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医医院医联体建设思考

时间:2024-04-24

汪建英 马艳萍 蒲凡 代旭锋

医联体建设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是国际医疗体系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也是近年来国家和省级综合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在四川省医联体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为新医改提出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重新定位,明确责任主体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为医联体建设的责任主体,在医联体建设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医联体作用发挥中承担着主要责任。目前,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因素就是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这也是当前我国诸多城市的三级医院“看病难、看病慢”的主要原因:患者太多。因此,在医联体的模式之下,进行重新定位明确了责任主体以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高端”职能,并为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资源整合,加速实力提升

医联体所谓的“联”,就是为了实现联合和整合。通过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和集中共享,促使医联体中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力的提升,这也是一种综合化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模式。医联体中各个医疗机构资源的整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速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联体优势资源的沉降,例如,三级医院的优势医学人才可以定期到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此举使得患者就医更加便捷,为患者节约了更多的就诊时间,提高了看病效率;同时,三级医院的优势医学人才经常到社区医院坐诊,也有利于提高社区医院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社区医院减轻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人满为患”的压力。大医院床位紧张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如果能够在“就近原则”的影响下,实现区域范围内医疗机构床位资源的共享,能有效缓解三级医院的床位压力。在医联体范围内,各项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医联体中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做出的贡献也应是均衡化的。

加大宣传力度,输出管理文化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必须要加大对外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讲座、邀请合作单位来院考察、网络宣传等多种途径宣传医院的管理文化,使得合作单位在了解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管理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认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管理理念,从而推动双方在医联体建设方面的合作。

收益共享,风险分担

收益与责任是成正比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在获取上转患者流量时,需要明确向下转诊机制及任务指标,给予基层医院一定反哺,让患者真正在医院间流转起来,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下级医院在享受大专家知识输出的同时,要明确自身发展要求,做好医联体患者入口的保障,保证一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

只有明确医联体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责任共担体,才能避免医联体内部机构之间的竞争,提升内部协调合作能力,让人、财、物在医联体内部按需流通运转,患者才能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通过医保报销等方式,引导患者及基层医疗机构分级就诊,形成有序的双向转诊就医流程。对各级医院患者的转出转入进行严格把控。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的监管者,要发挥主导和统筹的作用,为不同的医联体模式提供不同配套措施和政策,制定相对的监管方案。避免出现大医院“跑马圈地”、抢夺患者资源等不良现象,扶持基层医院发展,推动医联体良性运转。

医联体信息化,互联互逦

实现信息共享,各级医疗机构不再是独立个体,患者数据可供医联体内医院调阅。患者在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过程中,上下级医疗机构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基础数据及历次诊断信息,給予医护人员最大程度的诊断参考,从而对患者作出更精准的诊断或救治准备。

实现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能降低患者检查费用,节省排队就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让患者对上下级医院间的合作产生认同感。建立医联体协同平台,满足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远程协同,点对点帮扶的远程指导,疑难病症、死亡病例的线上会诊,远程教育培训等要求。促进医联体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临床技术水平进步,实现医联体内的协同发展。

此外,政府要做好区域医疗规划,也就是要规划好某一个区域医疗集团牵头医院的条件,明确由哪几家医院牵头组建医疗集团,各个医疗集团的职能划分也要做出界定,究竟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设立,还是按照医院级别、功能划分设立需要提前明确。如果集团划分不能提前明确,后期组建起来的医疗集团很可能会出现“跑马圈地”或者停留在表面联系等问题,无法持续整合发展。同时,医联体内部也要做好运行规划及明确管理职责,严格实行分级对接,形成明确的市、县(区)、镇、村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