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昌爱慧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昌爱慧
目的 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12月对我院儿科病房采取风险管理模式展开护理工作,针对常见的护理缺陷以及风险事件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并通过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等方式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记录全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家属满意度;并将上述结果与2013年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4年度纳入护理工作患儿793例,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2例(2.8%),患儿家属满意度96.8%(768/793);而2013年纳入护理患儿764例,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69例(9.0%),患儿家属满意度87.6%(669/764)。经比较,2014年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3年,而患儿家属满意度较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儿科病房擦去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满意度
护理风险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损害性事件,其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而该类事件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险,并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1]。护理风险普遍存在,在实施任何护理工作中均有可能发生,甚至在极其简单的输液操作中也可存在[2]。而护理风险管理指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处理,以此减少其发生率、保证患者利益的一种管理程序。小儿患者年龄较小,护理依从性较差,具有一定的群体特殊性,且患儿家属对护理期望值要求较高,因此儿科病房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难点[3]。笔者针对我院儿科病房护理工作的特点,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日常护理工作,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1 研究内容 2014年1月-12月对我院儿科病房采取风险管理模式展开护理工作,记录全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家属满意度;并将上述结果与2013年度进行比较分析。
1.2 研究方法 针对常见的护理缺陷以及风险事件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并通过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等方式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具体操作措施如下:①完善护理操作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保证护理工作中的各项流程落实。制定交接班备忘录,严格、详细交接班,对重点患者进行床旁交接班,防止护理缺陷。针对目前实习生较多的情况,在进行多次操作教学后,确保其已经完全掌握操作技术后可以让实习同学进行独立操作,但带教老师必须全程监督,确保操作无失误[4]。②提高业务素质:由于儿科患者年龄较小,血管纤细,导致静脉通道建立困难。此外,小儿患者容易哭闹,进一步增加了静脉穿刺难度。因此,必须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尽可能减少穿刺次数,以免增加患儿痛苦[5]。对需要连续多日输液治疗的患儿可给予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但应注意,小儿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存在较多隐患,如患儿撕扯针头导致留置针脱落,常可引起断针以及出血的危险,必须严密观察。此外,在实施静脉输液时,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药物剂量较为敏感,必须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输液反应,对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③院内感染患儿免疫系统及免疫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接触病原微生物后交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6]。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无菌观念,落实无菌操作制度,在实施任何有直接接触的护理操作时均应严格采取七步洗手法进行清洁洗手,必要时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进行[7]。护理工作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要及时收回,并放置于指定的回收点。对病房要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物品摆放整齐,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滋生,减少感染途径。④安全防护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安全意识淡薄,常因攀爬高处设施而摔倒致伤。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应制定卡通式警示标牌悬挂于危险处,并会同医院后勤部门将儿科病房窗户进行安全化处理,防止患儿跌落。此外,患儿在进行洗澡、如厕时必须有家属陪同,防止滑跌致伤。
1.3 观察项目 记录全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家属满意度;并将上述结果与2013年度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α=0.05,P<0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2014 年度纳入护理工作患儿793例,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2例(2.8%),患儿家属满意度96.8%(768/793);而2013年纳入护理患儿764例,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69例(9.0%),患儿家属满意度87.6%(669/764)。经比较,2014年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3年,而患儿家属满意度较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儿科病房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和繁重,由于患儿护理依从性较差,加之家属期望值较高,护理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导致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下降,并增加护患矛盾。护理风险管理是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制度,进行相对应的护理操作,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以及家属满意度。
笔者所在科室自2014年1月采取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指导护理工作,与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2013年比较,由于护理风险管理对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风险进行针对性、预见性的排除操作,极大地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且由于在风险管理要求下,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以及护理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儿科病房擦去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黄丽萍.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98-100.
[2]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21(6):47-49.
[3]庄小美.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42-243.
[4]陈敏香,张志娟,杨艳峰,等.对儿科护理行为实施风险管理的分析与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374-375.
[5]张玉红.儿科补液及护理风险管理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4):506.
[6]高展,张继红.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147-148.
[7]王晓波,王彩.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J].现代临床医学,2010,37:313-315.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473.7
B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