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赖若愚工会理论——中国工会思想史的重要里程碑

时间:2024-09-03

欧阳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市100048)

赖若愚工会理论
——中国工会思想史的重要里程碑

欧阳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市100048)

赖若愚在恢复、发展李立三“维护”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党与工会关系”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在中国工会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不仅推动了当时的工会实践,而且对今天的工会工作仍有重大现实意义。

赖若愚;工会理论;党与工会

当前是我国劳动关系矛盾的凸显期,工会在维权过程中遇到一系列急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此时认真回顾、研究赖若愚的工会理论,会对我们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赖若愚主持全总工会工作期间,工会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这时期工会工作之所以能出现较好的局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客观环境的需要,一个是工会主观的努力。

五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高潮时期,1956年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后,敌我矛盾开始下降,由官僚主义造成的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学生罢课,工人罢工事件时有所闻,且呈明显上升趋势。这种局面,需要工会更多发挥维护、监督和协调的作用。而在另一方面,这时期又是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发展的较好时期,党的八大是这种民主的突出标志。这种宽松的政治环境,也为工会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从主观方面讲,赖若愚对工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贡献,亦为非常关键之因素。赖若愚是继李立三之后,又一位社会主义时期工会战线上杰出的理论家和领导人。他一方面能从事组织和领导,另一方面又能从事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赖若愚刚到全总时,正值一次党组会批判李立三。他是支持对李立三的批判并支持“生产为中心”方针的。主持全总工作后,他搞得最多的是组织劳动竞赛,维护职工利益则提得很少,这正是“生产为中心”方针的具体体现。当时,生产形势很好,工人干劲很大,工会在生产中也很活跃,似乎“生产为中心”方针是对的。其实不然,只是当时一些特的因素暂时掩盖了问题。首先是当时党的路线正确,生产指挥得当,这是生产形势好的根本原因。其次是工人刚翻身,生活不断改善,劳动积极性高涨。再有就是当时党风总体上比较好,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凭着习惯还在勤勤恳恳为工人谋福利。这一切保证了好的生产形势。

但工会问题不久就暴露了,最突出的就是脱离群众。当时干部作风虽较好,但官僚主义、忽视群众利益亦非个别现象。工人利益被损害,自然要找工会。在立三同志时期,工会组织会去认真调查,如情况属实,工会干部会主动与行政交涉,维护职工利益。可按照一次党组会的指导思想,企业内部行政与工人利完全一致,如有矛盾也是先进和落后的矛盾,是少数落后工人无理取闹,解决的办法是教育。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工会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有工人来“告状”,一律当落后看待,反复教育他们要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坚决反对“经济主义”。时间一长,工人得出结论:“有问题找工会没有用,在工会眼里,行政永远是对的。”于是,工人不再找工会,甚至给全总写信:“如果工会只抓生产,不抓生活,以后我只交一半会费。”工会脱离群众问题开始严重起来。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工会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工作。任何一个组织或机构的存在,都须拥有一项属于自己的有特色工作。这项工作除这个专门组织和机构外,别的组织和机构都难胜任。可工会特色工作是什么呢?生产、生活、教育,这三项都属于给党政各部门帮忙与协作性质的工作,都是以别人为主、工会为辅。如工会仅干一些配合、协作、帮忙性质的工作,工会怎么会有地位、又怎有存在必要呢?

为找到工会脱离群众的原因,找到工会特色工作,找到工会生存根据,赖若愚开始了他的理论探讨,同时也开始了其思想转变。他根据暴露出来的问题,实事求是地作过研究后,很快发现,工会脱离群众的原因是,是放弃了对职工群众利益的维护。而且还发现,维护职工群众利益,才是工会有特色的基本任务。这样,赖若愚就回到了李立三的基本立场上。195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加强党对工会的领导,发挥工会在国家工业化中的巨大作用》的文章,这篇由赖若愚起草的文章,首次严厉批评了一次党组会后不关心、不敢关心群众生活的官僚主义倾向。随后,含有这种内容的文章和发言逐渐增多,观点日益明朗,理论不断完善。1956年党的八大会上赖若愚代表工会所发表的讲话,表明其工会理论已走向成熟。他从工会基本理论谈到工会工作方针,从工会工作方法谈到工会自身建设,不仅恢复了李立三的工会理论精华,而且把其思想大大向前作了发展。

李立三曾论证了社会主义时期工会存在和“维护”的必要性,为新中国工会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但受历史条件限制,他没有详细论述社会主义时期工会存在和发挥维护作用的的基本条件。赖若愚在工会理论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于社会主义时期工会发挥维护作用的方式和渠道进行了深入研究,辩证地分析了党和工会的关系,为工会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立三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工会为什么还要存在、为什么还要维护的观点,总体上是正确的,可却被一次党组会扣上了“经济主义”帽子而加以否定。赖若愚首先对这个最基本问题作了拨乱反正。他认为,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间也存在着矛盾。矛盾根源主要在于各级领导机关“必不可免地会长期地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官僚主义倾向”,“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当然还有可能遭到官僚主义者的侵害”(在八大上的发言》)。所以维护职工利益的工会组织还要存在,还要发挥维护职工利益的作用。

在这里,赖若愚恢复了李立三关于国营企业行政与职工利益还存在着矛盾的观点,又更深入了一步地把问题根子直接概括为官僚主义,把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推广到国家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从而把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的范围从微观扩展到宏观。这已不是简单的恢复和继承,而已经是发展了。

与此同时,赖若愚还明确论证了维护工作在工会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他指出:“联系群众是工会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工会只有联系了群众,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脱离了群众,那就什么积极作用也不会有。那么,工会怎样才能联系群众呢?简单地说,就是必须认真地关怀和保护职工群众的利益。”(同前)也就是说,维护是工会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工会最基本的任务。

既然工会在社会主义时期还要存在,还要维护,那么又该怎样维护、与资本主义时期的维护方式究竟有何不同呢?对这些问题,赖若愚作了明确回答,从而使工会理论向更加靠近实践的方向前进一步。他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侵害职工利益主要是各级管理机关的官僚主义,要维护职工利益,就必须和官僚主义作斗争,而“防止和纠正这种官僚主义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群众监督。”(同上)他还指出:“职工群众反对官僚主义的办法,不能是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反对资本家那样——采取对抗的行动,而是采取监督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同上)

赖若愚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的主要方式,就是组织对各级行政机关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这种方式反映了社会主义工会的维护性质与资本主义工会的维护性质的根本区别。监督不仅是对职工利益的维护,也是对行政的最大支持和帮助,它体现了二者利益上的根本一致,而不是对抗。

这种群众监督,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建立和健全民主制度,吸引群众参加生产管理,开展群众性批评。群众的最主要的讲台就是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同上)

赖若愚认为,工会要想组织对各级行政的群众监督,必须有监督渠道,其渠道就是职工大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同时还必须有监督的法律依据和监督的法定权利。这都是工会开展社会主义时期维护监督工作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这些论述,使维护工作走向了具体化,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但工会开展维护监督工作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还不在于此,而在与党政能否保持正确关系,能否在党的领导下真正以一个独立组织身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工会领域敏感问题,尤其在李立三被戴上“工团主义”的帽子后,更变成了禁区。而正是在这一领域中,赖若愚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有共产党领导。因为社会主义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有意识地去建立。而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义不容辞地担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责任。工会是广大职工群众合法利益的维护者,是对各级领导机关实行群众监督的组织者。为能真正和各级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作斗争,工会必须是一个独立组织,绝不能成为党政的附属品。那么,党的领导和工会的独立性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二者的位置究竟应怎么摆呢?这实际上成了工会理论中的一个重大难题。

此问题在立三时期,没从理论上明确提出来加以研究,但在实践中工会已从自己性质出发本能地在摸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次党组会给李立三莫须有的戴上了反对党的领导的“工团主义”帽子,使工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党政的依附者。加之“生产为中心”方针的推行,使这种依附性有增无减。而当赖若愚重又明确提出工会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要组织对行政的群众监督时,工会的这种依附状况就显得极不协调了。为从实践中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从理论上明确党和工会的关系,明确工会的独立地位。正是出于这种需要,赖若愚创立了有重要意义的党与工会关系的理论。

赖若愚认为,“党必须加强对工会的领导。离开了党的领导,工会是不可能正确发挥作用的”。但“党对工会的领导,应着重在思想政治方面”,“在党的领导下,工会必须积极开展自己的独立活动”。“工会的这种活动,正是保障党的思想政治领导所必要的。因为通过这种活动,党的指示才能成为群众自己的行动。如果工会削弱了自己的独立活动,也就不能通过它把群众吸引到党的周围”(同上)。

赖若愚党与工会关系的理论,有这样几个要点。第一,工会必须要接受党的领导。第二,党对工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领导。第三,工会在党的思想政治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关于工会必须要接受党的领导这一点,道理非常明确。党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就没有前途,工会也不可能正确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关键在于党如何领导工会。工会既不是党的下属机构,也不是政府某个部门,而是一个独立组织。如果党象领导下级组织、领导军队那样对工会实行绝对领导,就等于取消了工会。赖若愚在协调既要保证党的领导、又要考虑工会是一个独立组织这二者关系时,创造性地把党的领导工作划分成四种类型,即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具体业务领导,从而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党对下级组织、对军队等机构和部门,是绝对领导,既要实行思想政治领导,也要实行组织业务领导。而工会是一个独立的工人群众组织,党对工会的领导,应着重在思想政治方面,而不能事无巨细全都包办代替。工会在党的思想政治领导下,必须积极开展自己的独立活动,通过这种独立活动,一方面体现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体现群众的意志和愿望。赖若愚党与工会关系的理论,是这重一要领域的一大突破。

赖若愚在从理论上论证了工会的独立性后,在实践上集中力量建设产业工会,以便从组织上能够保证在党的思想政治领导下工会的独立自主性。建国后,一直把按产业原则组织工会当作我国工会的根本组织原则。立三时期,初步建立了些产业工会,但由于条件不充分,进展不快,一次党组会批评李立三在组建产业工会问题上操之过急,于是产业工会的组建在一次党组会后实际处于停顿状态。1956年后,全总把加快建设产业工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一至二年内基本完成了产业工会的建设。由于产业工会实行以系统的垂直领导为主,工会干部由工会自己管理,因此大大加强了工会的独立自主地位。

在赖若愚主持工会工作期间,由于工会正确理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工会组织日趋健全和完善,工会独立性不断巩固和加强,从而使工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就,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是维护监督工作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工会不仅在基层企业中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开始在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个层次发挥监督作用。对官僚主义来说,工会已逐步成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有力制约力量。在维护的基础上,工会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热情支持,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是工会力量源泉。工会不失时机地向职工群众开展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引导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组织劳动竞赛,把工人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会发挥了作用,做出了贡献,自然受到党与政府的重视和高度评价,这一时期的工会工作,创造了建国以来名符其实的高潮时期。

赖若愚工会理论,是一个全面系统、有严密内在逻辑的体系,其基础是:第一,工会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要存在、仍要维护;第二,维护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基础与中心;第三,维护表现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工会维权与资本主义工会维权的根本区别。维护的条件是:第一,工会要在党领导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一方面要接受党的领导,另一方面要独立自主工作,不能成为党政附属品。一旦成了附属品,维权工作就难以开展;第二,要独立自主工作,就要有相对独立的组织体制做保证,对干部的管理和产业工会的活动,要有适当的自主性。这些工会思想,相对前人是一种根本性突破,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中国工会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即使到今天,仍会在工会思想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对工会实践有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工人群体性事件有明显增加之势。在已经建立了工会的企业出现工人自发维权的事实,暴露了部分工会维权工作的缺失和薄弱,而维权不到位,又进一步反映出工会对企业、对老板的严重依附关系。这些问题极大困惑着工会干部的思想,阻碍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作用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重温赖若愚的工会思想,学习其解决相关问题的原则与办法,对我们走出困境,振奋精神,扎实推进维权工作,发挥工会作用,当会有重要帮助。

[1]高爱娣.中国工人运动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陈骥.改革中的工会和工会的改革[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9.

Ruoyu Lai Trade Union Theory——The Essential M ilestone in the Thought History of the Trade Union

Yangjun Ou
(China Institute of working Relationship,Beijing,100048)

After Ruoyu Lai recovered and developed the thoughts of safeguarding,he put forward the essential theor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trade union.The theory is the essential milestone in the thought history of the trade union.It not only promoted the practice of the trade union,but is still significant to today'work in the trade union.

Ruoyu Lai;the trade union theory;the party and the trade union

D412.6

A

1008-8636(2011)01-0006-04

责任编辑 王建国

2010-11-02

欧阳骏(1951-),男,广东新会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干部培训部主任、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