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单元视阈下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初探

时间:2024-09-03

杨晨露

单元视阈下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初探

杨晨露

(萧山区靖江第二小学,浙江杭州311223)

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非常明确,每篇课文都是为落实语文要素服务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单元语文要素这条主线,找准每篇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上的着眼点和力度,进行梯度教学。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为例,分成“认识、理解、提炼、运用”四个梯度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单元教学;单元语文要素;梯度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在每个单元的篇章页上便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包括阅读和表达这两方面。笔者借助统编本第六单元的教学实践,对同一语文要素在同一单元不同课文中的梯度教学进行了研究。笔者在这里主要研究的是第一个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是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和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其实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一、总览全局定基调

(一)总览全局,了解类似语文要素总体系

落实语文要素,首先得理清它在所有教材中的位置,只有明白它与前后类似语文要素的联系,理清体系之间的承接关系,在教学中才不会有偏差。笔者整理了一至六年级中指向文章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上册“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册“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六年级上册“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六年级上册“借助相关资料,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从以上的梳理中可以知道“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是为下一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做的铺垫。而这两个语文要素又是日后“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先行曲。从“理解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到“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个起点,对于主要内容的概念从这里确立。

(二)细微观察,抓牢本单元语文要素体现之处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再加上一个习作训练《这儿真美》和一个语文园地。根据篇章页的提示,可以确定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河山”,语文要素中指向阅读的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指向表达的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古诗三首》因文体的特殊性,根本没有段落,所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语文要素也就无法在这篇课文里体现了。其它课文语文要素的体现主要在这几方面:

课文一:《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落实这个语文要素的第一篇课文,最直接的呈现就是第5自然段。在第5自然段的旁边有个泡泡提示语,“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第一次出场。

课文二:《海滨小城》

在《海滨小城》这一课中,课后习题的第二题“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直接指向了语文要素。这篇课文的第4、5、6自然段,都是围绕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写的,分别是“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

课文三:《美丽的小兴安岭》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中,每个自然段没有明确的关键语句。课后习题中也没有直接指向这个语文要素。只在选做题“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中有语文要素的体现。

习作:《这儿真美》

在习作《这儿真美》中,要求“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语文园地:

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也有体现,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写的。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学生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词句段运用”中要求是这样的: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

从以上的梳理中可见,整个单元中的这些地方都涉及“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语文要素的落实。

(三)找准定位,统编教材中单元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统编本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从导语到课文,从课文到习作,从习作到交流平台。导语点明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文则贯穿了方法指导,指导落实语文要素;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习作和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则是实践运用。因此,要在这种统一性、整体性、递进方式中切实落实语文要素,落实课程目标。

(四)关注习题,发现语文要素梯度提升

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从课后习题中教师可以把握一节课的重点。本单元中《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习题没有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海滨小城》中明确出现让学生找文章中能帮助他们理解一段话意思的句子。《美丽的小兴安岭》则让学生写一段话,显然需要用上前面所学的“关键语句统领一段话”的方式。习作训练《这儿真美》则是完全让学生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篇文章了。课后习题中,先要学生找,接着学生要会说、会写,从中可以看出对于这个语文要素的落实,是层层递进的。

二、用梯度教学展开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在本单元中,笔者紧抓“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条线,用梯度上升的方式,采取“认识—理解—提炼—运用”的策略展开教学。

(一)第一梯度:认识

作为落实语文要素的第一篇课文,在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关键语句,对“一段话中其他句子都是围绕关键语句写的”有个初步的印象。

1.篇章页上明要素。前面提到《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本单元落实语文要素的第一篇课文。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读读这个单元的篇章页。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个直接的认识,即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关于哪方面的,他们有个一个心理预期,同时明确了学习目标。

2.情境创设助认知。《富饶的西沙群岛》主要从“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第2自然段描写了美丽的海水,第3、4自然段介绍了海底的物产,第5自然段介绍了海岛上的鸟。根据泡泡提示语,学生们可以得知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训练点在第5自然段。因是第一次接触到“关键语句”,笔者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用“总司令”指代“关键语句”,用“小兵”指代围绕“关键语句”写的其他句子。“小兵”听命于“总司令”,围着“总司令”转,从而明白“关键语句”的作用。

教学片断:

1.自由读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得出:鸟的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厚。

3.那作者写这些都是为了说明什么?(西沙群岛鸟很多)

4.用这个自然段中的一句话概括,就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5.原来作者写“鸟的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厚”,都是在说“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也就是说,后面三句话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它就像“总司令”,后面的三句话就是“小兵”,“小兵”要听“总司令”的命令,围着它转。

3.多种朗读提印象。在明白关键语句和后面句子之间的关系后,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例如教师读表示“总司令”的句子,3个学生读读“小兵”的句子。在朗读中,进一步领会关键语句和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

(二)第二梯度:理解

在上一篇课文中,学生对“关键语句”这个“总司令”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但是也仅仅是知道而已,还需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加深理解。

1.复习旧知引新知。《海滨小城》的关键语句体现在第4、5、6自然段。在课后习题中明确地提出要让学生找“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意思的句子”。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过程。先按照前一课的方法,教师引导学习第4自然段,再一次复现“总司令”和“小兵”,帮助学生加深对“关键语句”和“总分”构段方式的理解。

2.支架创设促理解。《海滨小城》第5、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非常明显,构段方式也与第四自然段是一模一样的。前面教师扶学第四自然段,已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支架。这里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仿照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模式,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

教学片断:

1.模仿第四段的学习,自主学习五六段,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波浪线”画出来,词句“==”画出来。

2.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单

我发现这一段的关键语句是________,这句话帮助我理解了整段话的意思,有________的特点。

我阅读了第_____段,最喜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我感受到________。

(三)第三梯度:提炼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围绕“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这两个特点展开对小兴安岭的描写。也就是说,整篇课文是围绕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写的。显然,这段话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但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关注点在一段话,而不是像这样的整篇课文。所以教师要关注的,仍然是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

1.结合语段试提炼。这篇课文不像前面两篇课文有明显的关键语句,那又该如何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具体分析文本发现,文章的第2、3、4、5自然段,粗略看上去没有一个关键语句,但是其实都是紧紧围绕一个意思在写的。例如第2自然段,作者写了春天小兴安岭的树木、小溪、小鹿,“树木抽出枝条,小溪潺潺流动,小鹿散步喝水”都是为了凸显小兴安岭春天的生机勃勃。引导学生理解这三处景物展现出来的都是小兴安岭春天的生机勃勃。用加关键语句的方法巩固前面所学。但直接加关键语句,有点难度。

2.结合习题再提炼。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习题中有一道选做题“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在前面学习课文时,已经明确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而且每个自然段都抓住了那个季节小兴安岭非常有特点的景物。学生通过这个小练笔将学到的框架结构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是从理解到运用的一个体现。

3.交流平台总结方法。交流平台再一次将前面所学的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明确什么是段落的关键语句;了解关键语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语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提炼出“围绕关键语句写一段话”的写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准备。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借助微课,如“前几节课,我们领略了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小兴安岭的美,作者在介绍时运用了关键语句,帮助我们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其实关键语句的位置并不唯一,不仅出现在开头,还有可能出现在中间和末尾,你能挑战一下,寻找视频中的关键语句吗?”

第6课《秋天的雨》,关键语句在段的末尾。“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秋天的雨,藏着这么多好闻的气味。”第15课《搭船的鸟》,关键语句在段的中间。“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关键语句在段的开头。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拓宽学生对关键语句的认知,也为接下去的习作做好了铺垫。

(四)第四梯度:运用

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也已经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写一段话。由点及面,由段到章,在习作训练中,学生就可以将前面所学的方法都运用起来了。阅读与表达相辅相成,笔者认为本单元中的这两个语文要素也是互相成就的。只有在阅读中明白学会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才能在习作中将其运用起来。同样的,在习作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方式。

三、关注细微夯基础

(一)基于学情调整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当根据学生当时的学情适当地调整,根据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如果在前一课中方法掌握不够,那么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再加以指导,适时采用思维导图和搭建支架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二)主线支撑,支线并进

语文学习不是单一的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文本的个性化规定了教学的个性化。教学中,教师的确需要关注到单元语文要素,但是每篇课文的教学中,不仅仅只有单元语文要素这个主要目标,还要关注到每篇课文的个性目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将单元语文要素作为重要的一环,其他目标齐头并进。

总之,单元语文要素不是靠一篇课文的学习就能落实的。这是一个逐层递进的过程,每篇课文,每个单元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前一篇课文是后一篇课文的铺垫,后面课文是前面课文的总结。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提炼,从提炼到运用,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语文要素这条主线,梯度教学。

[1] 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2):7.

G622

A

1002-7661(2022)27-0073-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