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4-09-03

孙志宏,周 君

(绍兴市中心医院,浙江 绍兴 312030)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观察

孙志宏,周 君

(绍兴市中心医院,浙江 绍兴 312030)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癫痫患儿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予对照组丙戊酸钠治疗,予观察组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事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80.63±7.02)明显高于对照组(63.37±5.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在儿童癫痫的治疗过程中,左乙拉西坦不但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特点,而且还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左乙拉西坦;癫痫;生活质量

癫痫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引起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病症,其主要因大脑神经元的非正常放电而引发,具有短暂性、反复性、发作性、刻板性等典型的发病特征[1]。癫痫的总体患病率和年发病率都比较高,分别约为5‰和0.35‰,其中儿童患者约占60%,无疑是该病的高发群体[2-3]。而且,儿童的大脑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癫痫的反复发作会导致大脑功能逐渐受损,对患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儿童癫痫的治疗备受关注。目前对于儿童癫痫的治疗主要还是应用抗癫痫药物,由于儿童体质的特殊性,选择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低、安全性更高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已有学者将左乙拉西坦应用于儿童癫痫的治疗[3-4]。为进一步研究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癫痫患儿,其中女性27例,男性41例;年龄4~11岁;病程2~12个月。病例入选标准如下:符合ILAE制定的癫痫诊断标准者[5];新诊断为癫痫者;未接受其它任何抗癫痫治疗者;年龄不大于11岁者;家属同意此项研究者。病例排除标准如下:对研究所涉及药物过敏者;病程过长者;心肺肝肾功能有严重障碍者;有智力障碍和精神疾病者;有其它严重脑部疾病者;神经系统异常者;不配合此项研究者。将68例患儿按完全随机法分成2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儿口服左乙拉西坦片,具体用药为:体重低于50kg的患儿,初始剂量每次10 mg/kg,一天2次,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疗效的需要,剂量可增加至初始的3倍量,但剂量的变化必须控制在每15天10 mg/kg以内。体重高于50kg的患儿,初始剂量每次0.5g,一天2次,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疗效的需要,剂量可增加至初始的3倍量。对照组患儿口服丙戊酸钠片,具体用药如下:初始给药剂量5 mg/kg,一天3次,根据治疗效果和患儿的耐受性,每隔1周剂量每日可增加5~10 mg/kg。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的体重、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各项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进行严格监测。连续治疗一段时间后(约6个月),比较分析2组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患儿的生活质量。

1.3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5]:无效:治疗后癫痫的发作频率减少量小于50%甚至有所增加;有效:治疗后癫痫的发作频率减少量介于50%~75%之间;显效:治疗后癫痫的发作频率减少量大于75%;控制:治疗后癫痫不再发作。总有效率=病例数(有效+显效+控制)/ 总病例数×100%。

1.4 生活质量评价

在治疗前后,用癫痫儿童生活质量量表(QOLCE)[6-7]分析评价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该量表由Mark Sabaz教授于2000年编制,共由76个问题组成,内容包括了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5大方面,即身体状况、情绪状况、认知能力、社会功能和行为问题等。总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软件19.0进行数据分析,Plt;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一些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发作类型等,结果表明2组之间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gt;0.05),即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儿基本资料(N=34)

2.2 临床疗效比较

连续治疗一段时间(6个月)后,2组疗效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lt;0.05),表明观察组(即左乙拉西坦组)的治疗儿童癫痫的效果更好,见表2。

表2 2组药物临床疗效的比较(N=34)

2.3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对2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lt;0.05),表明观察组(即左乙拉西坦组)在治疗儿童癫痫过程中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见表3。

表3 2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2.4 生活质量比较

利用QOLCE量表对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分析2组之间的分值,结果显示2组患儿在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差异(Pgt;0.05),而2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都出现了明显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更为显著,它们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lt;0.05),表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较好,即左乙拉西坦能够更好地提高患儿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见表3。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QOLCE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lt;0.05

3 讨论

癫痫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综合征,全球有70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且绝大部分位于低中等收入的国家。我国的癫痫发病率也不低,尤其是儿童,其发病率约是成人的10 倍,因此儿童癫痫的治疗任务相当严峻。癫痫主要以感觉、意识、运动、精神以及神经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是癫痫发病的本质,且有研究[8]表明这种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突触联系、神经胶质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遗传因素的异常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目前,对于儿童癫痫的治疗主要还是药物治疗,且抗癫痫药物种类繁多,根据儿童特殊的体质,选择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药物意义重大。左乙拉西坦作为一种治疗癫痫的新型药物,与传统的抗癫痫药相比而言,其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主要是通过对癫痫样突发放电超同步性的选择性抑制和对癫痫发作传播的阻断而发挥作用的[9-10]。左乙拉西坦口服后能够完全快速地吸收,吸收率高达95%,且受进食的影响不明显,具有高达100%的生物利用度,且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在正常用量下药动学曲线呈线性,大部分经肾脏以原尿形式排泄,不依赖于肝脏P450酶系统进行代谢,且极少与其它药物存在相互影响,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较少的不良反应,是治疗儿童癫痫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11]。

本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丙戊酸钠(70.59%),说明左乙拉西坦的临床疗效比丙戊酸钠更好。比较2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左乙拉西坦仅有2例出现头疼、2例出现嗜睡,通过用药剂量的适当调节后不良症状便渐渐消失,不影响进一步治疗。而丙戊酸钠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除2例腹泻便秘、2例恶心呕吐、2例嗜睡、3例头痛,还出现了1例听力下降、1例皮肤过敏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统计分析表明左乙拉西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丙戊酸钠,提示左乙拉西坦安全性比丙戊酸钠要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回访显示,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的QOLCE量表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但左乙拉西坦的生活质量改善比丙戊酸钠更为明显。

综上,在儿童癫痫的治疗过程中,左乙拉西坦不但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特点,而且还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表明左乙拉西坦在儿童癫痫的治疗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邱文娟,胡小伟,张正春. 癫痫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10):1920-1924.

[2] 李佳,胡馨予. 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3): 276-279.

[3] 林春雨,许秀凤,梁锦俊.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不同类型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外医疗,2014,32:127-128.

[4] 金超. 左乙拉西坦治疗不同类型癫痫患儿80例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5):538-540.

[5] 秦兵,段现来. 解读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和术语委员会对发作和癫痫分类框架术语及概念修订的最新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2):109-114.

[6] 扶杨. 左乙拉西坦治疗96例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66-67.

[7] Ngugi AK,Bottomley C,Fegan G,et al. Premature mortality in active convulsive epilepsy in rural Kenya: Caus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J]. Neurology, 2014,82(7):582-589.

[8] 路蝉伊,刘立雄,张云峰. 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8(5):876-881.

[9] Hildebrand MS,Dahl HH,Damiano JA,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olecular genetics of epilepsy[J]. J Med Genet,2013,50(5):271-279.

[10] Lyseng-Williamson KA. Levetiracetam:a review of its use in Epilepay[J].J Drugs 2011,71:489-514.

[11] 刘文星,丁一,贾艳艳,等. 左乙拉西坦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4):272-274.

Clinicalcurativeeffectandsafetyoflevetiracetamintreatingchildrenwithepilepsyandtheimpactoflifequality

SUNZhihong,ZHOUJun

(Shaoxing Center Hospital,Zhejiang 31203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evetiracetamin treatingchildren with epilepsy, as well as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Method68 cases of children with epileps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of sodium valproat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of levetiracetam.The adverse event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compared by QOLCE.ResultThe total efficienc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18%, tha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0.59%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11.76%,tha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2.35%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0.63±7.02,tha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3.37±5.96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lt;0.05).ConclusionDuring treatment of epilepsy in children, levetiracetam not only has higher efficacy,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higher security features,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significantly, and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 in the future.

levetiracetam; epilepsy; quality of life

孙志宏(1979-),女,辽宁盖县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学

R742.1

B

1672-0024(2016)03-0051-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