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章人风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章人风
(福建省浦城县石陂中心小学,福建浦城353400)
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具备一定难度的课程,其中的知识点比较分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变得科学而高效,从而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因此,本文研究了一些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从而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启发。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学习非常看重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不容易掌握知识点或是学过后会很快忘记,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提升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而教师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更新教学观念从而改革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从以往传统的单方面授课方式向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时,自身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处于一个发育阶段,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养成一些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学习技巧的掌握,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小具备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更能做到举一反三、快速学习。而要达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学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小学阶段就构建数学学习的高效课堂。一个高效、科学的课堂可以帮助小学生顺利掌握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能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关键不在于教师让学生记住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在于教师要在这一阶段从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的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该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有趣、高效的教学措施加大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感,让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主动地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这样一来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分析自己当前的教学效果,然后优化教学方法,建立一个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最终让小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以及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要传达的数学思想和理念。
当前,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比较传统,没有脱离出以往单方面讲述的教学模式,这就形成了“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听”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无疑会降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不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另外,年龄和认知特点等因素使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困难,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快速转动自己的思维,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这就使数学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高效。
在小学教学中,课堂氛围的和谐性是由数学教师与学生的融洽度决定。亲近的师生关系并不是靠着严格的纪律和挥舞着教鞭“打”服的,主要依赖于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以及师生角色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和谐观之下的融洽师生关系。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改变“尊师重道”的固有思维,从单方面的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改变为师生互相敬重的相互关系。此外,无论是校里还是在校外,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权利等方面时刻保持应有的尊重,努力构建师生民主气氛,实现民主交流,在学生内心呈现出协商式、润物细无声式的融洽关系氛围。从树立学生观念角度来讲,教师要以德育人,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并以知识的渊博度激发学生,在施教过程中,以教学艺术的精湛度和饱满的激情吸引并感染学生,实现和谐氛围下重塑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心理。目前来看,改善师生之间不和谐关系,对打开学生们的情感阀门、形成优异心理素质、调动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有重要促进意义。
数学教学中,空间直观是运用空间中的实物和模型等具有数量和重量以及形状等特性的事物触动学生的大脑活动,引起学生对该事物本身的好奇心,从而依靠好奇心驱动力对该事物的相关案例、数学等问题引发好奇,还能在数学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当中。当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用到空间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如一些耳熟能详的数学基础知识就不需要。直观性的教学方式还能及时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提升课堂学习氛围,可以说,具有直观性的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高效而又实用的教学技巧。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看待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单纯的算式和枯燥的数字教育学生,难免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而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分别将数字与图形、算式与图形去结合,学生的课堂体验就会更具趣味性和直观性。例如,数学教师讲解数字比大小的时候,就能利用图形的方式将直观化的数轴帮助学生理解,哪一个数字大,就利用数轴的方式,比较数字距离原点的远近,距离越远,数字则越大。
西方数学家弗赖登达尔提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和重点时,数学教师应主动结合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此下来,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增加,从而帮助学生在解决数学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教授学生《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别对折角进行比对和观察,在比对时,学生们就能初步体会到角分大角度和小角度,大角度和什么有关,小角度和什么有关,一目了然,非常便于学生理解。紧接着,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吸管将其折为可灵活活动的角,通过角的大小变化,令学生充分体会到角度大小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动脑实践,学生不仅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性,还能在动手又动脑的同时,体悟数学的价值魅力。
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能有效调节并改进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作用,既科学又合理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学的效果。在现代教育中评价发挥主体作用,并以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为主观方向。在自我调节的阶段过程中,按照目标体系,令评价过程变成从学习到对比再到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利于被评对象及时看到自身不足的同时,能及时提高自我,而且利于促进被评对象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以及自我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评价过程,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点,让学生们在进步中体会自我认知的积极性。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客观、公平、公正、全面、真实且有效地评价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因此,运用评价多元化手段教学利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教学方式的提升,在建构有效管理体系的同时,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养成良好习惯,树立好的学风,并提升学习效率及最终学习效果。
一直以来,构建并打造高效课堂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而要做到高效教学,教师就要积极研究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好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展开新章节的教学活动时更多地注意从本章的教学知识点出发联系以往与之相关的旧知识点展开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开始每次的课堂教学前先询问学生一些和以往旧知识有关的问题,了解每个学生对于旧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外小学数学的教材本身就有难度递增的特点,且教材编写之初编写人员就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所以教材的章节设计是按照知识点学习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序的,教材的每个章节都是要依赖上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很容易就可以回溯到上一章节的教学知识点。
比如在教授“乘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讲解乘法前先给学生设计几道加法题,学生在回顾了之前加法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讲解乘法的基础知识,然后进行乘法和加法知识点的对比,帮助学生思考乘法知识是加法知识经过怎样的转变而得到的。教师可以首先拿一些小的玩具或者粉笔,按照每排3个摆出来,一共摆4排,然后让学生计算总的数量是多少。学生在没有学过乘法之前就会使用加法计算。学生计算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展示如何用乘法计算这个问题,从而从加法的计算方式成功转到乘法的计算方式上。这时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乘法公式相比加法公式的简便性,教师就可以顺势给学生讲解乘法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衔接起旧知识和新知识。
小学数学的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互相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首先建立起小学数学各知识点的整体学习流程,这可以有效加强教师在新旧知识转换时的教学效率。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要仔细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根据数学大纲设计整体的教学流程,而教学大纲中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它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串联旧的知识扩展新的知识,不能一味地为学生灌输新知识而不顾巩固旧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旧知识的回顾程度。
比如在学习“物体的周长”相关知识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将课本上的一些定理或公理直接讲给学生听,而是利用以往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出本章节涉及的知识。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而引导的方式就是反复回顾以往学习过的旧知识。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小棍子,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长度的小棍子组合成三角形,然后观察分析并量出三根棍子的长度,带领学生用之前的加法计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以往的知识,更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此外这种方式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旧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设计下一步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点的学习。不仅如此,在后续的学习中也可以回过头来复习这一段知识,做到将整个课本的数学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
教师除了进行课堂的教学活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习题的设计以及批改,在习题的设计中,教师也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点的穿插考查,让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同时巩固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强化小学数学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效果,让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次习题练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实际的解题,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运用。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字的各种运算操作的习题时要考虑到几种运算方式的难易度和先后性,乘法和除法运算比加法和减法运算要困难,所以在习题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加减法的习题,然后再加入乘法和除法的运算习题。这种先易后难的习题设计方式可以让学生逐渐熟悉解题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点的回顾。
教学知识是固定的,但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最简单的教学方式就是传授知识,将课程目标要求的知识如数讲述给学生听。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课程时,教师直接给出各种几何体的相关图形要求学生进行记忆,这种就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第二种就是将教学内容展开,帮助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合作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多个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物体形状。因为看到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学生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尽相同。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不同位置组成学习小组自由讨论思考哪些位置看到的截面是一样的,看到相同截面的同学与物体的距离、角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的物体之间又是否会出现相同的界面等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中的抽象知识,让学生从多角度看待一个数学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迅速理解抽象的数学理念,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需要很强理解能力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所以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升教学效果,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教学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打好基础,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依靠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技巧等等做到举一反三,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始终游刃有余。
[1] 郭伶.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21(26):179.
[2] 张红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探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113-114.
[3] 吴宏.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 林晓余.浅谈基于微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9):169-170.
[5] 季春苗.用发展的眼光看儿童构建生长性数学课堂[J].小学生(下旬刊),2021(08):43.
[6] 颜春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结构性思维的培育[J].教学与管理,2021(32):57-59.
[7] 陈华忠.小学数学“四元五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1(31):21-23.
G622
A
1002-7661(2022)27-0064-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