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任可可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力衰竭是作为心内科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类型,患者的病情凶险且临床预后相对较差[1]。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在入院后需及时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治疗,但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单纯采用PCI 治疗的成效相对较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及时有效提高患者主动脉内的舒张压水平并减少后负荷,IABP 技术可增加冠状动脉灌注、促进心输出量的增加并减少心肌耗氧水平,从而起到有效改善ACS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2]。研究主要评价IABP 技术辅助经皮PCI 在治疗ACS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100 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通过数字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成PCI组(n=50) 与IABP+PCI 组(n=50)。PCI 组纳入患者男女比为20∶30,年龄61 ~84 岁,平均(68.3±4.7) 岁,患者心功能Ⅲ级33 例、Ⅳ级17 例,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患者31 例、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NSTE-ACS) 患者19 例;IABP+PCI 组纳入患者男女比18∶32,年龄63 ~84 岁,平均(69.2±5.0)岁,患者心功能Ⅲ级31 例、Ⅳ级19 例,sTEMI 患者29 例、NSTE-ACS 患者21 例。纳入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患者均于研究开始前签署相关知情权同意书,且研究的具体内容通过学术伦理审核。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诊断ACS 且到院治疗;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临床表现急性肺水肿,肺啰音>50% 肺野或合并心源性休克等症状。
排除标准:非ACS 相关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主动脉夹层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IABP 植入相关禁忌证患者;合并其他类型心脏疾病患者;合并存在恶性肿瘤、严重感染、血液疾病及免疫疾病等患者。
PCI 组予以PCI 治疗,经冠脉造影后对患者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术前予以经鞘管内注入100 U/kg 肝素。对完全闭塞“罪犯”血管,在术中经抽吸导管进行反复抽吸,待患者前向血流恢复以后,向该处冠脉推注10 μg/kg 的GP2b/3a 受体拮抗剂。对冠脉造影提示“罪犯”血管前向血流≥TIMI2 级、经PCI 术恢复“罪犯”血管的前向血流至≥TIMI2 级患者,均依据患者“罪犯”血管的特点处理,对于常规置入支架可能引发严重无血流患者,暂不予以支架植入,可经持续2 ~7 d 抗栓治疗后再进行支架置入。
IABP+PCI 组采用IABP 辅助PCI 治疗,PCI 治疗操作方法同PCI 组,于股动脉穿刺并置入导丝,沿导丝进行扩张并置入鞘管、气囊导管,导管缓慢抵达左锁骨下开口远端2 cm 位置,将导丝撤出,反搏机经气囊导管体外连接后,完成反搏频率、反搏间隔与比例设置后进行反搏。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TIMI 血流、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NT-proBNP 指标水平情况。
疗效分为显效:治疗后心功能等级改善≥2 级,且临床症状表现基本消失或见明显改善;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等级改善1 级但未至Ⅰ级,且临床症状见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未见变化,且见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TIMI 血流分级分为TIMI0 级:冠脉远端血管无前向血流灌注;TIMI1 级:冠脉远端血管仅见少许前向血流灌注,且远端血管床均未充盈;TIMI2 级:冠脉远端血管存在前向血流灌注,经3 个心动周期后可充盈远端血管床;TIMI3 级:冠脉远端血管存在前向血流灌注现象,远端血管床在3 个心动周期内可实现完全充盈。
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包括每搏输出量(SV) 与左心射血分数(LVEF)。
应用SPSS 20.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患者临床疗效采用n(%) 表示,比较行χ2检验;TIMI 血流分级比较采用Z检验;SV、LVEF 以及NT-proBNP 采用±s描述,数据检验采用t检验,P<0.05 表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IABP+PCI 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PCI 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n(%)]
治疗后IABP+PCI 组患者TIMI 血流3 级占比与PCI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对比[n(%)]
治疗前两组患者SV、LVEF 以及NT-proBNP 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IABP+PCI 组患者SV、LVEF 相比PCI 组显著更高,NT-proBNP 指标水平相比PCI 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V、LVEF以及NT-proBNP指标水平对比(±s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V、LVEF以及NT-proBNP指标水平对比(±s )
注:与PCI 组相比,①P <0.05。
例数 SV LVEF NT-proBNP 分组 PCI 组治疗前 50 65.06±3.17 38.68±2.44.19±3.51 482.41±26.53治疗后 50 71.02±4.69 07 412.32±27.71 IABP+PCI 组治疗前 50 65.15±3.22 38.77±2.62 490.39±28.84治疗后 50 78.35±3.15① 49.80±2.19① 351.42±24.07①
ACS 主要的发生机制为易损斑块破裂致使发生血管痉挛或血栓,从而引发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冠状动脉闭塞等。ACS 伴心力衰竭患者多为老年、女性或合并大面积心肌梗死等症状患者[3]。ACS 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以及时行血运重建治疗,恢复患者心肌血液的供应能,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通过血运重建可提高患者术后1 ~3年的生存率,并改善其预后状态。临床针对ACS 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采取PCI 治疗,但部分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或伴有心源性休克等症状,导致患者在单纯接受PCI 治疗后仍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患者预后相对较差,针对ACS 伴心力衰竭患者仍需探讨更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4]。
IABP 是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中,为患者提供循环支持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IABP 能为ACS患者提供血液循环支持,从而改善患者机体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IABP 能有效降低ACS 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压水平,提高患者左心射血分数,降低其左心室的做功氧耗;IABP 可有效促进心排血量的增加,进而使冠状动脉血流复流;IABP 可增加脏器内血液供应,从而全面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稳定[5]。在2017年ESC 关于对急性sTEMI 处理指南当中推荐,采用IABP 辅助治疗伴血流动力学紊乱或伴有心源性休克患者( 属于Ⅱa 类推荐、C 级证据)。因此,针对ACS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IABP 辅助PCI 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PCI 组予以PCI 治疗,IABP+PCI 组采用IABP辅助PCI 治疗,结果显示,IABP+PCI 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PCI 组患者显著更高;治疗后IABP+PCI 组患者TIMI 血流3 级占比与PCI 组相比显著更高;治疗前两组患者SV、LVEF 以及NT-proBNP 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意义;治疗后IABP+PCI 组患者SV、LVEF 相比PCI组显著更高,NT-proBNP 指标水平相比PCI 组显著更低。研究提示,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PCI 治疗ACS 伴心力衰竭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水平,能发挥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ACS 伴心力衰竭患者采取IABP 辅助PCI治疗能提高对患者的疗效,改善TIMI 血流分级、SV、LVEF 以及NT-proBNP 指标水平,该疗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