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姚亚芝,司显柱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中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综述及评价
姚亚芝,司显柱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语言服务产业是近年来语言经济学研究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概念,是一个尚未完全从传统产业中独立出来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关于语言服务产业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供需管理、发展模式与制约因素、语言的经济价值、语言消费、语言服务产业结构、产业化、产业竞争力、产业管理和区域语言服务产业等方面,研究质量不高,研究议题缺乏深度,研究方法单一。未来应主要侧重从产业经济学高度对语言服务业的产业定位、产业组织、关联、布局等问题和语言服务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语言服务产业;语言经济学;语言服务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式
一、引言
语言服务产业是近年来迅速成长的新型现代服务业态。中国的语言服务产业萌芽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步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由于全球化和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对服务贸易的日益重视以及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国的语言服务产业进入了长足发展期。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目前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已达4万家,2011年的产值已达到1576亿元人民币。语言服务业市场调查公司CSA公布的全球语言服务供应商100强名单中,上榜的中国企业有3家”[1]。《中国语言服务行业报告2012》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从事翻译内容产业经营的企业已经达到29 372家,从事翻译技术产业经营的企业共54家,而从事翻译能力产业经营的企业数量为278家。从业人员约119万人,其中从事翻译内容产业的人员占53.8%;兼职人员达330多万人。过去30多年来,我国的翻译行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2015年4月,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显示,2012-2013年两年时间,全国新增18778家在营语言服务及相关企业,年均大大超过2000-2011年间企业数量的年均18.5%的增长率,表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中国语言服务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是一个颇具可持续增长潜力的新兴服务行业[3]。
在世界范围内,语言服务产业也成为当代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2008年,整个欧盟成员国的语言市场总产值达到84亿欧元。这个数字包括了整个产业链中的笔译、口译、软件本地化及网站全球化,语言技术工具的开发,语言教学、语言方面的咨询以及多语种国际性会议的组织等。另外,也包括了与语言相关的一些企业活动[4]。截止到2011年,美国从事翻译服务的企业已达3 000多家,区位商指数为1.0,总共提供了将近22 000个工作岗位。从2007年到2011年,美国的翻译企业数量增长了49%,2011年每个翻译工作岗位年均收入为55111美元[5]。加拿大由于其官方语言政策和人口分布,其翻译市场在全球处于领导者地位。虽然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0.5%,但却占有全球翻译市场10%的份额。2004年,加拿大语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估计为27亿加元,占加拿大经济总量的0.2%[6]。2014年,欧美中小型语言服务公司平均年收入为约230万美元,平均毛利率为48%,净利润率达15%[7]。
国外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经济价值并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Jacob Marsehak于1965年发表论文《语言经济学》,拉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8]。2000年,Ariel Rubinstein(2000)出版了语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纲领性著作《语言与经济》(Economics and Language:Five Essays)[9]。此外,还有国外学者将语言作为人力资本,并且从成本收益等角度对语言政策进行了研究(Lamberton Donald (2002)、Gin Francois(2003))[10-11]。国外学者的研究尚未明确提出语言服务或翻译产业的概念,也尚未发现关于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的相关学术文献。在借鉴语言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学者提出了语言服务产业或翻译产业的概念,进而拓展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国内对该产业的研究主要是经验描述式的定性研究,研究领域集中于语言的经济价值、语言消费、语言服务产业结构、产业化、产业竞争力、产业管理和区域语言服务产业等方面。
如前所述,语言服务产业在全球化时代蓬勃发展,成绩骄人。但是,与其它历经百年时间所形成的相对成熟的产业相比,语言服务产业起步晚、基础弱,产业的发展壮大仍面临问题。对于我国而言,语言服务产业是“中国企业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提升我国话语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实现语言服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理论指导。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学术平台,回顾1979-2014年间我国语言服务产业的研究状况,希望通过梳理文献,能够大致勾勒三十多年来我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的基本轨迹与轮廓,为今后的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的理论建树提供参考。
二、语言服务产业的研究现状
(一)相关文献数量及分布
对“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所收录的“期刊”、“硕士”、“博士”、“国内会议”、“国际会议”、“报纸”、“学术辑刊”、“商业评论”8个来源数据库所收录文献进行检索,以“语言产业”、“语言服务产业”和“翻译产业”为关键词和题名分别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时间为2014年6月29日前上述数据库所收录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为1979年至今,检索结果经过人工筛选,剔除了期刊中包含的会议通知等非学术论文的检索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35年间,关于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的文献总数仅194篇,其中期刊论文、硕士论文以及国内国际会议论文共计163篇,而以上述搜索词为题名的论文仅为65篇;另外,新闻报道占28篇。虽然研究型文献占多数,但相对于35年的时间跨度而言,年均文献数不足5篇,且尚无博士层次的研究文献。本文将主要以这163篇研究型文献中的核心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对国内的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
表1 “语言服务产业”相关研究文献数量统计表
笔者对以“语言服务产业”、“语言产业”和“翻译产业”作为关键词以及篇名精确搜索获得的163篇期刊、硕士学位和会议论文按发表年份进行了整理。最早发表有关语言服务企业方面的研究型论文的时间为1997年。相关文献数量的时间分布情况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
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的语言服务产业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1997-2003年的起步阶段,2004-2008年的发展阶段和2009年到目前的飞速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国内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语言服务产业的研究,最早从1997年开始使用“翻译产业”一词,直到2003年,期间有少量相关论文发表。从2004年到2008年,语言服务产业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达到近20篇,这一变化与2004年起国内相关高校设立翻译专业本科和硕士学位的实践以及国内外语言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相一致。2009年至今的5年中呈现出大幅增长且继续上升的趋势,相关论文数量达到140篇左右。这一时间分布变化表明,国内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日益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
此外,在已发表的150篇期刊论文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PKU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达到了26篇,占比17%;PKU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数量为5篇。刊登语言服务产业类研究文献的核心期刊既包括国内高校出版的综合性学报,也包括语言类研究期刊和经济类研究期刊,相比较而言,语言类研究期刊刊登的这类论文数量居多,经济学类刊物刊登的相关论文较少。详见表2。
表2 语言服务产业相关研究文献核心期刊分布情况表
(二)相关文献的主要内容
1. 语言服务产业概念的界定
国内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目前使用的关于语言服务产业的术语尚不一致,包括“翻译产业”、“语言产业”、“语言服务业”和“语言服务产业”等。同时,对于语言服务产业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尚未达成一致,见表3。
黄少安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将语言定义为“具有经济价值和产业特征的‘稀缺产品’”。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语言产业”[12]的概念。他还进一步指出,“从微观层面讲,各种语言类产品能够提高个人语言技能,增加个人人力资本,满足个人多层次的经济需求。从宏观层面讲,各类语言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12]。
表3 国内学者对语言服务产业概念的界定
陈鹏在其研究中也使用了“语言产业”一词,并进一步提出了语言产业的形成机制:“语言产业概念的一个关键点是语言产品,语言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生产出语言产品以满足客户的语言需求。从另一个角度讲,客户因为有语言需求,就会消费语言产品,从而产生语言经济行为,而语言经济行为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和规模就形成了语言产业”[13]。
屈哨兵[14]则认为语言服务的产业、职业、行业、基业彼此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他认为,“典型的语言服务职业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服务性、自立性、商品性”;对于语言服务行业,他认为是指“具有语言服务项目和语言服务需求的行业”;而语言服务基业则是指为“语言服务的开展实施进行的一些基础性建设”,因此,“各种有关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等, 都应该看成是语言服务基业的重要构成部分”。
中国翻译协会[2]早期使用“翻译产业”一词,从2010年起,该协会改用“语言服务产业”一词。该协会认为,语言服务产业包括语言服务内容产业、翻译技术产业以及语言服务能力产业。语言服务内容产业是语言服务产业的核心层,指提供语言间信息转换服务的产业,包括笔译、口译、本地化、网站国际化、翻译创意、影视字幕译制等领域。翻译技术产业是翻译产业的相关层,指研发和生产辅助翻译工具、机器翻译、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产业。语言服务能力产业是指提供翻译培训、翻译咨询、多语信息咨询等内容为经营对象的产业,语言服务能力产业是整个翻译产业的支持层。
2. 语言服务产业的构成
由于对语言服务产业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对语言服务产业的具体构成也存在分歧。黄少安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认为文化产业所衍生出来的职业基本上都与语言有关,因此,可以认为,“语言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2]。
陈鹏[13]则认为,语言产业的一部分属于文化产业,有一部分又超出文化产业之外,比如语言技术和语言设备,因此,应当从多个维度去考察、解释语言产业。他将语言产业的构成分为语言能力产业、语言内容产业和语言处理产业。
中国翻译协会早期使用的是“翻译产业”这一术语,随着语言服务产业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该机构开始使用“语言服务行业”一词,在最近召开的2013年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业大会上又改用“语言服务业”或“语言产业”一词。中国翻译协会所指的相关行业的具体内容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等内容。崔启亮[15]指出,语言服务产业包括语言文字信息内容设计与开发、文字信息内容翻译与本地化、语言技术软件开发、语言技能教育与培训、语言行业研究与咨询、语言服务行业管理等内容。
3. 语言服务产业的供需
在语言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学者提出了“语言消费”的概念,即“那些以语言本体、语言运用和处理作为核心主导要素的产品可被认为是语言产品,包括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创意等语言内容产品的消费,使用字库、输入法、语音合成技术等语言科技产品的消费,接受语言培训、语言康复、语言能力测评服务以及参加语言会展、欣赏语言艺术等综合语言产品的消费”[16]。在此基础上,对语言产品需求与语言产品供给问题进行了分析。
语言服务需求可分为个体需求、群体需求以及社会需求三个层次。个体需求包括提升自身母语写作、阅读及口语交流能力的需求;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增强跨语言交际、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需求;语言类及综合类文化艺术产品的欣赏需求;语言存储、复制、传输、识别、显示等语言处理需求及由此产生的对语言处理技术和设备的需求等。群体需求“指单位、团体的语言需求,可以有语言翻译需求,命名、广告需求,语言存储、复制、传输、识别、显示等语言处理需求及由此产生的对语言处理技术和设备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指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着眼于国家和民族语言的长远发展所产生的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需求,公民语言能力建设需求,语言法制建设需求,增强语言国际影响力的需求,提升语言文字标准化的需求等等”[17]。
关于语言服务业的供给,语言服务产品类型众多,产品之间存在交叉,消费者数量难以确定,伴随的消费价值难以判断。李艳以语音技术产品和品牌命名两种产品为主分析了语言服务的供给。她指出,“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其语音技术产品)消费者,虽然有人是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消费的”;而对于品牌命名服务,目前已形成“起名业”[16]。
王英[18]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的市场调查方法对我国翻译服务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量化分析,来了解我国翻译服务业市场的现状及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系统研究来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广义质点滤波方法与质点滤波方法的不同仅仅在于重采样阶段。常规质点滤波方法是根据后验密度P(·|z)(公式6)的离散近似进行采样(Musso et al,2001),而广义质点滤波方法是从连续近似中进行采样,
韦忠和[19]认为,语言服务业在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其市场需求将发生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小语种的市场需求将增长,网站和多媒体服务需求将增长;随着全球社交媒体产生的巨大影响,内容产业的爆炸式发展对语言服务将产生大量新需求。同时,中文在语言服务市场上的份额将显著增加。
4. 语言服务产业的管理与营销
王华树等[20]提出,对于翻译产业,管理涉及的方面包括:(1)项目基本要素管理: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综合管理等;(2)流程管理:前处理后处理、流程、设计与定制、翻译流程最佳实践等;(3)质量管理:客户对翻译质量的期望、翻译质量要素管理、翻译质量模型等;(4)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选拔和培养、激励和考核、翻译团队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等;(5)语言资产管理:研究面向翻译的专用语料库和词典,以及包括翻译记忆、术语库、双语文件、写作和翻译风格指南、项目说明、分析报告、日志文件、语言知识管理等在内的语言资产管理等。
一些学者还对翻译服务标准进行了关注。郑丽、黄德先[21]对中美翻译服务标准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翻译服务标准的确立提出了建议。张南军[22]则阐述了翻译服务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意义及趋势。
兰波[23]以首信公司的Ronease(融译)语言服务业务作为研究的案例背景,归纳市场营销相关理论,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研究,通过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公司当前的经营环境,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威胁和机会,进行系统的分析,确定公司语言服务业务的经营发展战略和策略。确定了营销战略后,根据营销策略的“4P”组合做了进一步分析。首先对目前公司的产品进行了梳理,对不同产品的优先级进行了排序,明确了重点发展的产品及其定位和组合。其次,通过对Ronease的业务分析,综合几种成熟的定价方法,最终选择成本加成定价法和认知价值定价法来对不同产品进行定价。第三根据服务业务的差异,选择空挡定位和首席定位相结合的品牌定位策略。同时,还简述了品牌形象塑造的方法。最后,根据产品定位、竞争对手分析和品牌策略,论述了如何建立语言服务业务的沟通策略,描述了业务的广告策略、公关策略和渠道策略。
5. 语言服务产业的产业化与竞争力
国内学者认为,政府应当重视翻译产业的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应着力于科技扶持政策、财政税收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24]。刘晓[25]在分析我国翻译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翻译产业化的必要性以及翻译产业化的途径,包括转变翻译协会体制、推动翻译企业转型、加强翻译人才培养、提高翻译产业的标准化与科学化、保护翻译知识产权以及发挥文化产业对翻译产业的推动作用等。
戚依南[27]对基于A翻译公司所面临严峻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利用PEST环境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和SWOT矩阵等工具,分析该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及在这些环境当中所包含的机遇与需要应对的挑战。并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A公司进行了战略设计,同时在品牌战略和人才战略两个方面提供了实施建议。
6. 语言服务产业的区域发展情况
王传英[28]分析了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张灵芝[29]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升级以及人们意识的改变等角度探讨了我国翻译产业发展的契机问题。胡冰霞[30]研究了翻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她认为,翻译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发展是翻译产业的前提与保证;翻译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会推动翻译产业的发展。利用成都市翻译产业的调查资料,采用SWOT分析方法,安鸿等[31]对成都市翻译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成都市翻译产业目前处于“机遇一优势”(SO)的战略区间,建议采用复合型的SO战略和积极应对措施,以满足成都市翻译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汪令江[32]在对成都翻译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发展以人才密集型和高端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翻译产业。
三、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的评价与思考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语言服务产业的很多业态形式已经存在并且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服务产业研究也自然而然成为应用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但是,从整体上看,语言服务产业研究水平还比较落后,表面层次上的讨论多,理论层面上的系统深入研究少见,有新意的观点较少;研究方法过于单一,描述性、解释性研究过多,量化研究罕见。这种研究水平与语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现有的理论研究难以对业界发展实践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具体而言,现有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1.整体水平和质量较低。现有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基本概念、行业发展原动力、发展现状以及行业管理方面,重复研究现象较为普遍,观点缺乏新意。前文统计结果显示,核心期刊文章比重不足1/3,超过2/3的文章都发表于非核心期刊。此外,学位论文数量较少,博士层次的研究则更罕见。这种现状表明,语言服务产业研究尚未引起相关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充分重视。
2.研究议题缺乏深度。现有研究主要倾向于应用型研究,主要是发现和明确了语言服务产业的一些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缺乏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语言服务产业研究,有关产业内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资本、产业关系、产业布局和产业制度的持续创新、变革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罕见。仅有少量期刊和硕士论文尝试运用了相关经济学或管理学理论进行探讨,多数研究都是将相关理论直接平移到了语言服务产业研究当中。未能从总体上把握住语言服务产业的经济学分析脉络,未能形成一个适当的语言服务产业分析框架或基础,从而也未能建立起合理的富于解释性的语言服务产业理论体系。
3.研究方法单一。描述性与解释性的定性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定量研究罕见。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现有文献作者的学科背景主要为外国语言学或外国文学学科,缺乏经济学研究背景。由于学科背景所限,现有文献中,几乎没有作者采用数理模型等产业经济学研究常见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缺乏产业经济学理论指导的这种现状表明,需要有更多来自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加入。
以上这些问题阻碍了对语言服务产业的更进一步研究。本文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角度,对如何改进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1.清晰界定语言服务产业的边界
语言服务产业在提升我国的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语言服务产业在我国尚未获得明确定位。《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规定的国民经济20个门类、900余个小类中,都未将翻译产业或语言服务产业列入其中。有的学者将语言服务产业列入文化产业之中。语言服务产业属性的界定模糊问题,首先,不利于该产业的发展,统计口径的不统一带来数据的偏差,难以体现该产业的真实发展面貌;其次,不利于语言服务产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导致其被边缘化或被“收编”为“文化产业”的一员。已发表文献期刊分布表明,语言服务产业研究主要隶属于语言类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未能引起经济类学科研究的足够关注。
但是,对语言服务产业的概念以及产业分类进行明确界定,是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的重要基础。产业经济学学者苏东水[33]认为,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应该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从需求角度看,产业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从供应角度看,产业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此外,作为一个特定、独立的产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其经济总量在GDP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例如,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NAICS)从2002年起列出了翻译与口译服务业(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ervice),产业代码541930,属于职业科技服务(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ervices)产业的范畴,具体包括以翻译与口译为主的企业以及提供手语服务的企业[34]。
本文认为,语言服务产业是指提供与语际信息转换有关的服务或技术的企业的集合。具体而言,这些企业的经营或业务的主要内容是提供语际信息转换服务或为这种服务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服务,具体包括翻译、口译、字幕翻译与配音、软件与网页的本地化、语言技术工具的开发、国际会议的组织、语言培训、多语信息咨询等。我国的语言服务企业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上述“产业”的特征,按照产业分类法中的三次产业分类法和生产要素分类法,语言服务产业应当属于知识服务产业中的一种。确立语言服务产业的产业属性对于促进产业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将该产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出发,对该产业的关系结构、组织结构变化规律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2.拓展研究内容,规范研究方法
语言服务产业经济学是指以语言服务产业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语言学、翻译学、语言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服务产业是知识服务产业(也称作知识型服务业)的一种。知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Services)是“基于高度专业化知识,以提供高智力附加值的知识(或技能)密集型产品或以服务为主,并在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经营性服务行业”[35]。因此,虽然语言服务产业是一个很好的经济学研究对象,但是,作为知识服务产业的一种,语言服务产业有自身的独特特点。因此,无法直接平移或套用一般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前沿成果,“因为每一个领域都存在适用经济学一般原理的技术约束和体制约束”[36],语言服务产业也不例外。
语言服务产业以软知识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为主要服务范围。软知识产品是指不具备有形物质载体的无形资产和信息以及技术服务等无形的知识服务。语言服务企业主要是根据知识服务需求者的需求,制作和销售无形知识产品。尽管经济学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手段,但是,在应用现有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对语言服务产业进行分析时,也必须考虑到相关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语言服务产业分析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换言之,应当针对语言服务产业自身的特征,尝试建立语言服务产业经济学学科研究范式。“学科范式的建立需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代表新范式的学术成就能够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研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二是新范式又足以极大地为研究者发掘出有待解决的大量新问题。而这两个特征又使范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应时期内学科研究的基本方向和学术同行们进行`知识选择'的基础;同时范式的确立也标志着学科发展进入了常规阶段,即该领域的研究者根据构成范式的理论框架和范式所指引的方向进行研究,就能不断增强该学科对现实问题的解释能力并拓展自己的应用领域”[37]。
参考文献:
[1] 2012中国语言服务业:行业定位和政策支持待明确[EB/OL].(2013-11-03)[2014-02-20]新华每日电讯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11/03/c_132854488.htm
[2] 中国翻译协会等. 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2013.
[3]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在京发布[EB/OL].[2015-05-06]http://www.tac-online.org.cn/ch/tran/2015-04/21/content_7846167.htm
[4] 2009年欧盟语言行业市场规模报告[EB/OL].(2009-08-17)[2014-02-20]中国翻译协会http://www.tac-online.org.cn/ch/tran/2010-03/11/content_3413253.htm.
[5] Industry Report: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ervices [EB/OL].(2012-03-21)[2014-02-20]EMSI: http://www.economicmodeling.com/2012/03/21/industry-report-translation-and-interpretation-services.
[6] LNDUSTRY CANADA. Final Evaluation of the Language Industry Initiative-Final Report [R]. Ottawa:Industry Canada,2008.
[7] 欧美语言行业调查报告:机器翻译对语言服务企业影响显著[EB/OL].(2015-05-14)[2015-05-14]http://forum.yeeki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649
[8] MARSEHAK J.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 1965,(10).
[9] RUBINSTEIN A.Economics and Language:Five Essay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0]GRIN FRANCOIS.Language Planning and Economics[J].CurrentIssuesin Language Planning, 2003,(4).
[11] LAMBERTON D.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M].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2.
[12] 黄少安. 语言产业的涵义与我国语言产业发展战略[J].经济纵横, 2012, (5).
[13] 陈鹏. 语言产业的基本概念及要素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2012, (3).
[14] 屈哨兵. 关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语言服务问题的观察与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5).
[15] 崔启亮.翻译行业与市场概述[Z/OL].(2010-11-16)[2013-12-06] http://wenku.baidu.com/view/c6b1c3c52cc58bd63186bddc.html.
[16] 李艳. 语言产业视野下的语言消费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12, (3).
[17] 李宇明. 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若干思考[J].南开语言学刊, 2011, (1).
[18] 王英. 我国现代翻译服务业的市场分析与对策研究[D]. 上海:上海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08.
[19] 韦忠和. 2012年及未来几年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J]. 中国翻译, 2012, (3).
[20] 王华树等. 信息化时代应用翻译研究体系的再研究[J]. 上海翻译, 2013, (1).
[21] 郑丽,黄德先. 中美翻译服务标准的比较与启示[J]. 外国语文, 2013, (8).
[22] 张南军. 翻译服务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意义及趋势[J]. 上海翻译, 2006, (4).
[23] 兰波. 首信公司语言服务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0.
[24] 贺宏志等. 语言产业导论[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5] 刘晓. 我国翻译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D]. 济南: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
[26] 龙明慧等.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翻译产业发展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 (18).
[27] 戚依南. 中小型翻译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以A公司为例[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2012.
[28] 王传英. 语言服务行业发展与启示[J].中国翻译,2014, (2).
[29] 张灵芝.我国翻译产业发展契机与发展趋势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2,(11).
[30] 胡冰霞. 翻译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3, (7).
[31] 安鸿. 成都市翻译产业发展战略分析[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32] 汪令江. 成都翻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33] 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34] 司显柱,姚亚芝. 中国翻译产业研究:产业经济学视角[J]. 中国翻译, 2014, (5).
[35] 曲立,聂喜荣. 北京市知识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J]. 北京社会科学,2011,(2).
[36] 荣朝和. 关于运输经济研究基础性分析框架的思考[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
[37] 颜飞,罗永刚.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的演进与应用拓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8,(8).
(责任编辑:张雅秋)
A Review of Studies on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YAO Ya-zhi, SI Xian-zh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is one of the key areas of research in economics of language and has not entirely been separ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Discussions on this emerging industry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a number of issues including defining key terms, management of supply and demand, mode of development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is new industry, the economic value of languages, language consumption, industry structure,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regional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etc. A review of these researches proves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weaknesses, namely, poor quality, shallowness of the researches, and monotonous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future researches should cover such issues as industrial orientation, organization, layout, and the economic paradigm of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Key words: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economics of language; economic paradigm of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06(2016)01-0042-08
作者简介:姚亚芝,女,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产业、翻译。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经济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2013JBZ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应用体裁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12byy131)。
收稿日期:2015-01-04
司显柱,男,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翻译产业、系统功能语言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