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李新芬
(河南省淅川县卫生中等职业学校附属医院 超声科,河南 南阳 474400)
急性阑尾炎是导致急性腹部疼痛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各个年龄均可发病,其中二十岁至三十岁青壮年患病率较高,约占40%。在阑尾腔内存在大量微生物,而在肠壁上存在丰富的淋巴组织,极易出现感染情况。阑尾管腔阻塞、病原微生物入侵和淋巴滤泡增生等是引起急性阑尾炎的重要因素。腹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典型的腹痛起初在脐周或上腹部,在经过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后,腹痛可转移至右下腹阑尾所在的部位,约有70%至80%的病患存在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也有病患会在发病初期即可出现右下腹疼痛。对于急性阑尾炎病患而言,病情变化多端,及时诊断以及治疗是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措施。当前临床对急性阑尾炎多采用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腹腔镜检查和超声检查等。伴随临床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方面被广泛应用,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诊断准确性高、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在超声诊断中,浅表超声以及腹部超声是常用的诊断方式,但是单独应用时会存在一定局限性,出现较高的漏诊率以及误诊率。为提升超声在急性阑尾炎方面的诊断效果,本文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82例疑似急性阑尾炎病患,对其分别开展腹部超声探头、浅表探头和腹部浅表联合检查,现就研究相关内容作出以下介绍。
选择本院接收的82例疑似急性阑尾炎病患为研究主体,研究时间开始于2019年4月,结束于2021年4月。82例疑似病患中,女性有40例、男性有42例;年龄在20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水平是(47.95±5.62)岁;病程在1小时至7小时之间,平均病程水平是(3.49±1.01)小时。
全部疑似病患在进入医院后均分别开展腹部超声探头、浅表探头和腹部浅表联合检查方式进行扫描,检测仪器为SS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购至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其中腹部超声扫描方式有:将腹部超声探头工作频率制定在2兆赫兹至5兆赫兹之间,协助病患呈平卧位,使用腹部超声探头进行逐级按压,由右侧中下腹至右下腹部位缓慢移动实施扫查,主要扫描区域在右下腹,必要时可开展下腹盆腔以及左侧下腹部扫描。探查到阑尾后,分别从横切、纵切以及斜切等多方位实施观察,了解阑尾走向、管腔直径、面积和同相邻组织之间位置关系情况。浅表超声扫描方式有:将浅表超声探头工作频率制定在6兆赫兹至15兆赫兹之间,选择高频探头对回盲部开展扫描,针对腹部有较厚脂肪层的病患,需将探头两侧进行加压,以便推开脂肪组织,将肠管内气体排除,探查疑似阑尾声像,之后观察阑尾变化情况,主要有边壁层次、阑尾腔积液情况以及四周积液情况,同时对阑尾直径以及四周血流分布情况等进行监测。完成扫描后,将全部影像资料交由两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分析,当出现意见分歧时,可在共同谈论后得出统一结论。全部病患均开展手术治疗,并采集病理组织标本实施检查。
(1)分析病理检查结果。(2)分析腹部探头、浅表探头以及联合扫描的检查情况。主要包含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以及假阴性。(3)对比腹部探头、浅表探头以及联合扫描诊断效能。主要包含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判断不同扫描方式的主要依据。(4)对比腹部探头、浅表探头以及联合扫描在不同急性阑尾炎类型方面的检出情况。
82例疑似病患在开展手术病理检查后,结果提示70例(85.37%)为急性阑尾炎,其中21例(30.00%)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7例(24.29%)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8例(40.00%)为坏疽和穿孔性阑尾炎、4例(5.71%)为阑尾周围脓肿。
82例疑似病患在开展腹部探头扫描后,结果提示49例(59.76%)为急性阑尾炎,其中真阳性有42例(51.22%)、假阳性有7例(8.54%)、真阴性有5例(6.10%)、假阴性有28例(34.15%)。在开展浅表探头扫描后,结果提示53例(64.63%)为急性阑尾炎,其中真阳性有48例(58.54%)、假阳性有5例(6.10%)、真阴性有7例(8.54%)、假阴性有22例(26.83%)。联合扫描结果提示67例(81.71%)为急性阑尾炎,其中真阳性有65例(79.27%)、假阳性有2例(2.44%)、真阴性有10例(12.20%)、假阴性有5例(6.10%)。
腹部探头、浅表探头以及联合扫描在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方面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腹部探头与浅表探头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低于联合扫描,腹部探头诊断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均低于联合扫描(<0.05)。见表1。
表1 腹部探头、浅表探头以及联合扫描诊断效能差异(%)
腹部探头、浅表探头以及联合扫描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和穿孔性阑尾炎方面检出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腹部探头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检出率低于联合扫描,腹部探头、浅表探头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和穿孔性阑尾炎方面检出率均低于联合扫描(<0.05)。见表2。
表2 腹部探头、浅表探头以及联合扫描在不同急性阑尾炎类型方面的检出差异(%)
急性阑尾炎在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位于各种急腹症首位。常见临床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和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但是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单纯依据临床表现对疾病进行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急性阑尾炎病患而言,若在发病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极易引起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以及内外瘘等情况,严重威胁病患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因此需要早期对疾病实施诊断、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改善疾病预后。在临床上,依据是否出现右下腹转移性疼痛等临床表现能够对疾病进行诊断,但是仍有30%左右的病患可无典型临床症状,因此在结合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实施影像学检查,对有效诊断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腹部探头以及浅表探头是临床常用的超声探头,其中腹部探头存在较高的穿透力,能够探测的范围较广,进而清晰显示阑尾同四周组织的位置关系,但是腹部超声在检测时会有较大的误差,仅能显示病变阑尾的大致形态,无法准确提示阑尾壁层结构,对于病情轻微且发病时间较短的病患而言,开展腹部超声检查,无法进行准确诊断。而选择浅表探头开展扫描,其分辨率较高,可以清楚提示阑尾壁层次,同时能够准确提示阑尾腔内粪石以及阑尾四周增大肠系膜淋巴结等,进而获取清楚的超声图像,因此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方面可发挥良好效果。并且其还有效弥补腹部探头在轻缓病症检查方面的局限性,针对微小阑尾以及轻度炎症病变均可有效检出。但是浅表探头同样存在一定不足,针对腹部脂肪层较厚或是异位阑尾病患,其诊断价值有限。在赵靖松的研究中,其对急性阑尾炎病患采用腹部以及浅表超声探头进行扫描,结果联合扫描诊断准确率是97.87%,相较于腹部探头的81.91%、浅表探头的88.30%均有明显提升。因此其认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时开展腹部以及浅表探头扫描,能够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本次研究中,腹部探头诊断准确率是57.32%,浅表探头诊断准确率是67.07%,联合扫描结果提示急性阑尾炎有67例(81.71%),腹部探头、浅表探头以及联合扫描在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方面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单一扫描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低于联合扫描,腹部探头诊断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腹部探头、浅表探头(<0.05)。 分析结果可知,将两种超声探头联合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扫描中,可有效弥补单一检查的缺陷,进而更加清楚的掌握阑尾病变情况,诊断准确性有明显提升。本次研究中,腹部探头、浅表探头以及联合扫描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和穿孔性阑尾炎方面检出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联合扫描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检出率高于腹部探头,联合扫描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和穿孔性阑尾炎方面检出率均高于腹部探头、浅表探头(<0.05)。
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急性阑尾炎类型在超声图像上有一定区别,可通过观察超声图像对疾病类型进行有效区分。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在超声图像上有清晰的轮廓,层次清楚,可观察到阑尾部位有显著增粗表现,阑尾腔直径一般在7 mm至12 mm之间,还可有黏膜增厚情况,表现为强回声,横切提示呈“同心圆样”,纵切提示呈“腊肠样”,下压探头未出现显著形态改变,在阑尾腔内存在粪石样回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超声图像上可表现为阑尾增粗,外径一般在7 mm至15 mm之间,呈囊状低回声,边界清晰度不佳,形态不规则,阑尾腔内出现密集点状回声,横切提示“靶环样”,纵切提示“鼠尾样”,少数还可有团状强回声。坏疽和穿孔性阑尾炎在超声图像上提示为异常形态,出现显著肿胀情况,直径一般在11 mm至22 mm之间,阑尾壁出现显著增粗表现,厚度不均匀,层次模糊,在阑尾腔内出现密集点状回声和混浊液体回声,四周有显著渗出和粘连情况。阑尾周围脓肿在超声图像上无法清楚观察阑尾结构,可出现混合型团块样表现,边缘模糊,混杂回声,并且有气体以及粪石强回声。由于急性阑尾炎检查存在多变性以及复杂性特点,因此在疾病诊断时同时应用腹部探头和浅表探头,一方面能够保障超声检查的穿透力,另一方面还可确保图像分辨率,进而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病患选择超声腹部探头以及浅表探头进行联合扫描,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