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预防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探究

时间:2024-09-03

李素兰,丁丽,李伟岚,韩珍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作为临床中广泛应用的重要诊断手段,CT 增强扫描通过为患者注射造影剂,可令病灶部位出现异常强化现象,从而与正常组织产生明显差别,进而对病灶部位进行准确判断。该手段可有效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但由于患者具体情况不同、医护人员操作技术参差,部分患者注入造影剂后出现造影剂外渗,而造影剂外渗会刺激患者局部组织,从而出现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可能造成组织坏死、肢体功能损伤。因此,对于进行CT 增强扫描的患者,临床常予以常规护理,但是常规护理模式一般遵循固有流程操作,在风险防控方面措施不够全面。预见性护理干预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化综合性分析,并提前预知护理存在的风险,进而为其制定具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预见性护理对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预防及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6 例进行CT 增强扫描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进行CT 增强扫描的患者,共106 例。纳入标准:因有放疗化疗史血管偏硬或偏脆或者肢体水肿、肥胖、局部瘀点瘀斑影响穿刺造成穿刺困难,由穿刺护士评估为血管穿刺条件差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对造影剂无使用禁忌;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依从性差;有沟通障碍;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将106 例行CT 增强扫描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 例。研究组男31 例,女22 例;年龄20 ~78 岁,平均年龄(49.37±8.14)岁;检查部位:胸部23 例,腹部19 例,头部11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24 例;年龄22 ~77 岁,平均年龄(49.55±8.22)岁;检查部位:胸部20 例,腹部20 例,头部13 例。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检查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因此具有可比性。均经过医学伦理学审批。

1.2 方法

两组患者检查前通过预约,询问病史,做好健康宣教,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在造影前均进行碘过敏试验,确认患者无过敏反应后规范实行CT 增强扫描和造影剂注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询问患者有无病史或相关药物过敏史,并向患者介绍CT 增强扫描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若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查明外渗原因,并采用冷敷的方式减轻患者造影剂外渗的疼痛感。

研究组患者则实行预见性护理,其具体方法为:(1)检查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放化疗史并根据其血管状态、人工加压、穿刺次数等确定造影剂外渗高危人群。造影剂外渗高危人群判断依据见表1,评分>9 则为造影剂外渗高危人群,对该类人群应更为重视,观察患者四肢血管均不适合穿刺时,可为其进行颈静脉穿刺,注射造影剂时推注速度应放缓,控制在2 ~3 mL/s,可对造影剂进行加温,将造影剂温度提升至37 ℃,以降低其粘稠度,减少外渗情况。(2)为患者详细介绍CT 增强扫描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该检查对于诊断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对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及时开导,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注射造影剂后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鼓励患者积极面对, 避免患者因情绪影响检查和治疗。(3)调整检查室室温,以35 ~37 ℃为宜,注射造影剂前应确保血管通路和注射器的通畅,可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减少外渗情况。(4)注射造影剂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为患者试推30 mL 浓度为0.9%生理盐水,推注后仔细观察有无外渗情况,无外渗情况才能为患者进行造影剂推注,规范相关注射操作,穿刺时针头应与皮肤呈15 ~30°夹角,减少穿刺次数,密切关注患者情况,若患者在注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5)若出现造影剂外渗,护理人员应立刻将留置针拔出,及时协助患者抬高患肢,同时对其情绪进行安抚,若外渗量较小,应为患者使用冰袋冷敷24 h,若外渗量较大,需及时应用地塞米松联合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湿敷,期间需对患者进行严密地监测,并加以心理疏导,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对于出现水泡者,应使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内液体抽出。(6)护理人员应准备好相关急救物品,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检查结束后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多饮用温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

表1 造影剂外渗高危人群评分细则

1.3 观察指标

(1)检查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情况,其中轻度外渗:外渗量<20 mL;中度外渗:外渗量20 ~40 mL;重度外渗:外渗量>50 mL。(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头痛等。(3)比较两组患者CT 增强扫描期间的依从情况,其中完全依从:完全按照医护人员指示完成扫描;部分依从:患者能配合医护人员的部分工作;不依从:患者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依从率=( 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 总例数×100%。(4)对两组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评分,评分维度包括: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态度、护理操作以及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分值为120 分,评分判断标准:总分≥100 为满意;70 ~99 为基本满意;<70则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满意例数+ 基本般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情况比较

研究组造影剂外渗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低于对照组的15.0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依从情况比较

研究组依从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依从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3%,较对照组83.02%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CT 增强扫描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其能准确显示患者病变组织范围,有助于医师辨别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提高病灶检出率,影像诊断准确度较高,但扫描过程中较易发生造影剂外渗情况,在影响扫描质量的同时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对此,应为需行CT 增强扫描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以预防造影剂发生外渗。对于CT 增强扫描患者,既往临床通常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虽然该护理模式能给予患者相应健康宣教,能为造影剂外渗患者进行常规处理,但其不能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提供护理服务,并缺乏相关风险预判举措,特别是因各种原因穿刺困难由穿刺护士评估为血管穿刺条件差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难以达到这样护理效果。

预见性护理核心观念为“防患于未然”,即于患者进行CT 增强扫描前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明确造影剂外渗高危人群,对其进行相应护理干预,可及时有效应对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对预防造影剂外渗起积极作用。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对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预防及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造影剂外渗率低于对照组(<0.05),说明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CT 增强扫描过程中的造影剂外渗率,这是因为预见性护理提前筛选出造影剂外渗高危人群,对该人群护理更为细致,且在护理人员的耐心开导下,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控制,从而有效提高患者造影过程中配合度,造影质量更高,外渗情况减少。在预见性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能在开展CT 增强扫描工作前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为患者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即使患者在造影期间有轻微活动也不会发生外渗,而提前对造影剂进行加热可减轻造影剂粘稠度,减轻注射期间阻力,让造影剂能顺利推进,有效防止外渗情况的发生。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表明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能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这是因为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能对检查室室温进行调节,促进患者血管充盈,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而加热造影剂能避免造影剂低于体温对血管造成的刺激,减少外渗情况。并且在预见性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在检查结束后嘱咐患者多饮水,可促进造影剂排出体外,减少造影剂对患者的影响,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依从率高于对照组(<0.05),说明预见性护理能提高患者对CT 增强扫描工作的配合度,这是因为在预见性护理模式干预下,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注射造影剂后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患者对造影剂外渗相关症状的了解程度,鼓励患者积极面对, 避免患者因情绪影响检查。同时,护理人员在造影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促使患者检查配合度提高,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肢体移动情况,有利于扫描工作的顺利开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表明研究组患者护理体验更佳,这是因为预见性护理更具个性化,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差异制定不同护理计划,且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患者对护理人员信赖程度较高,进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对护理关键环节、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CT 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发生外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患者依从性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可收获较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