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韩海荣
打造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堂
韩海荣
在课改这个庞大手掌的助推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悄然发生着变化,沉闷的变热闹了,热闹的更热闹了;死板的变灵活了,灵活的更灵活了。但这种“热闹”和“灵活”却始终让人无法“踏实”起来,非但如此,还常常会想到一个词——“误区”。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误区”呢?本人不揣冒昧做点滴解读,并试图找到应对之策,以求大方之家斧正。
1.教师主导的缺失。如一些教师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喜欢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惯常的做法是,让学生草草通读一遍课文后,就让学生提问题,并到黑板上板书,然后教师又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加以归类组合,该组织学生解决难点问题的时候,下课铃响了。于是,老师让学生将黑板上的问题抄下来,回去自主解决。这种课堂,表面上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但学生收效如何呢?教师的作用又在哪呢?教师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前提下,是不是应该有针对性地来点适当点拨,来帮助学生理解呢?在提出问题后是不是应该适当的加以启发,指导呢?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之后,教师是不是适时加以评价、总结呢?
2.合作探究流于形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标倡导“合作式学习方式”。于是,“小组合作讨论”这一形式颇受欢迎,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自不必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不免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就奉命分组围成一团,教室里“嗡嗡”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似乎非常热烈。几分钟后,还没等学生真正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讨论声戛然而止。结果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做“看客”,不能真正起到讨论作用。
3.背离文本做架空分析。如在上《愚公移山》时,有些学生觉得愚公的确愚蠢,移山不如搬家。这种解读从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我认为已违背了课文所推崇的坚韧不拔,不懈奋斗,艰苦卓绝,矢志不渝的奋斗要义。这种随心所欲的解读,既不符合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也不符合课堂教学的规律。
4.忽视了多媒体的“副”作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一些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造成师生的依赖、惰性心理,学生的注意力常常被鲜艳的色彩和飘然而动的动画所吸引,忽视了听写,一节课下来,其结果必然是“双输”。
1.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最基本的手段,如语文课介绍背景知识,离不开教师的讲,指导学生作文,离不开教师的讲。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认真练好“讲”的基本功,必须“精讲”,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把复杂深奥的道理用新鲜、活泼、简明、流畅的语言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总之,学生的学,要在教师讲的规范下进行,
2.正确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若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也没有任何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施教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加以引导,让学生真正“合”到小组中并“作”起来。学生合作学习后,检测要及时跟进,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必不可少。对同一问题,教师可以叫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由浅入深的回答补充,将学生的“学”规范起来,并引向深入。
3.紧扣文本,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必须以预设为基本依据,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合理设计,既有统一要求的目标,又要有体现个性要求的目标;既要有基本的教学内容,又要有适当的伸缩;实际操作中既要按预设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又要随机应变、固地制宜地处理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意外情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但是预设要把握好“度”,要根据有序、有效的原则从整体上把握。动态生成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是否是基本教学内容的合理延伸,是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会,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4.用好多媒体。一堂课中,使用多媒体必须慎重,一是看需要、必要;二是让多媒体发挥积极作用。课堂教学不能丢弃教师的基本功。比如,训练学生写字,教师就要认认真真地作示范;教学生读书,教师就要作好范读、领读。因为,上课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带电脑,教师还必须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
总之,在新课改这个大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要以“实”的精神打造“实”的课堂,让学生得到“实惠”。
韩海荣,教师,现居甘肃华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