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杨 帆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国内学界关于美国南部城市史研究综述
杨 帆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城市史是国内美国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南部城市作为美国城市发展中的后起之秀,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国内美国南部城市史研究成果斐然。本文按照三大时间阶段,即美国内战前、内战后至20世纪30、40年代以及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阳光带”崛起时期,对近三十年来我国学界的美国南部城市问题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围绕我国学术界关于美国南部城市问题研究现状加以简要评述,以期能为国内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美国南部;城市化;阳光带;研究综述
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美国南部*关于美国“南部”这一区域概念,美国学界有种界定。本文采用美国人口普查局界定的“南部”区域,包括亚拉巴马、阿肯色、佛罗里达、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田纳西、得克萨斯、弗吉尼亚、特拉华、马里兰、西弗吉尼亚等16个州。因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美国南部这16州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城市发展中,都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因此,这种说法“最具权威性、并被学术界普遍认可”。参见王旭:《美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与比较》,《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城市在美国城市发展史上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然而,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南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并后来居上超越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成为彰显美国城市化水平的重要代表。中国的美国城市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王旭、王洋:《中国的美国城市史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 2011年第1期。但从研究区域看,有关美国南部城市的研究还相对落后,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值得欣喜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这个领域,并涌现出了一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按照三大时间阶段,即美国内战前、内战后至20世纪30、40年代以及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阳光带”崛起时期,对近三十年来我国学界的美国南部城市问题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众所周知,美国的城市化,尤其是南部城市化在内战结束以后尤其是在19世纪末期才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因此,国内学界对该时期南部城市化问题并没有给予重点关注。王旭在国内第一部美国城市史专著《美国城市史》中认为,美国内战以前南部的城市化可以称为“商业城市化”,商业发展状况在南部城市化诸因素中居主导地位。这种商业城市化是受美国三大专业化区域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另外,王旭还对内战以前南部早期的城市的性质做了分析,他认为,南部大中城市在建立之初,并非典型的工业社区,也不是工业城市,只是在南部内陆农业区分布着一些小型的工业城镇。而这些工业有些是服务性的,有些是原料加工性质的,“在南部经济中无足轻重,不影响城市化的性质。”*王旭:《美国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98—100页。由此可知,美国南部城市化在起源阶段明显有别于北部的诸如芝加哥、匹兹堡等以工业化作为城市化动力的模式,指出了南部城市化与其他地区城市化的不同的特点。
在对南部城市化的动力因素分析方面,国内学者从多个层面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南部作为美国的“棉花王国”,其种植园经济模式对美国城市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何顺果深入地探讨了南部种植棉花对南部经济的重要作用,并对种植园的类型和结构、奴隶制的性质及特点等进行了研究。*何顺果:《美国“棉花王国”史:南部社会经济结构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黄虚峰也在其著作中写到美国南部城市与棉花的关系。她认为,在南部“棉花显示了它‘王’的威力”,可以说“棉花种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最后城市就建在哪里”。*黄虚峰:《美国南方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研究(1877—192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1页。王旭认为,铁路交通条件的变化是造成南部城市化进程缓慢的重要因素。他指出,随着东西铁路的发展,西部产品逐渐直接东运,而不再取道南部,这使得南部在密西西比河航运必经之路的这种地位日益衰落,导致南部城市发展缓慢。同时,南部城市之间没有形成城市体系也直接阻碍了南部城市化的发展。*王旭:《美国城市史》,第101页。梁茂信从人口迁徙的角度分析南部城市化缓慢的原因,认为“奴隶主因担心自由流动人口的增多不利于对黑奴的管理,因而想方设法限制包括自由黑人在内的人口迁入,对迁入的外来移民采取了排斥的态度。”*梁茂信:《都市化时代——20世纪美国人口流动与城市社会问题》,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8页。除了因为南部奴隶制的制约之外,南部“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生活环境差”等因素也导致外来移民也不愿意迁入南部,影响了美国南部的城市化进程。*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由上述研究可知,影响美国南部早期城市化的因素非常的广泛,学界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仍需不断加强。
内战结束后到20世纪30、40年代是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并最终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因此,国内学界关于内战后美国南部城市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美国通史》(六卷本)的第三卷《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中开辟专章论述美国的城市问题,指出内战后南部城市化的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其原因在于“南部投资环境差,战后重建需要时间,而且铁路很少,工业化迟迟难以展开”。*丁则民:《美国通史: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8页。《美国通史》第四卷中,余志森也认为美国南部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相比速度明显缓慢和滞后,总体水平较低。但同时又指出,南部城市化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并富有特色”,一些城市兴起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也令人刮目相看,例如,伯明翰被誉为南部的“匹兹堡”,是在内战以后工业发展年代兴起并逐渐成为美国南部的钢铁中心。*余志森:《美国通史:崛起和扩展的年代(1898—1929)》,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7页。
更值得欣喜的是,在老一辈美国史专家研究的基础上,中青年一代美国史学者关于内战后南部城市化发展有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王旭认为,内战之后随着南部重建的完成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南部的投资建厂和铁路的铺设为南部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必须注意到,南部城市在北方的影响和控制之下,发展仍然“缓慢而畸形”。首先,美国南部城市化的速度以及水平与全国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其次,城市化的主导力量仍是商业贸易,城市化与工业化未构成相互依存、同步发展的关系;最后,南部城市之间联系少,尚未构成城市体系。*王旭:《美国城市史》,第102—105页。黄虚峰认为,南方城市真正加速度发展是随着南方工业化开始而开始的。南方城市集中在铁路沿线,对农业和铁路的依赖胜于对工业的依赖。因为该时期南方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为“商业和农业服务”,城市多为南方农产品和北方工业品的集散地,这一功能决定了南方城市的布局特色。*黄虚峰:《美国南方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研究(1877—1920)》,第179—181页。梁茂信则从移民和人口流动角度对这一时期的南部城市化发展动因进行剖析。他认为,“分析美国的城市化,不能不涉及外来移民。如果没有外来移民,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就会推迟几十年。”*梁茂信:《都市化时代——20世纪美国人口流动与城市社会问题》,第128页。内战后,工厂中近似于奴隶制的管理方式和法律上的种族隔离政策,不仅削弱了南部对外来移民的吸引力,使南部不仅无法分享1860—1920年移民潮带来的利益,同时还导致了人口的外流,“人口的流失,加上南部因担心受北方的控制而不愿接受其投资,从根本上制约了南部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胡锦山和陈奕平分别在自己的论文中讨论了黑人迁移对于美国南部城市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无论是内战后黑人从南部迁移到北部和西部,还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黑人从南部农村迁移到城市,都对美国南部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胡锦山:《1940年——1970年美国黑人大迁移概论》,《美国研究》 1995年第4期;胡锦山:《美国黑人的第一次大迁移》,《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陈奕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十年代美国黑人大迁徙运动》,《美国研究》 1999年第4期。
对美国内战后南方典型城市发展的探讨也是这一时期南部城市史研究的特色。《美国通史》第四卷中简单论述了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佛罗里达的城市化与其旅游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南方地区中颇具特色,而得克萨斯州的城市化则是在石油开采的推动下进行的。*余志森:《美国通史:崛起和扩展的年代(1898—1929)》,第37—38页。马小宁以迈阿密为个案,勾勒了迈阿密城市发展的脉络,透视了旅游业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并且探讨了旅游业和迈阿密城市化之间的关系。*马小宁:《历史的崛起:美国南部城市迈阿密经济腾飞研究》,《湖北社会科学》 2010年第4期;马小宁:《旅游业与城市经济——以迈阿密为例》,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学界对旅游在城市化中的作用已经开始了研究。美国学者穆林斯提出了旅游城市化的概念,分析旅游业发展对风景优美地区的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P.Mullins, “Tourism urbanizait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rch, Vol.15, No.3, 1991,pp.326-342.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就是说,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主要驱动力,但国内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的缺乏,仍需不断加强。
长久以来,美国南部的城市化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但20世纪60年代起,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到1980年城市人口已达67%。因此,可以说“‘阳光带’的崛起,就是‘阳光带’城市的崛起”。*王旭:《美国城市史》,第266页;王旭:《有关美国经济重心西南移的几点认识》,《兰州学刊》 1990年第4期。“阳光带”崛起的原因也成为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联邦政府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王旭认为,由于“阳光带”的大部分地区在国防工业布局上具有地理上的优势,成为国防工业的理想场所,进而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城市化。*王旭:《美国城市史》,第265—268页。高嵩探讨了美国联邦政府国防支出与南部发展之间的关系。她认为,在1950—1970年间,美国联邦国防支出“在区域上呈现出由东北部和中西部老工业区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的态势”,进而促进了西部和南部城市化的发展。*高嵩:《1950—1970年美国联邦国防支出在南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王岽兴从政治层面分析南部各州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了政府政策对城市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州和地方政府及一些个人吸引外资来本地投资以及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则更加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王岽兴:《新政与美国南部的社会变迁》,《求是学刊》 2005年第2期。
政府政策在推动城市化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美国南部“阳光带”地区和城市的崛起还存在着一些其他必不可少的因素,例如技术更新、商业发展、人口流动等。王旭指出,南部和西部的工业部门大量采用新兴技术,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美国人口的老龄化也是阳光带城市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退休人员离职后,多半迁往气候宜人、风光秀丽的‘阳光带’城市安度晚年。”*王旭:《美国城市史》,第270—271页。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市养老功能是否优越也成为城市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美国南部的阳光城市来说,“能源费用低廉、劳动力价格合理、人口不过度拥挤、污染较少、税收负担轻等等对人们都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而这些在东北部和中西部是不具备的,相形之下,人口和资本必然向‘阳光带’移动”。*王旭:《美国“阳光带”城市的崛起述评》,《世界经济》 1990年第12期。郭尚鑫认为阳光带城市的崛起还得益于6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迅速国际化。*郭尚鑫:《二战后美国“阳光带”城市的崛起及历史作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黄柯可从人口和资本流动的角度出发,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从东部向西部和南部的推进,基本与人口的流动同步。前者是后者的动因,而后者又加快了前者的步伐。*黄柯可:《人口流动与美国城市化》,《世界历史》 1996年第6期。而对此问题有着深入研究的梁茂信则认为南部经济、城市飞速增长,除联邦政府投资的带动之外,还得益于联邦移民政策的放宽;当地由宗教信仰带来的人口较高的自然增长率;还有各州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低税政策对资本、人口的吸引以及南方舒适的环境等。*梁茂信:《当代美国的人口流动及其区域性影响》,《世界历史》 1998年第6期。
城市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城市管理者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国内学者也开始尝试对美国在应对城市化问题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余志森在《美国通史》第四卷《崛起和扩张的年代》中论述城市市政体制改革时,已简单涉及南部城市加尔维斯顿的新型市政体制“委员会制”。*余志森:《美国通史:崛起和扩展的年代(1898—1929)》,第277—299页。邢佳佳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加尔维斯顿首先采用的新型市政体制“委员会制”给予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剖析。*邢佳佳:《城市化与美国市政体制改革》,《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王旭还认为西部和南部新兴地区纷纷采用的CAO制(Chief Administrative Officer,CAO)有助于美国市政体制更趋完善。*王旭:《美国三大政体制的历史成因与内在运行机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除此之外,有关黑人与美国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问世。黄虚峰从美国南方角度探讨黑人与城市关系,分析了黑人社区在推进南部城市化中的作用,同时也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影响。*黄虚峰:《美国南方黑人社区的自我建设(1863—1920)》,《历史教学问题》 2005年第6期。我国学者对城市社会问题的治理也给予了积极地探索。朱榕以美国田纳西州约翰逊市为个案研究,试图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上发现突破口,挽救中心商业区的衰败。*朱榕:《中心商业区的区位变更——美国田纳西州约翰逊市实例研究》,《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年第2期。另外,孙群郎和李艳玲分别在美国内城街区的绅士化运动和城市更新运动的论述中,涉及美国南部州或南部城市如费城、巴尔的摩、亚特兰大、佛罗里达等区域中心城市的改革。*孙群郎、常丹丹:《美国内城街区的绅士化运动与城市空间的重构》,《历史研究》 2007年第2期。李艳玲:《美国城市更新运动与内城改造》,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2000年。
此外,国内学者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韩宇以北卡罗来纳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为例,研究了南部城市正在经历的独特的创新型高技术发展道路。*韩宇:《独特的创新性城市发展道路——美国奥斯汀和北卡研究三角地区高技术转型研究》,《世界历史》 2009年第2期。美国以科技为动力的城市化模式,或者说高新技术城市的兴起代表了美国城市化的新阶段,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孙群郎针对20世纪美国的大都市区出现的政治碎片化现象,研究了迈阿密大都市区的政府体制改革。他认为,迈阿密的联邦制双层大都市区政府是“传统区域主义时期的典型代表”。*孙群郎:《迈阿密双层制大都市区政府的成立及其治理成就》,《史林》 2015年第1期。此外,孙群郎还指出,马里兰州运用“优先资助区法”和“乡村遗产法”来应对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认为这一特征的优点“在于减少了地方政府的抵制,但不足是缺乏强制性的管制机制,政策不能得到有力的贯彻执行,导致其效果大打折扣”。*孙群郎:《美国马里兰州的精明增长政策》,《世界历史》 2015年第2期。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美国南部城市问题的研究已近三十年的历程,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这一研究领域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我国南部城市史的研究存在明显的断层,对于不同时期美国南部城市史的研究分布不均匀。在一些重要的时段,南部城市史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学者足够的关注。比如美国内战、一战、二战期间等等。学者大多关注的是政府在战争期间对于南部的种族政策,却并没有真正考察美国南部城市在战时的发展历程。其次,在分析南部城市发展的原因时,学者们往往强调政治、经济等因素的重要作用,忽略了从社会史的角度去考察和审视。
其次,关于南部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分期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城市是工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载体,美国工业化发展和南部城市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但“严格来讲,工业化不等于城市化,”*梁茂信:《都市化时代——20世纪美国人口流动与城市社会问题》,第124页。因此不能将美国南部工业化的分期套用在城市化分期问题上。况且南部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商业是促使南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而南部城市大概在20世纪50、60年代才最终完成了城市化。可以说,南部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因此,很难将南部城市化的进程按照工业化发展的几个时间进行划分。
最后,和美国学界相比,国内学界对美国南部城市问题的研究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由于受到英文原始材料、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对美国南部城市问题的研究无论从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还是研究人员的构成与数量上,都望其项背。因此,国内学者应该注意吸收美国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大量翻译、引进国外优秀研究著作,同时还应加强与美国同行的学术交流。此外,城市史研究在本质上属于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因此除了运用历史的方法研究之外,还需要从多学科、甚至跨学科角度上去进行综合考察,否则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今后国内学界应综合运用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尽快确立我国美国城市史的研究体系。
(责任编辑:冯 雅)
2016-12-20
杨帆(1985-),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A
1674-6201(2017)01-0102-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