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工介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4-09-03

刘延利 刘鑫昆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 250104)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2017年多增长了200多万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另外,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生育率下降,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减弱、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等问题不断凸显,我国社会的养老压力日渐增大。因此,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必然趋势。

我国致力于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是社区养老模式的一种主要方式。它依托社区、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者之间的养老方式,白天入托接受社区照顾、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子女不在身边、白天上班忙没时间照顾的独居和空巢老人。

据济南市老龄办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年底,济南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23.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9.6%,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16.65万,占全市老年人的13.45%[1]。济南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笔者通过对社工介入济南市M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的实证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统计分析等社会调查方法,了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状况及对日间照料中心的使用状况,明确社工介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所扮演的功能角色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发展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提供实践参考。

一、现状研究

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从照顾的主体而言,社区照顾可分为家庭内部的互相照顾和社区内部的互相照顾。在这两种社区照顾模式中,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均介入其中,在社区养老照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并为家庭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指导。瑞典堪称“现代福利国家的典范”。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令瑞典老年人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在过去的几十年瑞典成功地将对老年人的照顾从家庭转移到了社会,并衍生出多种社会养老模式,对于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促进瑞典老年社会工作快速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工介入模式[2]。日本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日本学者提出“一碗汤距离”的社区照顾理念,即社区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住居距离最多以送一碗汤而不会凉的距离为参考标准。日本的城市社区居民养老以让老人离开医院、回到熟悉的社区环境并在社区接受服务、使老人在社区发挥余热、安享晚年为最终目的[3]。

随着国家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改委颁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于2011年之后,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得以快速发展。陈鹏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定义为:一个在白天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照护、帮助老年人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在社区中安享晚年,同时为老人家及其照顾者提供喘息服务,帮助他们更好照顾老人的服务场所[4]。杜闻雯(2012)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界定为:一种介于专业机构照料和家庭照料之间的社区养老服务方式[5]。孟卫军(2013)指出,高龄老人的社区照护注重生活照料服务、物质支援、健康支持和整体关怀,社区照护具有政策引导政府出资、依靠社区、体系完整等特点[6]。王慧(2015)指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为社区内6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日托服务的养老设施[7]。

综上所述,对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研究,国内外不同学者从多种视角出发,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社区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改善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及改进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方面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

二、社工介入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实证研究

济南市M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在历下区民政局及街道党工委的关心支持下落成,由历下区民政局出资,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服务,将M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项目执行点。通过调查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发展状况、老年人及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状况,发现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分析如下:

(一)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走访和调查了济南市M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调查对象为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本次调研发放问卷共计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4%),深度访谈13人。

通过SPSS软件量化分析数据,探讨社工介入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角色功能及所面临的困境。

(二)研究设计、结果分析

1.老年人年龄分布

世界卫生组织(WTO)将60~69岁的老年人界定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的老年人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口。依据WTO对老年人年龄段的划分及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将样本中的老年人分为三类:低龄老年人(60~69岁老年人)、中龄老年人(70~79岁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分布比例

2.社工介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实证分析

(1)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

从访谈中得知,目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养老服务内容日益多样化,比社工未介入前丰富了许多,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服务内容,满足其服务需求,愉悦身心,提升自身的晚年生活质量。

(2)老年人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满意程度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完善程度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相关性

如上表所示,Sig=0.02<0.05即为显著,全方位建设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对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满意度。服务项目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使得老年人在享受高质量服务的同时,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愈来愈满意。反之,老年人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满意度将会下降。因此,社工介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有其必要性及紧迫性。

工作人员素质包含了工作人员的人文知识道德修养与工作能力。社工加入社区可调整社区人才结构,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社工可有效帮助老年人了解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增强对社区及自己的信任,提高老年人对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满意度。

(3)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分布状况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亟待提高的方面影响着老年人对服务内容的选择。a.因变量的选取。因变量为老年人选择的主要服务内容。选择心理辅导时,赋值为1;帮扶救助,赋值为2;配餐送餐,赋值为3;文体娱乐,赋值为4。

b.自变量的选取。选取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分布状况,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亟待提高的方面为自变量(详见表3)。

表3 自变量

c.回归分析。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表4 参数估计

a.参考类别是:文体娱乐。

b.因为此参数冗余,所以将其设为零。

经过对数据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由参数估计表,可得到模型如下:

根据以上模型,可计算某位老年人G1,G2,G3,G4的值,然后代入以下公式,可得到老年人选择的主要服务内容相应的概率。

d.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分布状况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亟待提高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对服务内容的选择,社工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前,可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运用回归分析模型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初步预估。

(4)社工介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角色功能

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引入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是社会进步和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调查结果显示,社工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主要扮演使能者、中介者、资源动员者、倡导者、推广者的角色。如图2所示:

图2 社会工作者在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扮演的角色

首先,社工作为使能者,应当团结协助社区居民,通过有组织的方法解决问题。其次,中介者是帮助社区居民确定和运用各种资源,是社区居民及其所需资源的主要联系人。资源动员者通过调配满足居民的需求,通晓利用资源的渠道和信息。再者,教育者通过提供机会,让社区居民学习特定的社会技能;通过提供信息,使居民更有效地扮演与发挥社区主人的角色功能,并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最后,社会工作者在扮演行动的倡导者与推广者的过程中,一般会直接代表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或利益受损群体,实现对其利益的保护,也对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专业价值观以及专业方法和技巧进行宣传和推广[8]。

(三)社工介入所面临的困境

1.工作人员人口基数小,当工作量庞大时,明显人力不足。建筑新村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有两名接受过系统培训的社会工作者,1名社会工作实习生,1名监督人员,两名配餐送餐人员。并且3名社会工作者的工龄为1-2年,缺乏一定的经验。社工进行相关调研与服务活动,只能通过志愿者的协助完成任务。由于服务人员结构单一的缘故,对社工自身的文化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处理老年人的不同问题。

2.与当地社会组织关系微妙,依附性发展带来困境。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与当地居委会等社会组织的关系极其微妙,依附于政府购买服务、居委会提供办公地点、政府“指哪儿打哪儿”的依附性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

三、对策讨论

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养老模式的内容之一,其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发展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措施如下:

(一)深入老年人群体中进行调查,了解其真实需求,根据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为其提供服务,避免资源浪费。对特殊老年人进行个案帮扶,为其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二)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与技巧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务,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竭尽全力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加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宣传力度,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并且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受益人群。同时增设临时救助站,对辖区内的流浪人员、特困人员等弱势群体进行临时帮扶或救助。

(四)学习借鉴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发展日臻成熟的社区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增设服务形式,发展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老年人生活更加丰富与便捷。

(五)为构建符合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工要积极为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谏言献策。就目前国内形势而言,社工参与政策实践的途径较为狭窄,对政策的影响极其有限。政府制定的政策与法规是属于宏观方面的指导方针。而社会工作者作为为基层服务的实践者,能够有效地践行国家政策,发现政策的不足之处,为政府制定政策和法规提供政策依据。

(六)寻求国家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引进政府资金的同时,寻求民间团体、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帮扶,促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9]”的局面。寻找社区领袖,有效地促进社区活动的展开。

(七)选择性合作发展不失独立性。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的发展可依附于政府购买服务独立性发展,但不能完全依附于政府或居委会进行发展。社会工作者要将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发展的走向、服务的内容等工作计划保持一定独立性。

(八)增强专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国家制定下发有关规定、完善行业规范,民政部帮助实施到位、对在岗社工进行职业教育和继续培训,各大高校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同时尽力解决社工薪酬问题和社会地位问题,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留住人才。

四、结论

社工介入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可以弥补传统的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的不足之处。老年人在接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时,其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性格逐渐开朗,有利于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老年人通过不断学习,更容易实现社会参与,促进家庭代际和谐。社工介入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促进自身的发展,不断扩大专业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了解社工。同时,社工介入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实务经验,可以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模式的日趋常态化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提供社会整合的强大动力。

注释: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10/83936.html.2016年1月.

[2]姚宝丽.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模式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2.

[3]李江霞.日本社区养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9):203.

[4]陈鹏.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开展状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

[5]杜闻雯.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社会工作介入[J].吉林大学,2012,(6).

[6]孟卫军.英国和日本高龄老人社区照护养老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史志,2013,(11).

[7]王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构建模式的分析研究[J].大众文艺,2015,(2):119-120.

[8]徐永祥,孙莹.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新华网“.三社联动”助推社会创新发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3/20/c_128814663.htm.

[参考文献]

[1]许莉娅,高敏.个案工作(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徐永祥,孙莹.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姚珊.试析社会工作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的运用——以吉州区为例[D].江西:井冈山大学,2016.

[5]朱婷婷.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实践问题研究——以F日间照料中心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6]姚宝丽.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模式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2.

[7]新华网“.三社联动”助推社会创新发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3/20/c_128814663.htm,2016-03-20.

[8]人民网.养老队伍缺口巨大山东强调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EB/OL].http://sd.people.com.cn/n/2015/1019/c166192-26847567.html.2015-10-19.

[9]社工中国网.社区日间照料中引入社会工作的探讨[EB/OL].http://theory.swchina.org/research/2014/0528/14519.shtml.

[10]李江霞.日本社区养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9):203.

[11]李守瑶.浅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观察,2015,(12):103.

[12]蒿艾莉,秦鹏.国内外养老模式的变迁及启示[J].潍坊学院学报,2015,15(5):91-93.

[13]王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构建模式的分析研究[J].大众文艺,2015,(2):119-120.

[14]陈鹏.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开展状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

[15]孟卫军.英国和日本高龄老人社区照护养老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史志,2013,(11).

[16]李洁.浅析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和谐社会,2012:115-117.

[17]杜闻雯.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社会工作介入[J].吉林大学,2012,(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