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刘宁
(河南省人民医院 手术部,河南 郑州 450003)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科疾病的发生率也有了显著的增长。常见的骨科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骨折、肌肉损伤、髋关节疾病等。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骨科疾病,可以通过药物、物理等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一些严重的骨科疾病,则需要给予手术治疗。骨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时间长的特点,所以对手术的无菌性要求较高。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开放性手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在临床上开放性手术就是治疗骨科疾病的常用方法。虽然开放性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在种种因素影响下,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较长、手术室环境、外科消毒等,都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对于开放性手术患者而言,切口感染带来的影响较大,不仅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预后效果造成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的康复效果造成影响,以及增加患者负担。对此,在患者行开放性手术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以此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本研究以60例患者为例,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本次研究所纳入的60例开放性手术患者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所收治,均为骨折患者。将60例患者以电脑随机抽取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7例和13例,年龄20~75(45.8±2.1)岁。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16例和14例,年龄19~76(46.8±2.0)岁。组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本次研究已获取相关部门同意。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骨折,符合开放性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均表示愿意全程配合研究开展;6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重大器官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合并严重并发症;无法全程参与及配合研究开展等患者。
对照组和观察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适当地进行相关功能锻炼,实施心理护理,促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促进疾病的快速恢复。
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详细如下:
术前干预。术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患者实施全面检查,在全面检查基础上,还需要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疾病史、手术禁忌症等,以全面了解和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做好术前手术室准备及检查工作,包括对各项无菌器具、设备进行检查,全面检查手术室环境,保证手术室、患者均符合手术要求。在实行手术室准备工作及检查工作时,可以由两名护理人员共同完成,且需要有主管护师做好监管工作。术前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向患者讲解疾病、手术治疗,并带领患者提前熟悉医护人员,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以此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
术中干预。患者手术过程中,所有应用的器械、设备、医疗用品必须保证其完整性,在应用前必须做好审核工作,并进行有效的灭菌、消毒处理。手术室所有医护人员必须保证严格执行灭菌、消毒操作,且术中操作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由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无菌操作监督。手术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对手术室内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舒适的手术室治疗环境。所有医护人员要保证默契配合,为了提高术中配合有效性,在术前医护人员可以做好沟通、交流工作。这对提高手术效率,以及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切口暴露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患者切口处可以使用无菌巾进行遮盖。手术完成后,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另外,为了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在患者手术过程中,还需要降低手术室人员流动率,包括控制医护人员数量及进出次数,医护人员进出手术室必须严格做好消毒杀菌工作。手术过程中,若有参观人员,必须控制其距离。对于整个手术时间,医护人员也需要共同进行有效把控。作为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干预,同时还需要给予医生帮助,包括及时传递手术器具、为医生提供信息支撑等,这样可以促进手术流程和环节更为顺畅,从而缩短患者手术时间。
术后干预。术后在患者安全回到病房后,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及记录,保持患者处于舒适体位,比如可以根据患者需求,为患者进行定时翻身、定时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保持体位舒适。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比如观察切口是否红肿、出血等。对于患者手术切口,要做好换药、清洁、保护等工作,在对患者切口处进行各项操作时,要严格保证无菌操作,以此来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为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还需要做好病房内的环境护理(做好通风、清洁工作)、饮食护理(基于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疼痛护理(基于患者疼痛情况应用镇痛措施或指导患者以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疼痛),以此来从方方面面降低患者感染率。患者心理情绪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有很大关系,所以护理人员在术后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护理人员可以耐心开导、宽慰患者,叮嘱患者要保持心态平和、稳定,提高患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和病友聊天、看剧、看书等,以此来转移注意力,改善情绪。
对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评估。
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河南省人民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分。
对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两项量表总分均为8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进行观察,其中术后疼痛评分观察工具为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分值在0~1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
对照组和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0%和6.7%,数据结果对比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组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 )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0.2±3.1)分和(31.1±3.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4.8±2.5) min、疼痛评分为(3.2±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 )
骨科疾病都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主要方法。对于骨科疾病患者而言,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以促进其症状改善、疾病康复,对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骨科手术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其中切口感染就是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骨科手术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相较于过去,骨科手术术后发生感染的情况越来越少。
开放性手术是一种植入内固定物的一个重建和修复的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各种骨折、骨损伤等骨科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开放性手术的技术水平、安全水平较高,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如手术时间、手术操作、个体因素等,开放性手术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因为手术本身就具有侵入性的特点,再加上患者手术切口需要暴露在空气中,所以如果没有全面做好灭菌、消毒工作,很容易增加患者切口感染的几率。即使在患者手术结束后,由于患者皮肤表面有细菌定值,再加上部分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弱,所以也不可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能。而切口感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负担。若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者需再次进行手术,或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所以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开放性手术中切口感染的发生是目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常规护理虽然应用广泛,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不够全面、细致等。而手术室护理干预是专门针对手术室提出的一项护理模式,其注重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手术安全、手术质量、手术效率等需求,通过做好患者全过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本次研究就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干预过程中,患者全程都是护理的核心,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和要求,为患者提供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护理干预。就术前护理而言,包括各项严密的准备工作、患者的心理疏导、全面评估计划等;术中护理则包括对患者的评估、观察、心理干预,以及为患者提供一个高效、安全、无菌的手术环境;术后护理则包括对患者饮食、心理、生活、切口皮肤、病房环境等综合护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0%和6.7%,数据结果对比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由此可见,对开放性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开放性手术患者的手术创口都比较大,所以在术后预后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导致发生切口感染。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也是开放性手术患者护理中的重点内容。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实施之所以可以发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是因为手术室护理干预相比常规护理更加全面、完善、细致,其包括对患者手术整个过程中的系统护理。手术室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率,进而可以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保障。
组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两组有明显差异(<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4.8±2.5) min,明显更短;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2±1.0)分,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其原因为手术室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切口、手术时间、术前检查、无菌操作控制、术后并发症预防等方方面面的护理干预,在有效护理干预下,就可以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进而促进更快更好康复。
在开放性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0.2±3.1)分和(31.1±3.2)分,均低于对照组(<0.05)。对于开放性手术患者而言,术后预后及康复效果的好坏与患者自身的情绪也有很大的关系。若患者情绪较差,存在抑郁、焦虑、烦躁等情况,则会对术后预后、康复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导致恶性循环,增加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增加患者负担。而在手术室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这样可以保证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均保持比较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对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实施,对开放性手术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其在预防和控制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改善患者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等作用,这对于促进患者术后良好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