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域航空救援作战安全分析

时间:2024-09-03

■ 刘钧 罗声 李文文 陈涛 株洲市消防救援支队

一、水域航空救援适用场景

(一)侦察搜索。在水域灾害环境中,直升机可进行长时间、大范围的人员搜索和灾情侦察,其搜索不受地形影响、视野开阔,过程中还可使用机载前视红外跟踪系统、高音呼叫设备和强光照明灯组进行辅助搜寻。

(二)生活物资投送。主要适用于在人员被困环境相对安全、不便立即转运且能进行飞机悬停的灾害区域,如河道中的孤岛、内涝中的房屋、激流中的船舶等,利用直升机进行生活物资投送,把主要救援力量放在重点灾情。

(三)救生设备抛投。在岸际救援无法有效到达落水者区域的情形下,采取直升机抛投救生圈、皮划艇等方式,给落水者提供救生工具,帮助落水人员自行脱困。

(四)人员救助。在少量人员被困,不便采用舟艇、绳索横渡等岸际救援方式的情况下,通过直升机悬停、索降等方式进行营救。

(五)伤员转运。在灾害现场有人员受伤时,采取机降转运、悬停转运、担架吊升转运等手段实施紧急营救。

二、水域航空救援人员救助常用战术方法

(一)机降转运。是指直升机降落到船上或陆地上,直接将遇险人员接应到直升机上的技术,如在2019年醴陵抗洪抢险中,航空救援大队曾利用此种方法转移群众100 余人。

(二)悬停救援。指直升机在无法进行机降转运时,采用沿着建筑或山体低空悬停,由救援人员合力将被困人员转运至直升机的技术,此方式对救援现场环境和飞行员、救援人员要求高,操作风险性大。

(三)索降救援。是指在没有可供降落点的救援现场,救援人员携带索降装备,利用绳索索降的方式到达被困者所在位置,对被困人员进行直接救助或建立救生通道实施救援。

(四)吊升转移。在无法建立救生通道的救援现场,救援人员利用绳索索降的方式到达被困者所在位置,并将自身和被困者用索降绳或绳梯进行连接,由直升机将被困人员逐个吊升转运至安全区域或采用吊篮进行转运。

三、影响水域航空救援行动安全的风险因素

(一)气象风险因素。在众多天气现象中,雷暴、易积冰、低云、大风、大雾等会飞行安全造成威胁,直升机在此类天气条件下进行起降、悬停作业风险极高。

(二)现场环境因素。水域航空救援时,直升机将在陌生空域进行航线飞行、悬停作业等,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灾害现场倒塌的树木、损坏的电线、废弃的衣物及屋顶的瓦片很容易被飞机旋翼气流吹到空中,导致旋翼、尾桨受损,引发飞行安全事故。

(三)救援机型因素。一方面由于特殊的空气冷却动力设计,直升机长时间大功率的悬停作业会导致发动机出现超温现象,致使发动机停车,发生坠机事故;另一方面直升机荷载能力制约救援任务的实施,如法国空客H125型直升机无法配置机载绞车,K32 型(卡32 型)低空悬停和降落时“旋翼效应”过大,会影响飞行及人员安全。

(四)飞前风险因素。每一次航空救援离不开运行控制组、飞行救援组、维修工程组、安保部、安监部5 个小组的协同配合。其中运行控制组负责救援空域安全研判、飞行线路的选择和飞机计划报批;飞行组负责收集现场情况、准备救援装备、制定救援方案;维修工程组负责直升机起飞前的设备检查和故障排除;安保部进行登机前安全检查;安监部负责实时监控航空救援安全风险,制定各类应对措施。任一小组出现纰漏,都将导致严重后果。

(五)其他风险因素。航空救援是一个复杂的救援体系,一方面飞行员需要高超的操作技巧来保持飞机安全悬停高度,另一方面救援人员需要克服恶劣天气和紊乱风向的影响,进行索降和吊升救援。一旦配合不佳,就会发生危险,如美国曾发生一起机载绞盘因连接绳受力产生自旋现象,导致无法正常回收提升,造成1 名被困老人跟随担架在空中持续旋转超过40 秒。

四、水域航空救援风险应对建议

水域航空救援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强、安全风险因素多,要安全快速完成救援行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要加强水域灾害事故和航空救援知识的学习,明白不同环境水域特性,能够通过对天气、环境、水流的侦察,判定实施救援中存在的风险。了解直升机工作原理,牢记飞行安全细则,熟练掌握航空救援的理论。

(二)研究制定勤务标准。要与航空公司密切配合,研究制定航空救援队人员选拔编配、装备配备等标准及安全规程、行动流程、救援操法等规章制度,根据不同灾害类型,探索实行人员、装备模块化调度,开展森林灭火、抗洪救灾等航空救援前置备勤尝试。

(三)强化预警分析研判。在执行水域航空救援前,机组要通过报警信息确定事故地点经纬度、海拔、气象等数据,并利用卫星图、现场照片等了解事故区域情况,判断是否具备起降和悬停区域,通过气象部门实时天气反馈,掌握事故点气象情况,制定救援预案。在到达事故区域后,要通过低空盘旋对灾害区域进行侦察,对执行的任务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最终救援方案。

(四)从严开展合成训练。水域航空救援既需要人与装备的结合,更需要人与人的配合,一方面要加强救援队通信训练,明确通讯用语、辅助手势和旗语等,时刻保证地面指挥员、飞行员和救援人员通信畅通;另一方面要加强飞行悬停、人员索降吊升等合成训练,通过训练发现安全隐患,改进救援方法。

(五)强化遂行心理辅导。要通过模拟训练法、适应性训练法,增强飞行员和救援人员在水域灾害环境下身体(心理)耐受力。积极做好战时心理辅导工作,及时解除救援人员心理障碍,舒缓其心理压力,坚定意志,增强信心,确保作战安全。

(六)扎实开展战例讲评。对每一起作战勤务都应进行总结讲评,认真做好视频、文字记录,并作为永久档案予以保存,提高机组和救援人员识别、防范、处置安全风险的能力水平。

在水域航空救援中,没有特定的规律,没有单一的模式,必须遵照快速反应、协调一致、注重安全、依法飞行、科学操作等原则,综合分析安全风险,提前做出预判,确保科学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更好的救援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