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子无为式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时间:2024-09-03

朱伯伦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老子无为式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朱伯伦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老子的管理思想在我国先秦诸子当中独树一帜,其管理理念对于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实际而言,依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子思想当中的众多有益成分同企业的发展方向、管理模式的决定乃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品质之间都具有紧密的联系。文中将以老子思想当中的重要观点的归纳为基础,以我国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对象,探讨老子无为式管理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的积极意义。

无为式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经济规律;市场经济

“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理论当中的重要内容。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无为式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而言,建设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技术,更需要立足我国企业的管理实际,根据我国企业发展的特殊情况和总体规律,提出改进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的具体方法,而老子无为式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无为而治”推进科学管理

在老子的哲学理论体系当中,“无为”的观念事实上是在体现个人对宇宙的本源——“道”的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顺应规律、做好工作的一种行为模式。“无为”并不是对身边的事物无所作为,而是对各种规律的内容和发挥作用的形式加以顺应,不用自己的主观意志对身边的事物胡乱作为。这种“无为”的观念在本质上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是相一致的。

在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当中,重视管理的科学化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当中,用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取代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内在规律、用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取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现象依旧广泛存在,甚至在一些大型国营企业当中,管理者用自己的主观意志和令行禁止的权利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施行影响,并且借以体现自己的个人权威。这种主观主义现象的存在给企业和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无为”的观念事实上对这种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这是“无为”的管理理念对我国企业管理活动的适应性。

伴随着企业的生产技术同工艺水平、操作流程的日渐复杂化,管理活动越来越需要依靠专门的管理人才,使用管理科学技术。但是在众多的国营企业当中,长官意志、家长制作风依旧存在,在民营企业当中管理活动往往更加依赖企业领导的个人经验,甚至依旧受到家族式企业的风气影响。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并不重视企业管理过程的科学化和制度化,盲目地使用自己的决策权,不尊重规律,力求“有为”,企业的运作效率就难以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效率远远低于使用相同技术的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其内在根源就是企业管理过程的混乱。

企业管理者的“无为而治”也体现在企业的内部要素配置过程中。经济学中强调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揭示了要素配比的变动对企业收益的影响。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可以用企业的内部技术水平和企业的成本状况之间的互动关系加以概括。企业管理者事实上非常容易倾向于通过简单的要素追加来实现产量的提升,这是由于技术创新和更新固定资产所产生的沉没成本加大风险的存在而产生的。当要素投入规模已经超过最优产量所需要的要素限制时,企业的成本将会呈现出一种逐步扩张的趋势。这种企业经济技术方面的内在规律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略,进而导致企业内部冗员问题的存在。事实上这也是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发展的内在规律。由于非市场部门获得资源的方式并不依赖于市场机制和企业利润的扩大,因此往往通过扩张部门的规模以实现管理者的利益。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老子的“无为而治”的观念对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顺应目前企业管理过程和企业的生产技术日益复杂化的“道”,对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难度的生产活动的管理过程施以“无为之治”,用自己的“无为”给企业内具有先进科技知识和管理才能的优秀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这正是企业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化、企业的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的“道”对企业管理活动所提出的要求。

二、“无为”的辩证内涵和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老子的辩证法观念的一个集中体现。这解释了矛盾内部双方的统一性,“有为”和“无为”存在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当中,相互依赖。老子随后又提出“物壮则老”的学说,这体现出了“无为”和“有为”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基本理论。对于企业而言,“无为”和“有为”的选择也应当遵循一种辩证的规律。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顺应环境的要求,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加以转型,事实上就是一种用“有为”体现“无为”的基本思想。

在我国的企业管理活动当中,这种“有为”和“无为”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很多企业现在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难局面,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价格下滑乃至于企业亏损的现象,在重化工行业当中普遍存在。钢铁、机械、化工、能源乃至于有色金属也面对产品大量积压的问题,生产陷于停顿的困境当中。回顾这种现象的产生过程,大量的企业面对由于国家的投资而产生的市场短暂繁荣时无所作为,没有很清楚地了解到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单一的产品结构之下必然出现盛极而衰的经济规律。这种“无为”事实上由于没有体现老子“无为”观念顺应规律的总体思想,而最终让企业走向了困境当中。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当中,如果产品间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和替代性,市场的进入门槛随之不断降低,产品供给不断增加的必然趋势定将导致市场平均利润的大幅下降。最终厂商会在平均成本上实现均衡,企业的利润最终会消失。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企业才会根据市场势力的形成规律,提高产品自身的差别化水平,最终控制市场当中的固定市场份额,提高自己的利润和抵抗恶性竞争的能力。这种“有为”正体现出了“无为”的根本内涵,尊重规律,适应形势,助推企业的发展。

老子“有为”和“无为”的辩证法思想事实上提出了一种发展的观点,这和熊彼特等人提出的商业周期的观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过程当中应当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企业管理者应当始终用一种清醒的头脑面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前景。时刻明确企业应当不断根据自己的内部要素配比条件和外部的市场结构,乃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开展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实现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和进步,用居安思危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往往较短,抓住某一市场实际,用一种投机的心态进入市场而缺乏长远的眼光是这种现象出现的现实背景。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地对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过程施以科学化的管理和控制,实现“无为”的目的在于减少对企业内部既有的技术管理模式的错误干扰,但当企业内部出现大量的官僚化机构、扩张自身的内在冲动已经成为这些部门的内在要求、企业管理的效率因此出现降低的趋势、企业管理趋近混乱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通过“有为”方式调整相应部门的利益关系。应当明确的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实是大量的企业依旧单纯依赖元素的大量追加,而不是通过改变生产函数的表现形式来实现产出的增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多企业必将面临继续进行这种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以规模经济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获得竞争优势的问题。这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明确自身技术条件下企业最优要素使用规模,并根据成本和技术的长期变动形态和变化路径对企业的产量、投入量和技术组合进行优化控制。动态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变动的规律就是厂商需要遵循的“道”,企业不违背这种规律就能够产生巨大的现实利益。

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体现出了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相关范畴。企业的管理人员事实上并不具有剩余索取权,企业的产权关系对于这些员工而言并不能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激励作用。通过扩张自己的部门获得利益是这些管理者的理性选择。这同行政管理学理论当中对政府组织不断扩张的分析具有一致性。为了解决这种由于委托代理链条的不断延长而产生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当以“有为”的姿态扩大员工的持股份额,通过物质利益的原则和方针,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使员工能够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来,将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引导一致。

明确“物壮则老”的“有为”和“无为”的辩证关系,用“有无相生”的思想树立起辩证的发展观,把企业的管理定力在一种长期的、创新的视角之下,老子的辩证思想对企业发展和转型提出了重要现实借鉴。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和治理活动当中,用有为的姿态尊重员工的个人利益和组织行为模式变化的规律,也应当成为企业管理人员“有为”的一个体现,这涉及到了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利益关系的调整。

三、以“无为之道”树“无为之德”

老子的管理思想和权力观当中明确地对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提出了要求。老子的“无为观”当中隐含着“不自生,故能长生”的哲学命题。老子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作为论据,提出了实现“无为”的过程中,领导者应当具有谦虚的个人品质,并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他还提出了“大邦者下流”的政治观点,“大邦下流”这一命题的含义在于,强大的国家往往处于地势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区,这种规律要求领导者应当以一种谦虚的心态面对各种形式的变化,用包容的态度囊括各种资源为己所用。这种观念包含着政治学和心理学的内容,在企业管理活动和管理者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当中依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活动当中,老子的理念可以被应用于领导团队的管理权威的建立过程当中。在政治学的视角之下,管理能力可以被分解为权力和权威两个有机结合的部分。权力依赖带有强制性的各种硬实力,是外在资源的集中体现,迫使人们改变行为是这种权力的表现形式、权威则来源于人们主观上对管理者和管理行为的一种支持和认可,这属于一种管理合法性的范畴当中,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当中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适用性。伴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内部存在着大量无法用价格机制衡量其作用的官僚化组织,等级化、制度化和机构的非人格化是这些组织的总体特征。这事实上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按照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调整内部的关系奠定了现实基础。领导者谦虚的个人品质和包容的情怀能够使企业内部可以调动的各种资源更为丰富和广泛。由于企业不同于政府,不能够如同政府一般使用合法的强制力去规范自己的被管理者的行为,企业应当具有一种更为清醒的认识及更加注重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软实力的构建。

老子的权力观和领导方法同样也为权威的形成提供了相应的借鉴经验。用一种谦虚的、包容的心态对管理团队当中的每个个体提供引导,是其要求。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而言,人往往倾向于保证自身的利益,满足自身的主观需要。但是这种利益是依赖于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当企业的领导者们以一种谦虚的心态向员工进行领导及影响时,员工将会倾向于感受到一种自我价值被认同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对领导者信赖的心态,这会有利于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形成。伴随着企业运营模式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逐渐高于管理人员的现象也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员工往往更加倾向于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希望能够在企业管理的活动当中获得尊重和个人的归属感。这些员工往往并不对工资的变化作出过度的反应,而能够被上级和同事认可,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正是其内在特质。管理人员如果能够顺应这些员工的内在心理需求,为这些员工提供一种礼贤下士的氛围,将更进一步的引导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由于目前我国大量企业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和个人的知识修养方面同新进入企业的员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企业管理人员就更加需要体现出自己的谦虚态度,包容各种人才,这也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所形成的。

由此可见,老子对领导者提出的以谦卑之心应对自己的团队和员工,从而实现一种团队合作的目标的要求。提供一种对领导水平的合法性的塑造是这一理念的内涵和营造企业高效率运作模式的基本目标。领导团队的工作作风问题不仅仅能够影响企业的运作氛围,更加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我国企业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正在日渐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员工尊重所产生的激励作用也在逐步扩大。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企业管理者应当更加重视通过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用礼贤下士的心态延揽人才,努力实现企业人才的内在价值,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四、总结

老子的“无为”观念作为我国传统管理思想当中的优秀部分,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无为”要求管理者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求企业领导者能够用辩证的眼光,在“无为”当中实现“有为”,不断引导企业的升级换代。“无为”的存在条件是管理者本身谦虚和包容的个人品质,以道德品质的力量影响员工,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也应当成为企业管理者所着重考虑的问题。

[1]刘洛汐.老子“无为”管理思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5-57.

[2]舒颖.自然无为与现代管理的关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 (5):21-23.

[3]丛龙峰.从有为到无为的组织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 (B12):92-99.

[4]李昊.应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目标的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机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F272

A

1671-5136(2015)01-0073-03

2015-01-12

朱伯伦(1968—),男,上海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