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4-09-03

刘换丽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刘换丽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患者10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与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具有促进作用,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效果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卒中或者中风,是以失语、眩晕以及肢体偏瘫等为临床症状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疾病,其起病急且致残、致死率均较高[1]。为此本研究对53例该病患者予以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并与53例行常规治疗的患者比较效果,以期为医师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6例,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9:24,年龄19-71岁,平均(45.12±16.19)岁,脑梗死31例,脑出血2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8:25,年龄18-72岁,平均(44.86±17.92)岁,脑梗死30例,脑出血23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抗凝、稳定血压以及改善脑细胞代谢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患者良好肢位和关节行床上训练;早期行翻身、站立和坐位训练;平地、上下楼梯步行训练,30min/次,1次/d,6次/w;中频电治疗,电极放于患者瘫痪侧肢肌肉起止处,依据患者不同病情更换电极点,电流强度为患者肌肉收缩且耐受,20min/次,2次/d。

1.3 观察标准 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得分与效果成反比;依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得分与效果成正比[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s,n=53,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s,n=53,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 32.34±3.15 17.28±4.51*#对照组 32.19±2.97 25.30±6.41*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常见难治性疾病,据统计,中国每年罹患急性脑血管疾病者高达200万,且幸存者多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因而提高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水平尤为重要[3]。此次研究主要从患者NIHSS、ADL评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究急性脑血管疾病应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单位:056800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人民医院内四科

表2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s,n=53,分)

表2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s,n=53,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ADL评分观察组 34.52±11.36 68.93±13.21*#对照组 34.91±11.67 52.45±12.59*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有助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临床早期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方法多为药物治疗,虽然该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对于患者机体的损害,但是其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作用并不显著。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是在大脑功能重组与大脑可塑性理论基础上的学习过程,其不是在患者病情急性期或恢复期后给予的治疗,而是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早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的综合治疗方案,主要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重建其中枢神经功能。相关研究表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早期损伤时期予以功能训练,有益于加速患者建立侧支循环,使其病灶及其邻近组织和脑细胞发生代偿或者重组[4,5]。给予观察组具体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对良好肢位和关节进行床上训练可以防止患者肢体变形和关节挛缩,翻身、站立、坐位以及平地、上下楼梯步行等运动训练,有利于将关节感受器发出的信息传至患者中枢神经,同时能够输出患者脑部中枢运动信息,从而促使患者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良好,不仅有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而且能够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1]杨欢,丁苗苗.急性脑血管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26(7):233-234.

[2]祁荣叶,张润嘎,高爱华,等.中风的中医临床康复治疗体会[J].河北中医,2013,2(35):216-217.

[3]张菊.急性脑血管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5(24):539-540.

[4]余生源,浦创,温国军.基层医院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06(11):86.

[5]张汉卿.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J].医学信息,2013,11(21):53.

R743.3

B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