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宣汉:富在山水田园间

时间:2024-04-24

本刊记者 潘兴扬 文/图

宣汉:富在山水田园间

本刊记者 潘兴扬 文/图

转眼间,四川省宣汉县已经走过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第六个年头。

放在以前,谁也不会想到,在四川东北部的边缘、大巴山南麓的山坳里,“七山一水两分田”、挂着贫困县帽子的宣汉能有这样的成绩。西南地区玉米单产和整建制高产创建纪录带来的欣喜还未过去,奔跑的宣汉又继续创造着新的成绩。

鲍鱼菇成“潮”菜

这几年,在宣汉的平常家庭或大小餐馆的饭桌上,鲍鱼菇成了最“潮”的特色菜。

原来,经过从无到有的数年时间,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宣汉县传统农业的转型产业,是当地现代农业标志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就2013年的情况来说,宣汉全县食用菌产量已达到1.7亿袋,产值达13.2亿元。

几年前,宣汉食用菌产业发展上还是空白。县里组织专家调研,发现当地有着发展食用菌产业所需的季节、气候资源优势。先后历经了启动产业、示范产业、提升产业、强推产业等台阶,目前,宣汉县已发展成为四川省食用菌产业培育县之一,当地的“黄金木耳”和“老君香菇”还成功申报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在距离县城18公里的地方,宣汉县打造的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已经成了规模,园区距离达陕高速路口仅3公里,便捷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吸引了众多投资商的眼球,已有10余户入驻业主。

川东莲乡

走进现代食用菌产业园鲍鱼菇示范基地的一个大棚,只见地面上整齐排列着一排排黑色的菌袋,专门用来培植鲍鱼菇。每到鲍鱼菇的盛产期,棚里就会有工人从清晨开始不停地劳作,将已经成熟的鲍鱼菇采摘收获。一位兼职采菇的农妇告诉记者:“大棚内有10来万菌袋,一个季节的生产周期里,这样的大棚估计要收20来万斤鲍鱼菇。”

农业科技是坚实后盾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为了更好的服务园区业主,在宣汉食用菌园区已建成的核心示范区中,食用菌研究所已悄然成立,据了解。产业园里食用菌主导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都是先在这里进行,然后实施推广。目前,研究所已为宣汉成功培植了茶树菇、杏孢菇、鹿角灵芝等数个新品种。

此外,为配合宣汉县玉米的广泛种植、节约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菌研所还研究了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即灵芝套种玉米。“利用玉米生长造就的阴湿环境为灵芝服务,同时,灵芝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也可以很好地促进玉米的生长。”

近年,宣汉县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采取“引进业主住基地,引回能人创基地,引领企业联基地,引导专合投基地”的建设机制,成功打造了以双河镇为核心的万亩食用菌示范基地,它与漆碑乡为核心的万亩富硒茶示范基地、庙安乡为核心的万亩脆李示范基地、东镇乡—胡家镇万亩常年蔬菜示范基地并称为“四个万亩亿元产值示范带”。

一个基地一个特色,一个特色一条致富路。宣汉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产业集聚,造就了全县近百个蔬菜、脆李、食用菌、茶叶等千万元产值专业村。

仅就2013年而言,宣汉不仅保证了全县粮食56.2万吨的总产,更新发展了食用菌5000万袋,实现产值3.6亿元;种植白肋烟3.5万亩,收购9.2万担;发展中药材2万亩、茶叶5000亩,漆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水果产值达1.7亿元;出栏生猪88.4万头、肉牛8.8万头,存栏蜀宣花牛5万头,实现畜牧产值27.5亿元;培育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2个,实现劳务收入33.5亿元。

小村的变迁

农业大丰收,也让宣汉的山水变了样。看着遍山的茶树和脆李,塘沟里的藕荷与肥鱼,“奔跑”着的宣汉人又有了新点子。

宣汉县农业局的职员回忆说,刚到明月乡宣布县里规划的时候,老百姓还觉得莫名其妙,可谁又能想到,经过四个月的时间,一个普通不过的小乡村竟将“川东莲乡”的蓝图变成了现实。

“从传统农业到特色产业再到休闲农业的三级跳,是宣汉融合一三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2014年以来,宣汉县农业局通过加快城区、园区、景区“三区”建设,大力实施“一个产业一个示范园”的农业发展思路要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支撑,创新农业园区建设机制,率先在明月乡开展“川东莲乡”建设。目前,明月乡基本形成了以3000亩莲藕、500亩脆李为主的农业产业,打造了罗子井、鼍龙头等主要观光景点,又以小天桥、任家院子展示新农村风貌,呈现了一个集“产村相融、农旅结合”为一体的特色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

“米盐花海”变公园

除明月乡以外,下八镇的“米盐花海”也是紧扣宣汉县 “三区”建设要求,深化“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理念的又一典范。

置身于“米岩花海”的芬芳之中,处处能感受到大自然纯朴的田园气息。白天,随处可见的是工人在修枝除草,或是村里的向导在向游人介绍自然与人文风景;夜晚,劳作了一日的村民歇息下来,或散步或乘凉,和谐美好的幸福新村图景,便日日在米岩村里上演着。

位于下八镇西北方向的米岩村,背靠着的是浸沐宗教文化的宣汉四大名山之首的文山,又坐拥风景秀丽的漏米岩,碧波荡漾的前河环绕其间,是个秀山秀水的地方。

下八镇结合米岩村的区位优势科学规划,提出了“百里花海、千户新居、万亩林果”的发展思路,引起了县里的重视。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村民自愿进行的土地流转,米岩村的土地集约开发起来。随着旅游景点的打造,村民既获取了土地流转的资金,又有了新的就业岗位。原先单单在田里赚钱的村民,纷纷选择开设农家乐、小卖部,收入渠道一下子拓宽了。

经过一年的打造建设,“米盐花海”已由原来单纯的苗圃农园发展成集乡村旅游、婚纱摄影、影视外景为一体的多功能林博园。占地面积3000亩的花海由丹桂、紫薇、海棠、腊梅、樱花、红叶李、红枫、红梅等十余个花苑组成,花木总量超过22万株。据估计,米岩花海每年接待游客将超过1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超过5000万元,可以有效带动周边村落8000余村民的增收致富。

下八镇党委书记赵小军说:“下一步,我们计划拓展园林功能,挖掘文凤山厚重的文化、漏米岩的传奇及向家坝的人文资源,建造游购娱一体的农旅产业园。”

近年,宣汉加大对乡村旅游扶持力度,一改之前把规划编制停留在县上的惯性思维,重视乡镇旅游产业规划,先后编制了庙安瓜果之乡、下八米岩花海、东林城郊旅游片区、明月川东莲乡、大成-双河香炉山宗教旅游体验区、清溪红色旅游片区的旅游规划设计;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程,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投入旅游创业之中,近万人实现了增收。

秋季的宣汉县新城区,巴人大道两侧的银杏树独具风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