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院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时间:2024-09-03

黄丹文 葛建荣 刘学红 陈小萍 陈三妹 张金萍 习 正

(绍兴文理学院 医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校院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黄丹文 葛建荣 刘学红 陈小萍 陈三妹 张金萍 习 正

(绍兴文理学院 医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如何培养适应当前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医学生,是医学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了学校、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共建学科和专业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技能、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等相关课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实习实践不断线,强化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开展案例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强化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教育管理组织、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等措施。

校院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医疗人才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既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求其有过硬的医疗技术。高级技术型和实践应用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与1家直属附属医院、2家非直属附属医院、5家教学医院、6家实习医院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共建学科和专业,构建了校院一体的“2.5+2.5”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前2.5学年(1~5学期)学生在学校完成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学习,后2.5学年(6~10学期)在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完成临床专业课的理论学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扎实推进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一、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对医疗人才的需求

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和《绍兴文理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三个原则,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具有全科医学理念、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和社区卫生工作能力以及较大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一)广泛调研,优化课程体系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新的课程体系中,除了开设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外,新增加了临床思维与病例分析、临床基本技能实训、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等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医患沟通和实践操作能力等;增设医学导论、医学人文学等课程,将人文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设置基础和临床相交叉的课程,如临床营养学、卫生(药物)毒理学等;在专业平台课程中设置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等课程;在专业任选课中设置断层解剖学、超声诊断学和核医学等课程。

(二)以临床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以“2.5+2.5”校院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临床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相对独立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实践教学体系分布于不同学期、不同教学环节,保证了学生在校5年的时间中实习实践不断线,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应用、由单一到综合、由一般到创新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3]。

图1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

(三)加强综合考试,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在成绩评定方面,倡导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采用以能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4],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为促进学生将专业临床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融会贯通,除了单门课程考试外,推行三段式综合考试,即基础理论知识综合考试、临床理论知识综合考试、毕业综合考试等,通过三段式综合考试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学生临床技能培养。通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临床技能、沟通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综合能力。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扎实开展教学改革

(一)完善传统教学方法

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有机融入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结合医学教学的特殊性,以学习团队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任务驱动式教学、微课、翻转课堂、联席授课等教学方法改革,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二)开展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

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教学。如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在部分章节中结合临床病例,提出相关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学生通过知识检索、实验探究、综合分析等使知识点互相渗透、融合,加强理解。

在药理学教学中,按课程内容特点将其整合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布置1~2次案例讨论和1次综合性作业;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编写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查阅资料、结果汇报,最后由教师总结。

在、内科学、外科学、等17门临床专业课程中,充分利用医院教学资源开展CBL教学。教师选择病例,编制导学和讨论提纲,提前1~2周发给学生;学生研究病例,根据导学和讨论提纲预习教科书,上网查资料,然后分组讨论,分享信息和观点;课堂上学生以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启发,围绕病例讲授知识点,最后进行总结。其中神经病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采用“先床边再教室、先病例再理论”的教学模式,学生提前与患者接触,对将要学习的疾病建立初步认识,再回到教室采用讨论方式进行理论学习。

(三)突出临床应用的实验教学改革

在局部解剖学、人体断面解剖学等实验类课程教学中,突出临床应用教学,强调过程考核。课前引导学生通过查询检索、虚拟解剖过程等,制订实验方案,总结提炼与本次实验相关的临床应用点和操作要点;课堂中教师以临床案例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体中寻找与临床应用相契合的关键点,加强各组实验对比,求同存异。在实验中强化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达到了早期接触临床、锤炼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实验中的过程考核,把预习、实验方案设计、制作断面标本并标注结构、寻找临床应用性结合点、发现人体结构异常的意义等作为学生过程考核的评分依据,体现突出临床应用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

(四)构建网络教学互动平台

在省、市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网站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课程“E-learning教学服务管理平台”建设。E-learning教学服务管理平台与学校教务系统紧密集成,教师在系统中开设课程站点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则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在课程站点中可发布课程相关课件、学习资料和课程视频等,与学生互动交流,进行在线授课辅导、在线作业发布和批改,以及在线考试等。目前临床医学专业15门课程已完成网站建设与资源上传,部分课程实现了线上布置作业、测试、批阅与反馈。利用现代化信息交互平台建立课程学习QQ群、微信朋友圈等,如“神经病学Group”,及时推送文字、图片、病例、视频等信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之间搭建互动平台。

(五)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

PBL教学有助于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及协作能力。学院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法进行PBL导师专题培训,在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PBL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遵循“保留+增设”原则,在保留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独立的“多学科整合型PBL课程”,实现了基础与基础、基础与临床、临床与临床、医学与人文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学院调配各种教学资源,扩建和改造PBL专用教室,遴选PBL导师,组建了一支由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教师组成的PBL课程团队,团队教师集体撰写PBL案例,PBL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学生可自主选课,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应扩大范围,以形成对PBL的探索和研究机制。

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加强学生临床技能培养

(一)构建综合实践训练平台

本着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本科实验教学平台的原则,加大对医学实验中心建设的投入,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先后对多个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增设更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室进行了改造,新建改建机能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室(PACS实验室)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中心等。通过几年的不断建设,其功能和布局不断完善。2015年医学实验中心被评为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申报了浙江省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OSCE中心为全国执业医师实践操作技能考试基地和绍兴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操作技能考试基地。同时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临床应用的实验教学改革,将PBL、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进实验教学体系,并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二)完善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2.5+2.5”校院一体化教学运行模式,学校重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不断加大对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建设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把校直属附属医院教学设备的建设纳为学校基本建设的组成部分,两家非直属医院通过学校拨款和自筹教学经费,保证了后2.5学年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目前各附属医院有完善的教学基本设施,均建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图书室、学生宿舍等,为开展专业临床课教学和临床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三)不断强化临床技能训练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加强不同阶段的临床技能训练。在临床基础课阶段,即在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临床技能的初步训练。在专业课阶段,结合国家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的要求,把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急救医学、护理学技术等涉及的临床技能操作,整合为临床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在学生毕业实习前(第8学期)开设此课程,使学生在早期接触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5]。在毕业实习阶段,通过组织学科竞赛,进行临床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训练。在毕业实习中期和毕业综合考试中,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方式,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把模拟考试与临床实践操作考核结合起来,营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模拟环境,为学生毕业后迎接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操作考核打下坚实基础。

四、共建共育,强化临床师资队伍建设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

为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转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开展各种专题讲座,进行各种专题培训,促进教师掌握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观点。组织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医学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参加重要医学教育会议,促进教师树立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和理念。

(二)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培训

医学院在全校率先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重点加强对临床师资的培训。近两年来为了使临床教师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转型,先后举办了“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课堂”“课程整合与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临床PBL的开展”“TBL教学策略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查房、病例讨论、CBL教学”等专题讲座,培训教师1458人次。中心还开展了教学公开课、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学查房观摩和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活动,培养和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如互派教师、联合培养等,与国内外院校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完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全面推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海外进修和国内访学,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和区域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五、构建教育管理组织,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

(一)构建教育管理组织,落实统筹协调机制

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相比,2.5+2.5校院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需要更加突出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作用和参与,是一种学校、学院、医院和系参与的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6]。自从实施“2.5+2.5”校院一体化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构建了由学校教务处统一领导与监管、医学院负责协调与管理为主、各附属医院共同参与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和教学运行机制。重点加强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有效管理。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在已有的《绍兴文理学院课程考核管理条例》《绍兴文理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绍兴文理学院教学工作规程》等制度基础上,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见习教学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学查房、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临床教学管理。此外,统一了临床技能考核项目与评分标准,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习临床技能出科考核管理办法》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育评价与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重教学评价的作用,将教学评价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主要环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教育计划、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评教包括学生评教、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自评,对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评学包括教师评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教师评学重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表现和综合成绩;学习效果考核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校外评价主要是行业专家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学校每年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研,通过对用人单位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电话回访等形式,进行定性评价[6]。全方位、多途径的教育评价与反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结束语

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创新,构建了“2.5+2.5”校院一体化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保障这一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但应清楚的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地方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坚持“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学内涵建设,严格规范教、学、管,不断创新育人机制,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使医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把握机遇,走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8-67.

[2]袁贵会.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创医学教育发展新局面[EB/OL].http:www.gov.cn/gzdt/2011-12/13content,2018605.htm,2011-12-13.

[3]夏瑞明,张金萍,夏国园,等.医学影像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浙江医学教育,2011,10(4):8-10.

[4]汤军.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以泸州医学院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4:12.

[5]刘星,关利新,朱雁飞,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2):154-156.

[6]陈红莲.基于校院合作的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7):32-34.

(责任编辑鲁越青)

PracticeonTrainingModeof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inIntegrationofCollegeandUniversity

Huang Danwen Ge Jianrong Liu Xuehong Chen Xiaoping Chen Shanmei Zhang Jinping Xi Zheng

(Medical school,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s a problem yet to be solved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training mode of clinical medical profession has been explored in Medical Schoo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integ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es and specialty with the joint effort of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health care centers. The mode is designated to first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increase the courses concerning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nd skills, the improvement of capability to negotiate with pati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ractical capacity. Secondly,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ill be innovated to assure the students of consistent chances of practice during their stay in college, thus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clinical skills. Thirdly, the case teaching and reform of student-centered and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will be conducted. Finally, some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linical faculty, conduct the clin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clinical specialty

10.16169/j.issn.1008-293x.j.2017.12.002

R47

A

1008-293X(2017)12-0006-06

2016-11-15

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2.5+2.5校院一体化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改革”(jg2015166);“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社区卫生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g20160168)。

黄丹文(1963- ),女,浙江诸暨人,绍兴文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教育、传染病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