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学设计中合理拓展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4-09-03

吴茂扬

吴茂扬,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拓展是指在围绕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的补充材料,达到扩大学生视野和加深文本理解的目标。在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针对九年语文教学设计中拓展的实施展开探讨,进而形成合理的拓展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拓展应守原则,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展开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该原则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脑力劳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此外学生个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自身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坚持该原则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拓展活动。例如在学习古诗《行路难》时,教师拓展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部讨论拓展内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事先限定明确的拓展内容,紧紧抓住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该范围内自由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拓展应适度,正确处理好文本与拓展的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拓展的“度”,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拓展时间与内容,适当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其补充阅读,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教师应明确语文是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主,拓展是辅助作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教材,应该拓展适度:首先,拓展的难度应该适度,拓展内容过于空、难、泛等对学生而言都是意义比较低的拓展;其次,拓展的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拓展。

3.拓展应适时适宜,切实保证课堂训练效果

很多教师在教学拓展中难以准确把握拓展时机,课堂训练效果不明显,学生认为拓展存在的意义较小,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适时适宜地进行拓展,切实保证课堂训练效果。此外,可以抓住主题的深入理解将其作为拓展点,对主题的深入理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将其设为契机,适时适宜的开展拓展。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作者是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来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追求理想社会的感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该主题的深入理解作为契机,进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本文深层含义。总之,教师应该全面把握课本教材核心,适时适宜的开展拓展活动,切实通过拓展保证课堂训练与学习效果。

4.拓展应适生,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教师教学设计中合理进行拓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应适合学生,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然而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该点,导致学生对拓展失去兴趣。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也没有任何知识是可以离开生活而自成体系的。因此,教师教学设计中应将拓展从学生实际出发,将书本所学的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经历、体验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教学设计中如果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生则可以快速、有效的理解教师在教材中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将所学知识转化成活的、实际有用的知识和经验等等。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是语文的外在延伸,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如果只是关注教材,视野就会被局限,则不能为学生提供翱翔在语文精髓的文化氛围之中,也就难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开发语文资源。因此,教师除了完成课程教育教学之外,还可以尝试给学生观看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魅力、了解生活周围存在的语文现象。

综上所述,拓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装饰、点缀,是真实存在于教育之中,能够更好的为文本服务,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没有合理进行拓展,导致语文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适时、适当、适宜、适度的开展拓展活动,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郭敏.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策略管窥[J].现代语文.2010(2).

2.孙俊三、雷小波主编.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三版.

3.徐健.拓展: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别样精彩[J].语文教学通讯.2008(11).

4.侯修平.论语文教学的有效拓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2).

5.曹韶宁.课堂教学拓展艺术的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2009(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