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要坚持规划先行

时间:2024-04-2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那么,乡村振兴该从何处着力?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该干什么?怎么干?本刊“平说乡村振兴”专栏继续邀请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遂宁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石平教授主讲,分享他的精彩观点。

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应该从哪里着手?我认为,乡村振兴要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规划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高标准建设的基础。乡村振兴要少走弯路,就必须抓住“牛鼻子”,在规划上下大功夫、真功夫。

乡村振兴绝不是“村村振兴”,也不是“同步振兴”。每个村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要素禀赋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一,生态环境差异很大,不可能做到齐步发展,也不可能一起振兴,只能分类指导,分地施策,分步振兴。

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要对每一个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分析解剖,把握实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和发展路径。对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如靠近城市郊区、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的村,或者特色产业突出、生态特征鲜明、文化资源厚重的村,应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示范带动率先振兴。对暂时条件还不具备的村不能强求,这些村可以涵养生态,蓄积力量,首先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改善人居环境,最终厚积薄发实现振兴。对自然生存环境条件恶劣,不适合人居的衰退型村庄,要循序渐进地组织移民搬迁,恢复自然生态,不一定 “就地振兴”。

不要违背乡村发展规律去所谓创造条件搞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一个历史任务,绝不是通过短时间突击就能达到目标。欲速则不达,对乡村振兴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对历史负责。既要只争朝夕,更要脚踏实地,不要干劳民伤财的事情。一定要克服急于求成、急躁冒進情绪,不搞“运动式”“一刀切”的形式主义,不做“百日会战”“插白旗”等急功近利的事情,不要搞三天一检查两天一考核,不能用简单化的行政命令来推动乡村振兴。要坚持统筹规划,梯次推进,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要及时编制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按照集聚提升、城乡融合、特色保护、生态涵养、搬迁拆并等明确每个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克服乡村振兴中出现的盲动现象。

乡村振兴规划一定要注重系统性。要防止规划中各要素相互割裂和碎片化倾向。要突出地域特征和产业属性,做到多规合一,深度融合。要根据全域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利用规划,优化集镇村落布局;要制定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的支撑,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规划时尽可能布局和延伸农村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要制定乡村生态(山林、水系、排污)环境保护规划,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重要位置。要制定五网(路、电、气、水、光)合一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乡村振兴规划要尊重科学,规划特别要注意听取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方便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先行试点、分类推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