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地龙”到“天龙”:儿童成长的隐喻叙事

时间:2024-09-03

□文│李学斌

龙真的存在吗?它为什么会飞?传说中地龙是如何变成天龙的?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异常重要。因为借助于对这些秘密的探寻,不仅真实的生活会向儿童敞开门扉,而且深藏不露的精神力量也开始熠熠闪烁。冯与蓝的儿童小说《挂龙灯的男孩》(明天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从“地龙”到“天龙”的心灵升腾轨迹。

故事新鲜好读,意味深长。因父母离异,又寄人篱下,9岁男孩陆弘真孤僻懦弱,郁郁寡欢。一个偶然的机会,爷爷向他讲述了小镇的历史,从此,“地龙”和“天龙”的秘密成了引领他前行的光亮。经历了重重磨砺后,元宵节那天,陆弘真听从内心召唤,义无反顾攀上高塔,挂起了龙灯……

与当前市面上众多儿童校园小说不同,《挂龙灯的男孩》显示出两方面特质。首先,题材内容上,作为一部融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与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儿童成长小说,其“历史事件”“民俗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通的内容结构不仅表现了童年的广度与深度,而且还彰显了童年的社会影响与文化内涵;其次,表达方式层面,作品通过经久流传的地龙传说、龙灯民俗,以及对小镇历史的回顾性描述,在隐喻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同时,从儿童视角表征并阐释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抗争意识、进取精神。

不仅如此,作为儿童小说,《挂龙灯的男孩》还表达了童年成长的三层意涵。

环境与成长。小说里,9岁男孩陆弘真的成长环境颇为黯淡。父母离异,寄人篱下。唯一的朋友转学了,最疼爱他的爷爷卧病在床……此时,寻找“地龙”表面上是陆弘真践行与秋良之间的约定,实际上是他重建生活信心的自我救赎。这无疑是男孩心灵成长的必经之路。小说里,对“地龙”的执着探寻表征着陆弘真的自我探寻,而陷入班级“恶童”的骗局则隐喻着磨难与历险。故事里,也正是这样的挫折和磨砺,激发了陆弘真的勇气,让他苦闷反思后,最终获得了心灵的顿悟与新生。

愿望与成长。对于生命而言,愿望、梦想是情感的催化剂,是心灵的永动机。小说中,陆弘真本是个软弱、自卑、隐忍、胆怯的男孩。家庭中,对姑父的粗暴忍气吞声;学校里,对“恶童”的欺侮逆来顺受。他一直活在爷爷的羽翼下、秋良的影子里。可是,敏感与自尊也让他时时心有不甘。于是,他一直试图通过对“地龙”和“天龙”的探求,修补情感的缺漏,获得生活的信念。这是一个孩子面对生活的主体性体现,尽管还显得稚嫩,但其中却蕴蓄着弥足珍贵的信念与勇气。故事最后,陆弘真也正是在知难而进、矢志不移的行动中,体悟到心灵的震颤、情感的激荡,最终实现了精神上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张扬。

责任与成长。小说中,“寻找地龙,解开天龙的秘密”一开始只是9岁男孩出于好奇心、探究欲的本能心理、朴素愿望,还谈不上对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可是,当好朋友秋良转学、爷爷生病、爸爸要带他离开隐牛镇等生活事件接踵而来后,男孩此前的愿望已经从小孩子无足轻重的游戏,演变成男孩“自我救赎”的精神支撑。从与秋良的离别约定,到为爷爷的病情祈福,再到登塔挂灯……一路走来,陆弘真不仅体味到了亲情的温暖、信念的力量,而且懂得了行动的意义、生命的责任。这是男孩面向生活的自我实现,更是童年生命“化茧成蝶”后的自我发现与精神超越。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以为,小说通过男孩陆弘真从孤僻、落寞、胆怯、逃避,到热忱、坚定、自信、果敢的形象转变,在生动勾勒出儿童精神成长轨迹的同时,也清晰呈现了中华文化流淌在民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