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巴明玉 宋璇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巴明玉宋璇
在积极推动新课改的当下,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以学生发展为本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尝试利用网络教学创设景观情境,借助语言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究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黄河,母亲河》的教学为例加以表述。
本次活动是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核心,感受黄河风采,追溯黄河历史,探寻黄河文化,了解黄河忧患。但同学们却没有真正地看到过黄河,对黄河知识了解很少。针对这一情况,我充分利用声音、录像、图片、文字等多种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创设景观情境,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又巧妙结合问题情境,因为用多媒体创设的景观情境仅仅是展示一种现象,模拟一种真实,只是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是平面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它有了坡度,它解决了景观情境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两种情境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也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会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在这节课开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为本节课创设一种感情的氛围。并由歌词“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自然导入。为了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黄河的气势,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黄河的视频资料。气势磅礴的黄河奔涌向前,这个有声有色的景观情境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播放结束后,老师马上引出问题:你能用几个词或者句子来描绘一下刚才的黄河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把刚刚看录像时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颂》的诵读继续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情感。“话说黄河”让学生说出对黄河的初步认识。然后教师在肯定表扬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希望,“黄河文化博大精深,你们想更全面地认识黄河,探寻黄河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黄河,并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正是由于声情并茂的景观情境创设适应了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使他们有了一种情感体验,再加以创设的问题情境的巧妙结合,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从而使本堂课的学习更加有效。
《黄河,母亲河》需要学生了解大量有关黄河的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传统教学方式是很难达到教学要求的,网络教学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可以在网上搜集资料,并且通过网络教室的功能交流材料。因此,本课的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为网上搜集整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情境,小组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然后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学生再根据重点收集、整理、筛选,制作专题。给学生提供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主动的面对问题,主动的产生探究欲望,大胆猜测,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创造性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主动探究获取新知,效果远远比老师的说教要好上几倍。
我们充分利用学生渴求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而促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树立探究的信心,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则很大程度上取决关于学生对探究成功的体验,并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激起新的探究欲望,在新的尝试探究中了取得新的成功,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本课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展示成果。学生自己确定展示的方式,把合作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这堂课上教师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唱主角,教师退居到“主持人”的角色,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变化。并鼓励学生有创意的汇报,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使课堂成为充满灵性的学习活动。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一直视“高效”为语文课堂的生命。把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发展了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较强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巴明玉,宋璇,教师,现居山东寿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