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简姿亚
(长沙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系,湖南 长沙410003)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可以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而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于高校而言,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有人曾经说过,一部波澜壮阔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悲壮雄浑的爱国主义乐章,它的主旋律是救亡图存,而苦难、抗争、探索是它的内容。正因于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为了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一份不可替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资源。“05方案”增加纲要课,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近现代史,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可以说,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功能就在于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近现代国情教育,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服务。但是,据调查,真正对纲要课有兴趣的学生并不多,若教师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就课论课,不改革不创新,则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更为稀少,爱国主义教育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纲要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纲要课教学实践,特提出以下四条有效实施路径。
中国近现代是爱国主义发展、升华的重要时期,展现了“近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不了解近现代的历史,就难以完整地领会、把握爱国主义的精髓。而从林则徐、魏源、关天培、海龄、陈化成,到丁汝昌、邓世昌、谭嗣同,到孙中山、黄兴、蔡锷,再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老一辈革命家,近代史上的爱国人物确实是层出不穷,他们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爱国故事感人至深。这些可以说是向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生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材料[2]。而通过介绍英雄人物及其故事,避免了课堂上的空洞说教、言之无物,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拨动其心弦,让其在感动中思考,激发其对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崇敬、对我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景仰,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并使其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另外,教师在讲述过程中,也要注意揭露帝国主义肆意杀戮中国人民、践踏中国土地、勒索赔款、抢掠领土的强盗罪行。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为学生所比较熟悉,可一带而过,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海兰泡惨案”、“旅顺大屠杀”等个案则可重点讲述。通过对近代中国屈辱、爱国历史的回顾,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状况,另一方面则激发起学生奋发图强、立志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爱国激情。
而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应注意“以情感人”,教师须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富有现场感的课堂讲述。应将抽象难懂的文本语言转换为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以再现真实历史、烘托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同时要注意师生互动,适当讨论和评述历史人物。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如李鸿章、曾国藩等,我们要看到其落后的一面,但更多的应是对他们爱国的一面,以及对历史所做贡献的肯定。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采用以探究为主、合作为主、体验为主等学习形式进行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幻灯、影视等手段,再现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人物以及壮阔的历史场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3]而这些素材的寻找,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是很容易实现的。互联网、多媒体上有很多的视频资料,这些视频资料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直观的人物,创造了一个个具体的的历史情境,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塑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营造了一个个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适当运用这些视频资料,可使学生既看到爱国主义,也感受到爱国主义,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实现以境育情、以情育人的目的。
最近几年拍摄制作出的一些影片,如《甲午大海战》、《建党伟业》、《辛亥革命》、《建国大业》等等,都能起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一方面,实践教学方面注意播发这些影片给学生观看,另一方面,课堂上可适当穿插这些影片的视频资料。如在讲述《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时,可穿插《建党伟业》的相关视频,而在讲述《辛亥革命》这一章时,则可适当穿插《辛亥革命》影片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能真实地触摸这一段历史,感受先辈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事迹,并在无形中受到爱国主义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这就是立体化、生动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若是纯理论为主,则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讲授第一章时,本人曾有意识地截取一些《甲午大海战》的视频在课堂上穿插播放,并加以解说,收到良好效果。课后学生反映,他们深刻感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落后之悲剧,也深深感动于那一代人的爱国之激情与壮举,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奋起,既是为国家,也是为个人——因为个人的命运其实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落后国家中的个人岂有尊严可言!
另外,网络上其他一些视频资料,如优酷视频里的《九一八事变》、《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等,都是不错的纪录片。可以说,影视视频资料作为现成的情景式教学资料,方便获取,且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教师应注意进行挖掘与利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文字、照片、图片、歌曲、动画、纪录片、影视作品等多种教学材料融合为一体,做成PPT课件,一是创造了情景式教学氛围,二是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国主义的渗透性隐形性教育颇为成功,这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去年,日本右翼势力抛出购岛言论后,激起各地进行反日游行活动,而一些不法分子冒充爱国青年混杂在游行、抗议队伍中进行打砸抢等活动,严重扰乱了各地治安和正常的抗议活动,对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在此背景下,理性爱国思潮逐渐在网络和社会上兴起。理性爱国论主张通过合理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态度,在不越过法律的前提下表达自身的诉求,爱国绝不是僭越法律的借口。那么,担负着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纲要课课程,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就应该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注意倡导理性爱国,帮助学生理性思考并树立理性爱国理念。
比如,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主义运动,教师在肯定这场运动的历史作用、意义的同时,也应该指出其存在盲目排外的思想和行动、滥杀无辜的暴行,教师应该补充这方面的史料,以使学生看到盲目爱国的负面影响,以引导学生对此运动做出客观、合理的历史评价,并探讨当今社会如何避免义和团式的运动,从而教育学生勿让“爱国主义”变成“害国主义”。又如,在五四爱国运动的讲授中,可以请学生思考与讨论:“火烧赵家楼对不对?”讨论完毕,可以幻灯片形式播放去年一些打砸抢,包括焚烧日产汽车、砸毁日式料理店等野蛮行为,以此来引导青年学生思索正确的爱国方式。我们既要肯定义和团运动等爱国运动的正义性,同时也要通过看到其中的那么一点偏执性。
近些年围绕我国领土的一些国际争端,其实也是近代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所造成的一些后果。一些学生存在偏激心理,比如,有学生认为,日本在近代史上如此侵略我们,现在还宣称钓鱼岛是他们的,中国就不应该和日本友好往来,所以应该抵制日货、销毁日货。对此,教师就应结合历史加以讲授与引导,这对学生正确理解政府的态度与做法是很有帮助的。并应告知学生:其实学生爱国的最好表现当是努力学习、提高和完善自己,最后还可提问学生:在抗议游行中,如果做了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还能算是爱国主义吗?如此,纲要课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温和的、开放的爱国主义观念,为国家培养出宽容的、理性的现代公民”。
“地方文化资源所具有的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化、空间拓展性、素材贴近性、价值导向性等特征,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但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历史、感悟历史,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爱、对家乡和祖国的爱,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完全有利于纲要课的教学”[4]。众所周知,湖南的地方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全国瞩目,若在教学方面加以利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得纲要课程更生动、更直观与更亲切。
可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内容。如讲述《开天辟地大事件》时,组织学生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新民学会旧址参观;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组织学生到岳麓山参观七十三军抗日烈士纪念碑、长沙会战军事指挥所旧址。或者,在课堂上播放如《恰同学少年》、《长沙会战》等视频片段;再或者,在实践教学环节,直接组织学生参观岳麓山,因为岳麓山上有陈天华、禹之谟、蔡锷、黄兴等人之墓葬,有长沙会战军事指挥所旧址、七十三军抗日烈士纪念碑等遗址遗迹,之后还可引导学生探讨“长沙在近代为何能成为革命圣地”这一课题,等等。
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多种多样,本文重点探讨了四种,这四种,本人认为在实施过程中比较有效,当然,其他路径,如开展情景剧演出、主题演讲、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活动,都可以适当采用。限于篇幅,本文不做探讨。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应注重历史和现实的结合。课堂上,应注重联系当今社会现实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以古鉴今”,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把握时代的主题、紧跟时代的步伐。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已经冲击、影响到我国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文化等各个方面,人们,包括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都受到强烈冲击,这对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造成极大的挑战和冲击。《纲要》课教师应该好好利用本课程的优势,抓住重点,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研究有效实施路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1]中宣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1994-09-06(1).
[2]李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10).
[3]卢洪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2).
[4]简姿亚.论地方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融合——以长沙地方文化资源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