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

时间:2024-09-03

马玉梅

(甘肃省积石山县友谊小学,甘肃 积石山 731799)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这些综合素养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学习方式及方法的掌握等等,学生的学习质量将取决于核心素养的高度。为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已经被提上日程,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更长远地向前发展,仍然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具体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是经过千百年锤炼之后形成的关于语文学习的基本内涵,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六个层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核心素养要求。

第一,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不能离开基础语文知识能力,不能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意义。

第二,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把语文学习中每一篇范文都熟练掌握,具有一定的感性语言材料积累,在量的积累基础上形成质的飞跃。

第三,有良好的学习技能,熟练掌握语言,并且学会最基本的查询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技能,结合大量的语言实践,使技能更熟练。

第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是为了有一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自主完成语文学习的各种内容,不需要教师的反复跟进和实施监督。

第五,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文化素养的底蕴非常深厚,中国作为泱泱大国,其语文教育内容较丰富,学生必须要感受到中国文化高尚的情操,并在趣味熏陶之下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实事求是、崇尚真理。

第六,拥有高雅的言谈和举止,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并能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落落大方,谈吐文雅,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措辞,有理有据,懂得基本礼仪。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层次和内容均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展开的。我党的教育方针是:意图通过核心素养将学生的日常学习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知识,掌握优秀智慧成果,树立科学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另外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均应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能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感,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并使小学现代化教育改革具有中国特色。

二、核心素养与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结合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

教育学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逐渐激发起来,学习和教学就会变成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不仅教学效果能够事半功倍,而且学生学习语文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起点。很多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大量的背诵和记忆,还有很多关于文言文和古诗词的理解,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苦不堪言”。古人的学习是从启蒙开始,慢慢掌握阅读的真谛,了解阅读的重要意义,并且熟悉基本的阅读及理解技巧,使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化到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同样的,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之下,教师应带领学生深挖教材的背景,结合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教育改革,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和理论基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达成课堂上的良性互动。只有带着兴趣和对语文学习的热忱去学习,才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并愿意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个性化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需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掌握方法比熟练记忆更重要。这是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就能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之下理解语文知识,并成为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愿意自主探索学习和探究,那么其脑海中就会产生与阅读篇章相对应的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语文知识的能力。小学语文学习,需提升学生的共情力,在分析和品读语文阅读材料时,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人与自然碰撞,人文与个人碰撞的意境,这种感受美和领悟美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熏陶才能有效。教师让学生在不断重复地阅读中,提升对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并能够分析品读语文知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领略语文学习精华,强调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小学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并能够自主加强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分析语文阅读材料中的具体内容,并且潜移默化地领略语文单元知识的线索和关键之处,理解不同语境或文本下的感情色彩,做到学以致用。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不同的文章和语言环境,学生的学习及接受速度有所不同。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在培养学生语文认知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和掌握结果,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探讨更加适合不同层级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氛围更加开放和灵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

(三)助推学生主导地位,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树立学生的主导地位,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来源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导性。为实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可结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和拓宽教育形式和内容。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教师应注重时代性的发展,并且结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把握语文学习的根基和灵魂,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能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过程中不断开拓进取,形成审美体验和发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开展情境化课堂教学,增加学习的注意力

小学课本的布置和合理布局,都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而设计的。对于一些比较难的文章内容,会插入一些照片,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理解文章的内容。这也是为了给教师创造语文教学的空间。教师可以整合图片与文字的关系,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情境式课堂教学。根据角色扮演游戏或有益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增加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达成。

比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的课文《什么是幸福》,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课堂教学场景,或者根据一些常接触的人,比如“爸爸背着孩子去看医生”“妈妈冒雨接孩子放学”“奶奶给宝宝做毛衣”等理性、容易让人讨论的话题,然后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和描述实际事物。情境课堂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情感铺垫,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趋势,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塑造。在这样的情感交流之下,学生感受到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和教师共同携手,打造现有课堂的新局面。

(二)拓展语文课堂专业知识,丰富小学生交流活动

有效的沟通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敢于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是自学能力的体现,大多是个人修养的良好发展趋势。例如,在解释和写作《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讨论“秋的微笑”这个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象。教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思考和启发。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于很多事情还缺乏认知能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规范化和正确引导对于课堂教学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更积极地完成学习和训练。

学生在学习具体课程时,常常会有一些新的启发和感受。比如在学习具体的作文题目时,很多学生会对教师讨论的生活化内容很感兴趣,游戏化的日常活动环节如果能够被融入到作文之中,学生们就会变得非常积极乐观,充满激情。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设置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一听到“游戏”这个词,就很活跃,表现得非常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效仿。通过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整合课本内容,有利于小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逻辑思维。

(三)完善教学课堂,践行完整的语文知识技巧

突出语文课程实践,一个人语文课程素养的关键在于对中华民族规范性特征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理解水平高,听到就懂,读懂就知道,积累层次高,生字词充足,应用能力强,会说会写,随口道来。实践经验证明,提高语文课堂素养,只能靠日常的积累和练习。因此,要突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必须保证:一要不断强化实践观念。为了突出实用性,教师应将自己视为教练,将学生视为球员,将课堂教学视为训练场地。教师只提出简单的要求和示范,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己的。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写、多问,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培养专业技能。二是积累扎实、多彩的语言表达。修订后的语文考试大纲首次明确规定,六年制小学阅读文章总产量不低于150 万字,背诵优秀诗词不低于150 首。教育学者提到“语言表达与积累”时也强调:“小学生读1 到200 万字,脑子里就有上百个字和文章,80 首古诗更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一定要积累,读写能力要比较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语言积累的练习,多看文章,多背,多练习,多应用,小学生全员践行“人本主义教学因素”。为保证全体教职工的教学实践,首先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多学习、多思考、多讨论、多交流,允许差异化教学,珍惜点滴进步,激发激情。

(四)改善课堂教学,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爱、关注和希望中激发明显的学习冲动,进而促进学生积极探索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完成民主化,首先要让师生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讨论、争论。教师是学生公平的参与者,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在相互猜谜、相互讨论、相互影响的同一主题活动中,学员们也成为积极的培训演员。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明确提出不同的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可以得到有逻辑性地展现,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比如,教师和学生可以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有时学生可能说不过教师,但是却愿意和教师一起沟通和交流。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助推力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不断地思考,也会完善整体教学进程,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敢于去说,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改善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性和理解事物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的增长。它从理性认识回归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学生的语言学习也经历了认知、理解和应用的全过程。阅读文章的全过程,就是把规范字的把握与课文应用联系起来的全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一般要经过五个环节:认知阅读文章链接、理解阅读文章链接、品味阅读文章链接、累积阅读文章链接和应用阅读文章链接,只有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才能获得优异的实践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全过程,需要学生在日常学生中不断积累和培养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断地实践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课程目标和具体条件,制定具有规范效果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改进与优化,促进语文教学进程达成更高的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