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图书馆: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

时间:2024-09-03

文/郑芳梅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源泉。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化、商业化、标准化、流行化的趋势使得我国多样化的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趋同与消失的严峻挑战。因此,探索各种有效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图书馆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引领文化四个方面找寻有效的具体路径。

一、从人才培养的视角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为其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而要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提是要培养有这种意愿的人,只有人人愿意并懂得如何保护和利用,才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1.对馆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其保护和利用技能

高校图书馆要承担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首要的是有一批喜爱并懂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技术馆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知识竞赛,开展讨论交流、组织实地考察等活动来培育馆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愿与技能。当馆员热爱并了解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才能有效地对本地相关遗产内容进行收集、整理、编目、建档,也才能积极地向读者推介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推动非遗的保护和利用。

2.对读者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其保护与传承意识

作为高校的信息窗口,高校图书馆每天迎接着大量来来往往的读者,应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源优势与服务经验对读者进行宣教。首先,可以图片展示、图书推荐、读书竞赛、专题讲座、实物陈列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对读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其了解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对它们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其次,可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网络的便捷性进行宣传教育,比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线数字库,使广大师生在鼠标点击之间方便快捷地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再次,可利用本馆建筑格局,在装饰与摆放上营造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教育的氛围,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艺术魅力,寓教育于日常学习及生活之中。[1]

二、从科学研究的视角

不论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身来说,还是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要的技术、方法而言,都需要学术研究的支撑。而高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开展科学研究,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对科研的辅助作用来推动对非遗的保护和利用。

1.整合资源,为教师科研提供便利

高校是人才聚集之地,从事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信息机构,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对图书信息采集、加工、整理的资源、技术与人才优势,为高校教师及有关专家从事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文献信息发掘、整理、咨询等服务,并为其申报国家及地方科研课题提供有效的帮助。[2]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报告厅,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推广,从而进一步激发其他研究人员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域。

2.主动参与,对非遗项目进行研究

尽管高校图书馆不是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但其在当前非遗的保护工作中,可以也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对非遗的科学研究工作。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系统馆藏资源,密切结合各地非遗保护事业的需要,确立研究主题,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展研究活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传承、利用、研究、开发等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创造条件,鼓励专家学者对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题调查研究,从而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指导作用。这样做既可以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力量,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学术研究能力。[3]

三、从服务社会的视角

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学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保障之外,还肩负着为当地政府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与决策咨询的社会职能。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保存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更要设法加以科学利用,使其能够服务于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事业的需要。

1.面向社会开放馆藏,推进非遗保护和利用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应该打破那种高校图书馆对于珍贵的典籍、资料不准外借,不准复印,“保”而不用的做法,逐步由封闭式办馆转向开放式办馆。特别是地方性高校图书馆,更要打开馆门,为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2.服务社会释放功能,推进非遗保护和利用

除了提供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社会工作中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可以在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建设等方面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与鉴定、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训学习、地方传统节日庆典以及文化传承活动等方面提供服务。[4]事实上,许多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对本地区民间文化熟悉的馆员与地方有关机构进行合作研究或者协助有关部门通过实地考察,并运用摄影、录音和存档等方式收集、记录、整理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信息。高校图书馆协助地方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既是其业务功能的充分释放,也是其服务平台的有效拓展。

四、从引领文化的视角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保护、传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与资源窗口,对于保护、传承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这说明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建构资源数据文库,为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夯实基础

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地方文献馆藏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科研教学方向,制定适宜的收集收藏重点和保存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地方文献。同时,为了实现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建立区域性数字图书馆,有效地整合本地区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保存体系。

2.举办非遗节庆活动,为传播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平台

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其既是文化资源汇聚之地,又是学生读者常去之地的特点,开辟固定视窗陈列与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如刺绣、剪纸、布艺、编织等,让读者在耳濡目染中深化认识,增强保护意识。还可以利用地方民俗文化节庆日,邀请“非遗”传承人来馆举办展示、展演活动。这一方面可生动地向师生展示地方丰富的民间文化和艺术;另一方面在传承人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参与制作和学习,可以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加入到“非遗”保护与传承行动中来,从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从高校图书馆这个视角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只有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高校图书馆的职责以及高校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构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路径。

[1]杜宁.高校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J].图书馆学刊,2010(12)

[2]佘志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10)

[3]康延兴.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J].图书馆建设,2005(6)

[4]王云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J].图书情报工作, 200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