段、结果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所构成的动态过程。遵循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顺向决定,也遵循未来对现在、过去的逆向决定。因此,与自然时间过去决定现在、过去和现在决定未来单向决定不同,作为经济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往往是相互规定、相互制约、双向决定的。三是经济时空的演化性。随着生产力发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压缩劳动时间,经济活动创造出更多的自由时间,进而将人的生命时间转化为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经济活动也促进了从物质生产中逐渐分化出精神生产、从经济关系上逐渐演化出其他社会关系。可见,经济时空的深化发展可促进调整社会历史时间结构、拓展社会历史空间的广度和深度。
经济时空的上述特性是经济时空的相对性。经济上表现出差异化、动态化、跳跃化、可分化、相关化等特点。除此之外,经济时空还有统一性。尽管不同经济活动有各自不同的时空相对性,由于地球上的一切事物运动都统一于地球运动,因此,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可统一于地球运动,以地球运动为参照,将一切经济时间的间隔、顺序和持续性,以及经济空间的距离、方位和广延性与地球的运动时空统一起来,表现为可用统一的时间计量标准和三维的空间测距标准对经济活动进行描述、分析和研究。下面对企业价值的讨论正是基于经济时空的相对性和统一性。
二、企业价值在于时空上的转化控制能力
价值,从经济上看就是主体对于客体效用的主观评价。企业价值,是企业组织现在所拥有及未来可能通过创造为组织和社会带来财富效用的主观评价。衡量企业价值可通过一定的货币化形式进行表示,如,总资产价值、股权价值、公司市值等。经济发展历经了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不同时期财富创造的机制不同,价值的来源形态也不相同。在农业经济时代,以劳动价值创造为主;在制造经济时代,以资本产生价值为主;在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以客户赋予价值为主。无论是什么经济时代,基本上是个体或组织通过生产出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得到客户认可购买,从而得到收益,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所实现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中,体现了凝结在其中的无差异劳动(劳动时间相同产出价值相同),也体现了有差异劳动(劳动时间相同创造价值不同)。由此,企业组织中各种主体活动不同,所产生的价值不同,进而所形成的企业价值也不相同。下面,就以常见的由定性区分的高层(战略层)、中层(职能层)、低层(生产层)所构成的企业组织形态为例,从时空维度对各种主体活动创造价值进行分析。
战略层活动,是企业领导者根据未来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在对企业辩证发展的认识基础上,所采取的全局性、方向性的行动计划和策略活动。战略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谋求企业未来发展能赢得竞争优势,而对于竞争战略存在着两大视角:资源视角和能力视角[10]。从资源视角看,企业资源有着异质性和非完全流动性特点,因而,企业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企业的异质性源自资源的异质性,如果一个企业拥有稀缺的、不可被替代的、难以模仿的、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源,那么这个企业就具有产生垄断地位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从能力视角看,蕴含于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中的具有明显优势的个别技术和生产技能,或者组织成员特有的集体技能和知识,即企业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智力资本,这种资本能够确保企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更有效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是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
从时空维度看,资源视角首先着眼于形成空间优势。一个企业具有异质的、竞争性的、能创造价值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体现了企业的空间控制资源能力;而能力视角似乎更着眼于形成时间优势。一个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或是企业具有整体能力,就是企业在时间维度上不断研发、创新、变革,营建形成现有的或是技术上、或是渠道上、或是设计上、或是制造上、或是品牌上等方面的优势,这种能力体现了企业的时间转化优势能力。当然,资源与能力的时空特征并不能绝对地看,企业的时间转化优势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空间控制资源能力,企业的空间控制资源能力也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时间转化优势能力,这种时间转化能力和空间控制能力相互独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职能层活动,是企业职能部门为领导层参谋、贯彻上级意图,并为生产层提供辅助、支持的活动。在职能部门中有一些是执行事务性任务,如办公、会计、采购、人事等。有些却担负起重要的创新职能,如研发。企业研发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促进因素,LG电子科研负责人甚至直言:研发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发在空间资源投入上看,必须是充分而有持续的,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强调的是企业所能控制空间资源的有效投入;在时间转化成果上看,必须是高效而符合目标的,否则形不成有效竞争力,强调的是企业创新性工作时间上的转化速率。持续优势的竞争力,是企业空间资源使用效益性和创新升级速度性的最佳结合。投入不足或产出没有效益会导致企业生产和再生产没有持续性,产品及服务创新升级的速度过慢或过快都可能被市场淘汰或不被接受而导致失败,诺基亚企业的成功转型及没落和协和式客机商用化失败就是例证。
生产层活动,是按管理要求和规范,生产出符合技术标准的产品或是提供合乎消费预期的服务过程,是战略方向和职能支持的具体实施体现。生产活动是在采购投入、技术开发、人力组织、基础管理等辅助活动支持下,通过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流程,实现活动价值增值,因此形成的生产链也即为价值链。对于生产链的每一项活动,需要评估计算其产出的增值和投入的成本,从而进行对比、选择和改进,这体现了生产活动的空间资源调度使用的集约性。对于价值链的每一项进程,需要综合考虑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活动情况,加强流程的优化和改善,以减少冗余和等待,这体现了生产活动时间接续结点控制的精准性。可以将生产的所有活动视为价值链系统,这个系统是远离平衡态、开放的系统,系统中各要素在空间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时间上非线性相互作用、即合作又竞争,表现出整体性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行为。
企业各层次主体活动在时间价值、时间窗口弹性和日程安排紧凑性方面差别很大,时间价值是指由于时间的节省或者延误,以及机会的把握或丧失而可能导致相关主体的机会收入或损失;时间窗口是指允许行为主体参与或从事某一事务的时间段;日程安排是指在时间上处理约束性时刻与可调整时刻的关系[11-12]。对于战略层而言,战略活动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规划、资产的合并和剥离、重大人事任免、研发方向、主要的预决算、治理结构形成、组织架构设计等,每一项活动都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战略活动符合经营形势,企业未来获益就大,时间价值就大。否则,企业未来面临巨大损失,时间价值就为负;对于职能层而言,职能活动决定了对支持、辅助力度情况,如果活动力度大,如进行了重大的技术创新、形成了新的竞争力,活动对企业价值贡献就大,时间价值就大。如果出现沟通不畅、反馈不清、控制不严、效率低下、中间梗阻等现象,时间价值就小,甚至为负;对生产层而言,生产活动决定了生产产品质量好坏和提供服务水平高低,生产和服务过程按技术规范和管理标准要求进行,时间价值就为正。否则生产活动出现重大的生产失误、服务损害了顾客,时间价值就为负。在三者之中,战略层主体活动的时间价值对企业价值影响贡献值最大,因此,时间价值曲线变动幅度也大,活动主体行为的时间窗口富有弹性,日程安排紧凑性相对松弛,职能层活动次之,生产层活动再次,如图1。从中我们可以更多从非均值、非连续和非线性角度加深对时间及其价值异质性的认识与刻画[12]。
三、企业时空转化控制能力的深化和拓展
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可形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群的因素很多,有区位优势促成的,如便利的交通运输枢纽、原材料或能源集散地、信息和技术发达地、廉价劳动力或地租所在地、产品的主要市场地等;有企业间纵向或是横向关联形成的,企业间彼此存在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关系,若干企业在产业链上占据合适的位置,由分工和协作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或是以若干企业为核心,通过企业间的横向联系,与外部企业形成多层次的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彼此具有紧密的共生性和互补性,使得技术、信息、人才、政策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共享,因此,企业价值在空间集聚上不仅在于内部自身的经济性,更在于对外部集群的经济性。
企业对集群的价值有六种经济特征。一是共生性特征。在集群中大量企业与之相关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等在某一区域内构成完整的产业链,共享基础设施等诸多产业要素,减少分散布局产生的额外投资,利用地理优势和集群网络减低运输成本、减少交易费用,在集群内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二是规模定制特征。集群中由于大量企业集聚可实现规模生产,同时也可进行更细、更强的专业化生产,实现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效率;三是合作网络特征。在集群里产业网络上各结点的企业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创建“区位品牌”,使所有企业都可获取品牌经济,或是与政府、科研、金融等机构合作,维护区域秩序、加速创新、促进产业融合等,形成合作网络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四是根植性特征。集群里在相互信任和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易于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这种社会性文化和价值取向深深根植于产业集群的经济行为和组织行为中,降低着交易和组织成本;五是柔韧性特征。在产业集群里集聚着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可被便利的使用,大量企业存在也使这些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最大提高,因而产业集群比一般经济形态有更好的适应性、抗险性和柔韧性;六是创新性特征。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处于既合作又竞争的互动状态,这种互动关系的存在产生了企业间的竞争压力,竞争性发展促使企业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创新,从而带动产业升级。
企业在时序上的合作可形成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把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分销直到最终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作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通过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计划、控制、协调等经营活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化和它的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达到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目标[13]。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参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其价值在时序合作上不仅表现为自身的经济性,更表现为对供应链的经济性。
企业对供应链的价值有五种经济特征。一是协同性特征。具有竞争性的供应链并不是企业价值链之间简单的连结与加和形成,而是需要一个分析、重构、整合的优化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企业间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在理解供应链战略意图、实现战略协同的基础上,以对供应链整体价值贡献最大化为目标来进行改造企业价值链,这时的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合作协同效应远大于各企业间的简单联合;二是时控性特征。在企业价值链中,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这五种基本活动按进程相继展开,在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的价值链活动按时序接续开展,供应链管理必须对其中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在时间上进行严格控制,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减少库存、压缩交货周期、加强情况反馈、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增值性特征。供应链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其本质上要看能否为供应链的最终顾客创造更高的“消费者剩余”,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投入增值分析和优化,确保供应链价值取向和顾客价值取向相一致;四是风险性特征。供应链中各企业有合作就风险,其原因或是目标不一致、或是利益冲突、或是违背商业道德、或是合作能力不足等,合作风险必然导致供应链的风险损失。防范风险除合理评估、谨慎选择合作企业外,还要有效建立互相信任的机制、公平分享合作带来的共同利益;五是演进性特征。一般由一个或若干起核心作用的企业在主导、组织、协调着供应链活动,供应链的异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企业的差异性,核心企业的演进带动着供应链整体的发展。同时,非核心企业也可通过学习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价值链建设、增强对供应链的贡献,演进成为主导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或演化选择成为其他供应链的参与企业。
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耦合形成的集群式供应链是企业时空发展的高级形式。当在集群地域中存在多条相似的供应链时,这样的单链式供应链企业不仅内部之间相互协作,而且不同单链的企业存在着跨链间的协调。与此同时,还游离着大量位于这些单链式供应链之外、但在集群地域之中的专业化配套中小企业,配合和补充着这些单链式供应链生产,这种由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耦合所形成的敏捷性网络组织系统就是集群式供应链(见图3)。在集群式供应链中,一方面,在集群内上、下游配套企业可以共享集群内网络资源、基础设施,实现企业之间在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通畅,因而产业集群可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系统可突破地域界限、向全球范围延伸,因此,通过发展供应链有利于使产业集群嵌入到全球竞争网络中去,能及时反馈全球市场的需求动态,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指明方向。
集群式供应链表现出四种经济价值特征。一是战略趋同特征。在集群环境下的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结成动态联盟,各企业在共同的战略框架内协调各种运作系统,通过密切的分工与合作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二是组织集成特征。组成产业集群的企业是构成供应链部分或是全部的节点实体,供应链将这些企业按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改造、整合,并通过信息沟通、数据交换等方式形成新的组织集成,也由此带动集群内企业紧密关联、协同作业,提高集群运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集群的产业竞争力;三是市场整合特征。集群式供应链可改变传统以生产制造为中心方式、突破市场细分所形成的目标市场限制,降低市场营销产生的管理成本,创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快速响应、高效运作、规模定制化的满足客户多样需求,实现市场整合;四是知识学习与扩散特征。在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组合网络中可形成特有的价值观念、知识文化氛围和区域信息交流生态,使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高效传播,促进组织学习,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
因此,企业在空间上集聚成产业集群、在时序上结成供应链管理,再到形成集群式供应链,其中的企业时空形态突破了企业原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深化和拓展了企业时空转化和控制能力,体现出企业在经济时空里运动发展的不同形式,企业价值已不再是简单的自身独立价值,而是融入到新的经济形态整体中,成为整体价值的一部分,这样的经济形态也体现了经济时间即是经济空间、经济空间即是经济时间的辩证统一。
四、企业价值增值是资本时空运营的结果
所谓资本可简单概括为具有能为企业价值增值功能的资源或要素。资本时空运营,广义而言就是企业利用一切直接或间接所控制的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企业进行内部优化配置和外部动态整合,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活动。资本运营的特点是把企业所能控制利用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使用、重组、购并、处置、分立、分离、整合、流动等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把活化资本用好用活,使其流量最大、流向最佳、流速最快、风险可控,使资本效益最大化。对于企业资本的分类,大致可分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一些所谓无形资本,如品牌、专利等,由于其价值实现要具有实在载体,可转化并包含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货币资本、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的运动是紧紧相联、连续不断的。对此,马克思论证了产业资本运动的两大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各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将其一分为三,使产业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二是产业资本的各种循环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以及商品资本循环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正因为空间上并存性与时间上继起性这两个前提条件,马克思明确强调:“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14]。同时,上述两个前提条件之间也存在着一种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时间上的继起性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空间上的并存性又是时间上的继起性的必然结果,正是在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中实现了产业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企业价值也在这种资本时空运营中得以增值。
尽管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形式相同,但其时空运营使企业价值增值方式不同,一种是差异化竞争增值方式,另一种是低成本竞争增值方式。对于差异化竞争增值方式,主要由于生产资本的异质性和独特性,使得生产形成的商品资本具有差异化,差异化的商品资本在转化为货币资本时会带来较高的收益,也形成强有力的产业进入壁垒,保证一定程度的垄断;由于竞争的模仿性、赶超性会使差异化竞争优势减低、壁垒消失,要求企业采取低成本竞争增值方式,这需要企业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投入在空间占比上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在时间转化上进行最高速度的周转运行,形成持续的成本竞争优势,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高资本周转效益。
从金融资本运营的角度看,金融资本运营是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实现方式,是企业资本扩张重要保障,是企业价值增值的主要途径之一。金融,其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15],金融资本是现代具有高度社会化的资本,既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金融资本,还包括投资银行金融资本和各种非银行金融资本。金融资本运营对企业内部资本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企业不同的成长时期,金融资本运营渠道、能力和方式不同,所形成的资本结构也就不相同,资本结构越合理企业价值就越大。在创业初期企业很难获取外源融资,其资金主要来源是业主及所有者的资金;在成长期由于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商业信用,可通过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形式等渠道获取资金,其资金主要来源是风险资本和金融机构贷款等;在成熟期企业具备了规模资产和完善制度,在公开市场上逐渐形成可持续融资渠道,债权融资比重下降,股权融资比重上升,其资金主要来源是企业留存收益的再投资、非正规金融市场和公开市场的外源股权融资等。可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资产规模、商业信用、信息披露、治理结构等约束条件的变化,其融资空间也发生变化,金融资本运营的目标就是在受融资约束的空间里综合考虑融资成本、代理成本、风险成本、经营控制权等问题来寻求最佳的资本结构。
金融资本运营也是企业外部并购重组的重要保障,以此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增加企业价值。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靠内部积累进行有限的资本扩张,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必然要进行以收购、兼并和重组为手段的外部资本动态整合,这样可迅速实现规模效应、降低企业进入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以及扩大市场份额或占领目标市场,实现所控制资本的迅速增值。为确保企业资本扩张行为的顺利实施,企业需要在资本市场进行一系列的金融资本运营,或运用自有及借贷资金、或发行债券及上市融资、或进行股票交易、或使用其他金融手段来完成投融资活动。因此,随着企业发展其内部资本结构组成和外部资本整合始终处于变化状态,企业的金融资本运营也必然是持续、跨时间、跨空间的动态价值交易和资源配置过程。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融合是资本时空运营的高级形态,资本融合是产业界与金融界的企业间通过信贷、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结合来实现。走产融结合的道路是企业价值迅速增值的有效途径,这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产融结合有利于资本形成新的时空循环,两者融合后金融资本不仅能继续通过信贷资本间接支持产业资本发展,还能通过股权投资形式直接介入产业资本循环体系;而产业资本通过资本流量增加、资本循环加快等方式形成更多的货币资本,再通过资本市场加入到金融资本循环体系中,新的资本时空循环运营可充分利用内部化优势节约更多的交易成本,实现更高的配置效率(见图4)。
产融结合有利于防范资本运营风险、掘取更高的经济利润。由于经济时空的不对称运动使企业资本运营面临风险,但也存在着所谓价值洼地,融合后的资本能更好地进行风险防范,也由于其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逐利性,对所发现的价值洼地可充分掘取利润,以形成更高的企业价值;产融结合还有利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回归,由于金融资本内部循环逐步发展为具有独立运动能力的虚拟经济形态,这种虚拟经济形态容易产生金融泡沫,而融合后的资本参与到产业资本循环发展为实体经济形态,以真实经济价值为基础的金融资本运营能有效减低危机发生的可能。
五、企业存在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治理
从上百年的企业发展史上看,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化价值,企业外在组织形态不断变化,通过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以及剥离与并购并存方式,形成了规模化、成长纵向化成长、多角化成长、归核化成长的大致组织发展形态[16]。在竞争的市场生态环境中,从组织规模最优的角度看,企业的最优生产规模是在长期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产量规模,企业扩张的动力是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方式是企业扩张产生的规模经济,这也是规模化成长的根据;从交易费用角度看,可将所有经济活动视为一种交易,企业边界取决于交易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的综合考虑,企业边界确定后企业的规模也就确定,而企业的规模不能无限扩张,是因为它不能实行选择性干预和高能激励,否则会由于资产滥用和敲竹杠带来很高的官僚主义成本[17],对于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以及不确定性越高的交易,市场节约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的优势就越不明显,就越需要依靠统一治理的科层企业来完成,这也是纵向化成长的根据。
其他角度的看法不一而足。在现实中影响企业组织形态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动因、有历史动因、有权力动因、有制度动因等等,但经济动因仍然在多数情况下是主要动因,经济动因追求的目标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对此需要既从短期、更从长期的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成本方面包括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组织成本、交易成本和其他外部成本。收益是企业外部需求条件决定的,企业的最优规模是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时的产量,即MR=MC,这也是多角化成长再到归核化成长的根据。
企业的内在治理结构也不断变化,企业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本身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契约,通过这种不完全契约形式把企业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规定下来,使之既能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又能满足各利益主体的个人利益,它包括了治理机制和内部架构两个方面。企业的法律形式从简单的“业主制企业”到“合伙制企业”、再到现代居于经济主导地位的公司制企业,其治理结构虽然在不断完善,但由于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可能导致“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现象发生,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即“委托—代理关系”。与解决委托代理关系的治理机制不同,内部架构是从分工与协作角度规定企业中各成员的工作关系,通过专业化、职能化、高效化、规范化、层次化的原则设计成立的机构和部门,把实现企业目标所要求的任务按组织规范层层分解进行贯彻落实,一定程度上治理结构是组织架构形成的依据,不同企业在发展中采取了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制、网络虚拟组织等不同组织架构形式,选择原则是能满足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营要求。
从企业的外在的组织规模发展,到企业内在的治理结构变化,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企业一定的时空转化控制能力,再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种转化控制能力,可以做大做强企业,通过资本的时空运营,以不同发展形态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企业存在形态的变化,企业形态的变化符合所谓“形而下”的发展规律,如生产规模最优、交易费用最少、治理结构最适宜等原则要求。对于企业价值的本质,还需要我们从“形而上”的角度去深化认识。无论是从企业产生还是进一步发展,企业生存是最基本的问题,因此,企业发展必须首先要符合会计法则,即企业的收入要大于或等于支出,长期的入不敷出必然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存在于一定的市场生态环境中,并与其进行着能量交换,企业与市场生态环境有两种互动关系,一种是促进式的发展关系,另一种是掠夺式的获取关系。前一种关系会形成企业与市场的良性的、持续发展;后一种关系会导致垄断企业的产生,出现大资本剿杀中小资本的现象,最终也会导致垄断企业自身的覆灭,对市场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破坏,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是企业的生态法则。
企业是人格化的组织,具有双重属性:一种是经济属性,为价值最大化而存在;另一种是社会属性,为生命的意义而存在,生命意义的本质是对精神的追求。与企业两方面属性相对应的企业精神也存在两方面的侧重点:一个是针对经济属性而形成的“市场化”精神;另一个是针对社会属性而形成的“人本化”精神。前一种优秀的企业精神中包含了以市场为中心的创新、卓越和服务意识、冒险和宽容态度、反危机和行动理念以及信仰和敬畏、坚持不懈和拼搏奋进等在内的要素;后一种优秀的企业精神则包括了尊重和热爱生命、维护人格和尊严、重视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体现人的主体地位、激励人的进取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团队心理等在内的要素。从某种意义上看,企业的时空发展实际上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人”秉承企业精神,从思想的内心世界演绎到外在世界,这体现出企业的人本法则。
一个能真正创造企业价值且具有积极意义的企业,必定是会计法则、生态法则和人本法则辩证统一的企业。在实现三者的辩证统一过程中,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的各要素之间始终处于对立统一状态。同一性决定了企业当时存在的形态,由于同一性是暂时的,企业存在形态也是暂时的;斗争性决定了企业变化发展,在同一性下企业始终在平衡矛盾的各要素关系,体现在处理集权与分权、层次与幅度、责任与权力、规范与自律、协调与落实、控制与监督、执行与评价、分散与一致、投入与贡献、职级与平等、自由与约束等等之间的关系上。当矛盾的要素无法在同一性的企业中平衡时,就会导致企业改变,或是变革升华,或是破产重组。由于斗争性是永恒的,也就决定了企业变化本质的恒久性。
六、结束语
企业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重要的演进形式之一。企业在不平衡、相互制约并不断演化的经济时空中寻求机会,不断改变生存的组织形式与结构,聚分、集散、控制和利用着各种资源要素,以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价值的基础在于其经济时空的转化控制能力,企业的经济时空转化控制能力需要不断深化与拓展,企业价值的增值也是资本时空运营的结果。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体现了经济性,但也具有社会和历史性等属性,会计法则、生态法则和人本法则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主导着企业的辩证发展。作为有能力通过内外部手段把控时空关系不确定性的经济主体,企业在发展与扩张过程中构建各类经营场域的同时,也大大促推了社会经济的时空关系与结构。时空角度的企业价值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4.
[2]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76.
[3] 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9-20.
[4] 笛卡尔.哲学原理[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58:22.
[5]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5:81-85.
[6] 洛克人类理解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54-156,163-167.
[7] 胡刘,祝莉萍从“自在时空”到“社会历史时空”马克思对传统时空观的实践论改造及其当代意义[J].学术研究,2012,(6):17-22.
[8] 曾庆发马克思哲学时空观刍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4(3):33-36.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2.
[10] 夏清华. 从资源到能力: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理论综述[J]. 管理世界,2002,(4):109-114.
[11] 荣朝和.交通-物流时间价值及其在经济时空分析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1,(8):133-146.
[12] 荣朝和.论时空分析在经济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13] 丁俊发.中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3,(11):5-8.
[14] 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19.
[15]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著[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8.
[16] 朱莉.并购浪潮与企业成长路径[J].政策与管理,2002,(5):51-55.
[17] 聂辉华.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J].管理世界,2004,(4):146-153.
[18] 杨瑾,尤建新,蔡依平.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系统一体化效应分析:一个理论的框架[J].企业战略管理,2006,18(9):41-15.
[19] 盛世豪,包浩斌,郑剑锋.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耦合理论研究述评[J].西部论坛,2010,20(6):46-50.
[20] 丁泉,戚振忠,曲海潮.企业资本运营的内涵与外延:一个分析框架[J].重庆社会科学,2013,(12):83-90.
[21] 贡华章,于毅波.论企业金融与资本运营——以GE公司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04,7(4):105-109.
[22] 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3] 黄泰岩,黄检贵.企业规模是如何决定的[J].中国经济问题,2000,(4):12-19.
[24] 王成荣.企业文化方格论——“人本化”与“市场化”的相互推动[J].中外企业文化,2007,(10):5-7.
[25] BECKER G S. A Theory of the Allocation of Time[J]. The Economic Journal,1965,75(299):493-517.
[26] DIXIT A K, STIGLITZ J E.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67(3):297-308.
[27] KAHNEMAN D,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 Econometrica,1979,47(2):263-297.
[28] FUJITA M,THISSE J F. Does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Foster Economic Growth? And Who Gains and Losses From It?[J]. The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2002,54(2):121-145.
[29] MELNTOSH P T,QUARMBY D A. Generalized Cost and the Estimation of Movement Cost and Benefit in Transport Planning[C]// 5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Highway Research Board,1970.
[30] STALK G Jr. Time-the Next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76(7):41-51.
[31] STALK G Jr,WEBBER A M. Japan's Dark Side of Time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4):93-102.
(责任编辑:张雅秋)
An Analysis on Company Value from the Perspective Economic Time-space
WANG Bo1,2,RONG Chao-he1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100044,China;2. Guangzhou Railway (Group) Corpor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6023,China)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features of economic time-space, i.e., asymmetry, inter-constraint and evol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s preconditioned by the economic time-space and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features. To maximize the company value, each enterprise takes the enterprise spirit as the inner core, the 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and structure as the outer form,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nd supply chain as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the capital operation as the company’s mode of value growth. A positive enterprise that creates the company value integrates the laws of accounting, ecology and humanism. During the process of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of the three law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lements of the enterprise are always in both unity and contradiction, which deduces different existing forms and values of enterprise.
Key words:economic time-space; company value; capital operation; governance structure; enterprise spirit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06(2016)01-0011-11
作者简介:王波,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交通/物流时间价值的经济时空关系研究”(41171113);北京市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经济时空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框架的初步构建”(15JGA016)。
收稿日期:2015-03-15
荣朝和,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