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面向翻转课堂的区域优质微课资源公建共享模式研究

时间:2024-09-03

程玉柱史秋英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枫树山东南海小学,湖南长沙410004)

面向翻转课堂的区域优质微课资源公建共享模式研究

程玉柱1史秋英2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枫树山东南海小学,湖南长沙410004)

随着数字化学习的发展和翻转课堂的推进,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已成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研究立足于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分析现有微课资源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区域优质微课资源公建共享模式实施策略,并介绍该模式的实践应用与优势,以期在促进教育公平与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创新等方面提供借鉴。

翻转课堂;区域;微课;公建共享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众多国内高校围绕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纷纷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和微课资源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日益成熟,网络上微课资源日益丰富。但我们也看到,即便是在同一区域、相同专业的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资源时也往往各为其政,导致资源重复建设。而且在开发微课资源时没有统一地合理规划,优质微课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1]。因此,有必要研究区域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模式,从而合理地对这些区域优质微课资源进行整合,这也是实现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

1.现有微课资源建设模式及其评析

目前国内微课资源建设可以归纳为自发建设模式和共建共享模式[2]。

1.1 微课资源的自发建设模式

我国微课资源建设首先是从“自发建设”开始的。“自发建设”模式为丰富网络微课资源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广大微课建设者的自发建设热情,就不可能有如今网络微课资源的丰富多彩;而且无论信息化发展到什么程度,自发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微课资源建设形式。但在自发建设模式下,微课资源建设虽然得到发展,但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一的现象。许多微课资源又以一种零散的、孤立的状态存在着,出现微课资源孤岛现象。“小农”的资源建设模式,在微课建设初期解决了微课资源从无到有的问题、由少到多的问题,但随着微课资源建设的深入,必须改革这种单一的资源建设模式,因而“共建共享”模式应运而生。

1.2 微课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是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建设、共同享用资源,是对自发建设模式的拓展和补充[3]。因为该模式下可真正由具有建设资源能力和水平的人来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建设质量问题。但是由于谁投资谁受益,建设后的“共享”往往被限定在一定的协作组织或协作单位内部,所建资源不能被社会广为共享使用,绩效不高。“共建”的信息资源仅让共建单位人士共享的方式会造成马太效应,不仅不会缩小地区间、学校间的差距,反而会加大数字鸿沟,造成新的资源信息不公平。这种结果往往是与教育信息化的初衷相背离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不同地区间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教育方面,差异性都很大,导致了学习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发达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占有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不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及时全面地共享。

上面两种资源建设模式均不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促进教育公平。因此,要变革目前这种不良的资源建设方式,就必须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学习资源建设模式,走优质资源建设之路。我们研究认为,区域优质微课资源建设要取得突破的一个模式是“公建共享模式”。其基本思想是:由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提供建设资金,并组织建设微课资源,建设后的微课资源原则上不加限定地供学习者广为享用,其最大特点是可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最为优秀和合适的人士进行资源建设,从而确保建设质量[4]。

2.区域优质微课资源公建共享模式实施策略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区域优质微课资源公建共享是一个复杂系统,主要由资源开发、用户使用和教育主管部门三个子系统构成。该运行机制一方面将政府作为微课资源建设的投资主体,与微课资源的开发分离,依据“市场运作、政府承担、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念(采用政府购买、企业生产的形式,体现公共物品的“服务外包”思想)来实现优质微课资源的共同建设。另一方面既保证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规模效应,实现教育信息资源质量的“优选”或“准入”,同时通过市场机制(价格调整、市场竞争)实现了有限资金投入的最大化效益[5]。

在这个运行机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资源设计和计费形式。首先,我们依据学科知识点的构成,设计“微课单元(Micro Lesson Unit,简称MLU”)作为资源的开发形式。MLU既不是素材资源,也不是一整堂课或一门课程的课件,而是根据学科知识点的属性设计开发的独立学习模块。MLU短小精悍,易用,实用,具有标准化、可重组、开放、灵活的结构特点。MLU既摒弃了“素材型”资源零碎、不便于检索、耗时的缺点,也解决了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知识呈现方式和顺序固化的问题。这里的知识点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组块,包括理论、原理、概念、定义、范例和结论等。一堂课或一门课程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一系列知识点的学习过程,而MLU就是专门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区域微课资源库就是由一系列MLU组成的集合。区域资源库可以采用“学科-专业课程-岗位任务-知识点”的方式来组建。关于知识点的切割可以在区域内成立学科微课资源开发策划部门,通过学科教师、教育专家,充分研究学科课程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依据相应的学习认知理论来完成。在知识点划分的同时聘请技术开发顾问,综合衡量完成MLU开发所需的成本(技术含量、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划定资源的单价。具体开发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先划价、后委托”的方式,保证开发者在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同时开发出满足技术要求的优质微课资源。

图1 “微课单元(MLU)”资源设计开发形式

其次,引入资源累计积分作为结算支付的中介。实质上,积分就是一种虚拟货币的形式。虚拟货币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出现的经济现象,将电子信息作为其物理载体的货币表现形式,如Q币、各种游戏币、论坛积分等。积分不仅是资源结算支付的快捷手段,也是信息资源是否满足用户需求的衡量尺度。积分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偿使用以及对资源贡献的收益核算。积分本身不具备内在价值,只能是信息资源使用价值的相对性表示,或仅仅是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符号。积分的使用范围局限于区域内或具有相同共享服务平台的区域之间,离开区域微课资源服务平台就失去其价值和意义。积分的兑换比率可以由政府调控,也可以按市场供需来动态调整,实现微课资源建设投入资金的合理分配。

区域微课服务平台面向微课资源所采用的积分形式主要有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长两种[6]。使用次数又分为下载和访问两种类型:当用户认为某一资源符合自己学习要求,准备多次重复利用时,一般采用下载的方式。下载也就说明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其资源累计积分应增加一次设定的最大值;访问次数是用户为了解某一资源的质量而采取的浏览方式。有时由于用户误操作和其它原因,浏览时长没有超过设定的时间底限(如1分钟),则记为一次访问,直接以默认值(如1个积分)来累计。使用时长是针对在线学习的用户而设定的,一般按实际使用时间与资源总时长的比值来累计积分。例如,某一微课资源设计的总时长为10分钟,饱和使用设定的积分为10个积分,用户使用这一信息资源的用时为6分钟,那么资源在使用完成后累计6个积分。

在规定的结算周期内,统计某一微课资源的累计积分,以此作为单一微课资源的结算依据。同时统计某一微课资源开发单位提供的所有微课资源累计积分总和,制定相应的积分兑换率,可以方便计算出一定时间内开发单位的总收入。微课资源累计积分的变化反映了用户对微课资源的使用动态,一定时间内资源的累计积分反映了资源的利用率,体现某一资源的质量及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通过使用微课资源累计积分策略,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购买支付问题,而且也可以根据资源积分累计情况划分相应等级,给予激励。对于微课资源开发者而言,单一资源使用率越高,资源累计积分越多,政府购买资源的支付费用增多。微课资源开发者改进资源质量或开发新资源的积极性越高,与政府合作的信誉度和忠诚度随之增加。这样就能形成政企之间合作的长期持续性,利于形成优质微课资源公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3.公建共享模式优势分析

“公建共享”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提出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即由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提供建设资金主导微课资源建设,建设后的微课资源原则上不加限定地供人民广为享用,其最大特点是可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最为优秀和合适的人士建设资源,从而确保建设质量。“公建共享”非同于“共建共享”,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资金建设的投资主体以及资源建设后的享用范围不同。“公建共享”是由政府出资来组织建设微课资源,这些资源可作为公共基础资源供全民终身学习使用;而“共建共享”是由一定的组织机构建设,且一般仅限于机构内部或者小范围内的成员使用,不能供全民共同享用。“公建共享”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资源开发团队,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出质量非常高的学习资源,让全民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还可以促进高校优质资源的共享。

“公建共享”资源建设模式能够统领全国的优质资源建设,杜绝不良资源的产生,形成优质资源库群,便于对学习资源进行使用和科学管理。“公建共享”与国家的信息化导向是一致的。我国2006年3月19日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缩小数字鸿沟计划”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行动”的六大行动之一,明确规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公建共享”将会成为缩小数字鸿沟的最根本举措。实施“公建共享”,还可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方便公民自主学习的要求。

4.结束语

立足于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区域微课资源公建共享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教育公平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传统教育投资体制的偏差,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凸显出教育公平性的问题。其中,教育公平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合理。通过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公建共享机制的研究,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保证区域各个学校主体在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得上处于公平地位,从而有效地解决教育公平性的问题。

2.提高教育资源整合利用,促进教学改革

由于教育资源建设的分散孤立和不规范性与人们的资源利用需求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益。通过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公建共享机制的研究,可以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合理化组织、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避免资源在重复开发的过程中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广泛应用,促进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和综合实力。

3.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教育创新

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公建共享机制的研究,一方面加强区域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区域内各个学校主体的协同发展,营造学习型教育环境,发展新型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创新。

[1]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9-22.

[2]李振超,陈琳,郑旭东,等.建立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机制的SWOT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3):19-24.

[3]尹睿.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9):48-51.

[4]陈琳,王矗,李凡,等.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73-77.

[5]熊才平,朱爱芝,黄萍萍.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开发应用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1):40-44.

[6]杨文平,熊才平,边志贤,等.区域教育信息资源“购买支付”数学模型的构建与模拟[J].中国电化教育,2013,(6):67-72.

G712

A

1671-5136(2015)01-0080-03

2015-02-22

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云空间下面向翻转课堂的区域微课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课题编号:XJK014BZY034).

程玉柱(1980-),男,安徽安庆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