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发现难的成因及应对

时间:2024-09-03

文◎叶炼吴功

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发现难的成因及应对

文◎叶炼*吴功*

一、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发现难的成因

(一)政务信息公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具体的行政执法行为动态信息公开得更不到位。政务信息公开对于即时的工作动态,尤其是单个具体的行政执法行为动态信息则公开得很少。这就使得看似公开的行政执法行为处在相对隐密的状态下封闭运行,游离于公众特别是检察机关的视野之外,形成涉案信息在流向上的隔断,直接限制了检察机关对渎职罪案涉案信息及时有效的充分获取。

(二)渎职犯罪行为危害的可容忍性抑制了公众的举报积极性,使得本来就比较隐蔽的涉案信息更加难以获取。行政执法领域的渎职行为所侵害的对象往往是不特定的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就没有具体的侵害对象,使之相对于其他一般刑事犯罪而言,对侵害方的刺激不那么强烈,增加了对该种侵害行为的可容忍度。由此导致涉案信息的大量流失,使得行政执法领域的渎职罪案更加难以发现。

(三)行政执法领域职能数据信息的庞杂性,加大了对渎职涉案信息及时分辨筛选和准确把握的难度。一方面,行政执法机关承担着庞大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不仅主体众多,单位时间内行政行为数以万计,而且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条例、制度效力各异,门类繁多,不易把握;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具体行政执法行为从开始到完成,都要经过作出决定、下发指令、具体动作、过程监控、效果评价等一系列环节,其不当行为危害结果的发生不仅不同条件下其法律意义上的原因各不相同,而且看似相同或相似的危害结果的过错行为在违法与犯罪的界限上往往不是那么经纬分明。由此造成渎职罪案涉案信息分辨、筛选、把握的高难度性。

(四)检察机关反渎干警执法能力的不适应性,某些情况下失去了对渎职罪案涉案信息敏感捕捉的最佳战机。当前,之所以造成渎职罪案发现难的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归责于我们自身执法能力存在“短板”:一方面,对行政执法部门职能的认识和掌握存在盲区,客观上增加了对涉案信息的捕捉难度;另一方面,部分干警对业已存在或即时出现的涉案信息缺乏认识上的敏感,对渎职犯罪行为反应“慢半拍儿”,造成侦查取证最佳战机的无谓丧失,在主观上酿成渎职罪案涉案信息的发现难。

二、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发现难的破解对策

(一)建立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信息数据库,搭建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信息数据的查询平台。全面把握行政执法部门的具体职能、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等职能信息是发现和查处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的前提。然而,当前我国行政执法部门繁多,行政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数量庞大而且更新相对频繁,给检察干警熟悉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信息、正确适用行政法律法规、依法查办案件造成了诸多困难。为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我们结合实际,组织人员通过深入机关走访、查阅文档资料、政府网站查询下载等办法,较为系统全面地收集了各级政府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信息,并聘请专业人员依托检察局域网,研发建立了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全县32个主要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职责、领导体系、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依据等职能职责信息,依托该数据库平台,检察干警可以快速熟悉并掌握,从而为区分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法、准确界定犯罪行为的责任人员(部门)以及各责任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建立干警分块负责制度,提高干警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的发现能力。我们结合实际,按照分工负责、术业有专攻的原则,根据现有行政执法部门的行业特点和发案规律,将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划分为土地城建、财政金融、交通路政、宣传教育、民政计生、环境卫生、工商贸易、农林管理等8个条块,并将反渎干警分为3个办案小组,分别负责相关条块行政执法部门数据库中职能信息的收集、完善、更新、学习研究以及该条块渎职案件线索的排查和该条块渎职案件的查办。分块负责制度的推行,促使检察干警充分发挥有限精力,从而把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信息数据的收集完善以及案件线索的排查、案件的查办过程化为学习掌握依法行政及行政执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从而达到了检察干警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工作实践不断增长才干,提高发现和查办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的素能和水平的目的。

(三)建立定期调档制度,拓展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信息的获取渠道。行政执法档案是客观反映行政执法真实情况、留存行政执法痕迹的重要文档资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行政执法工作信息。因此,我们将行政执法档案材料的调取审查作为拓展渎职罪案信息获取渠道的突破口,建立了定期调档制度。根据查办和预防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犯罪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商请县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对县域行政执法部门实施定期调档工作的具体办法》,建立了对全县行政执法部门的定期调档制度。由每个办案小组结合实际确定相关条块具体行政执法单位的核心内设业务机构为调档对象,每季度调阅该机构的业务档案及卷宗材料一次,通过对执法档案材料反映行政执法痕迹的查阅审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积极排查案件线索。各办案小组制定出详细的调档计划和步骤,保证每年将负责条块行政执法部门的重点执法业务档案轮调一遍,确保调取执法档案不留盲区。定期调档制度的实行,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行政执法信息公开不到位以及群众举报不积极所带来的渎职罪案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问题,实现了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线索由被动获取向主动出击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检察机关发现和获取案件线索的能力。

(四)建立甄别评估制度,提升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线索的经营水平。案件线索质量决定着案件线索的成案率。尤其是对于罪与非罪相对难以界定的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犯罪,对线索涉及行政执法行为的纵向排查分析、此行为与彼行为的横向关联分析以及行政执法行为涉及各方面因素的统筹分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线索的质量和成案率。基于此,我们探索建立了线索甄别评估制度,对于调出的行政执法档案从三个层次入手深入排查评估,从而发现其中蕴藏的案件线索:首先,对其行政执法决定或处罚是否违法进行初核,排查行政违法行为;然后,对于行政违法行为再从责任部门、决策环节、导致后果、是否具有主观罪过等方面实施初评,确定是否涉嫌犯罪;最后,对于经初评的案件线索,从其有否窝案、串案、涉访可能性以及立案查处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全面评估,决定初查或者放缓经营。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甄别评估,我们对行政执法档案所反映的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线索的基本事实、关键证据、罪过罪责等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使我们在案件线索的整体掌控、办案时机的选择、办案策略的确定上更加主动,为案件的查办奠定的基础更加扎实。

(五)建立快速初查制度,提高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线索的成案率。工作实践中,我们对于经甄别评估后决定初查的案件线索,要求承办人员依托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信息数据库记载的职责权限、责任分工、执法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信息制定详细初查计划,并在一周内完成相关责任人的对号入座、主要证据的调查获取、应负责任的准确界定等初查工作,做到以快制胜,在较短时间内锁定案件的主要事实及证据,不给犯罪嫌疑人及其他涉案人员以订立攻守同盟对抗侦查的时间和空间,从最大程度上消除办案阻力大对查处案件的影响。

三、破解发现难应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与政府的沟通协调。坚持以卓有成效的检察业绩赢得政府的肯定、理解与支持。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政府对检察机关查办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犯罪工作的支持,确保定期调档等制度的严格落实,促进检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商请政府适时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加强沟通,注重协调,统一思想,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有效解决行政执法领域犯罪查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反渎查案阻力。

(二)确保数据的更新及时。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信息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是检察机关正确适用法律查办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犯罪的关键。要高度关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方面的相关动态,尤其是各部委或地方各级人大、政府有关行政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方面的动态,及时将最新的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收入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信息数据库,确保数据信息的时效性。

(三)进一步增强实战本领。查办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罪案所需检察人员的专业性与当前检察干警专业水平的相对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仍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检察机关渎职办案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必然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更加有效的业务培训、技能竞赛、实战锻炼等方式方法,努力提升我们自身的法律监督素能与水平,适应加强反渎查案工作的客观需要。

*河南省社旗县人民检察院[4733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