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 郑创锋 渭南市消防救援支队白水县消防救援大队
■ 程婧园 渭南市消防救援支队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
特色小镇一般是指具有仿古风情和农事乐趣等休闲旅游小镇,聚焦经济产业、环保、健康、旅游、时尚文化、金融、社区服务、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1]。近几年来,乡村特色小镇已成为新兴旅游特色产业,其主要优势之一就是经济实惠、特色突出、距离郊区不远、适宜双休日或者节假日自驾去放松身心。在特色小镇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村特色乡镇发挥乡村旅游休闲带动效应,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撑,成为新兴产业。以陕西白鹿原、袁家村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小镇集成了文化、探险运动、采摘农乐、游乐园、餐饮、购物、仿古风情街、体感放映等为一体的新业态的旅游特色。特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实施,使得小镇迅速发展,但由于存在布局不合理、消防安全管理欠缺等因素,小镇安全风险增大。
目前各地、各部门对小镇特色旅游定义理解不统一,管理办法、管理尺度也不一样,绝大部分地方没有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战,自身缺乏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没有明确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平时忙于经营,没有组织员工开展消防知识、技能培训、演练,没有开展防火巡查,很多是家庭经营,没有明确的消防组织,消防安全实际上长期处于失控漏管状态。
大多数特色小镇的建筑物由于没有立项及规划,按现行法律规定无法进行审批,发展布局不合理[2]。部分住宅没有经过设计图纸,在原有建筑上随意进行搭建、改造、扩建;有的为了营造仿古气息,采用竹子和木板等易燃材料来装饰外立面;为了更好地体现农村生活,一些商户甚至把柴草、木桩大量地堆成围墙,极易导致燃烧和火灾。建筑也大多未办理公众聚集场所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手续,消防用火用电管理混乱,火灾荷载大。
特色小镇业态包含餐饮、住宿、娱乐、商业、停车等功能,具有公共建筑的性质。由于是村民住宅改建而来,没有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建筑普遍不考虑防火分区,各功能分区没有使用防火墙或防火隔墙进行分隔;普遍只有一条疏散通道、一部疏散楼梯,其疏散楼梯均为敞开楼梯,不具备防火隔烟的功能,且走道、楼梯宽度较窄,为了防盗,窗口往往设置有防盗网。有的建筑年代久远,多为砖木或砖混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低;还有的为了扩展功能,甚至采用泡沫夹芯彩钢板违规搭建餐厅、库房等用房。上述问题的存在,易造成蔓延迅速,扑救困难,火烧连营的后果。
大多数特色小镇地理位置较偏僻,未设置或无法设置消防车道,有的虽然有车道,但由于比较狭窄、弯道多、落差大等因素,消防车辆很难就近施救,且往往被旅游车辆占用。小镇模式经营点多面广,分布广泛,只配备少量的灭火器,没有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设施。特色小镇内饭店、居民客栈、副食品商店等各类营业性场所数量过多,大功率电气设备大量使用,加上大部分居民电线等线路无穿管等保护措施[3],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从业者主要以当地村民、贫困户和农户等基层群众为主,文化知识层次相对偏低,没经过系统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缺乏必要消防常识和技能。一旦发生火灾,不会自救,更不会组织客人疏散。部分经营者对堵塞、占用消防车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私拉乱接电气线路,违规存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等明显的消防安全隐患往往不以为然、视而不见,经消防救援部门指出整改后,过一段时间又会反复出现。此外,部分游客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存在违规用火用电的行为,对场所的消防设施、安全出口不了解、不熟悉,增加了发生亡人火灾的概率。
各地要将特色小镇消防安全保护纳入城市、城镇建设和改造的总体规划,结合对小镇的开发利用,充分考虑和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改造特色镇周围及内部的道路、水源等公共消防设施,建造铺设消防供水管网和改造消防车道,在一些禁止机动车进入的小镇商业区域,应设置可控制的活动式护栏,保证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辆能顺利进入景区内扑救。推动特色小镇古建筑内室内消火栓建设,增设消防取水口,并设置明显标志,利用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
各地应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各相关乡镇政府、村委成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由各级政府组织公安、消防、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行业部门,加强对《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规的宣贯和落实,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特色小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整治方案,开展火灾隐患拉网式检查,研究消除影响特色小村镇消防安全的普遍性风险隐患。对城市“名片”型的特色小镇,还要通过地方政府立法等方式进行保护,把消防安全作为重点内容在立法中进行规范和明确。建立用于消防安全改造的“政府津贴补助”制度,保证火灾隐患整治或改善经费充足。 针对小镇中商业场所日益增多的现状,由公安、消防、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相关经营场所进行治理,严格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隐患,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进行临时查封或取缔。
推动属地政府对特色小镇消防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开辟消防车通道,配置中小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和手抬机动泵,有条件的可专门建设消防水泵房和市政消防管网。对在小镇内的重点文物古建筑内配足、配齐消防器材设施。对电气线路老化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线路改造,预留足够的电气线路荷载,推动电力部门负责电气线路的安装监管,对经营场所安全用电情况开展检查,比照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对商贸、饭店的要求,适当放宽,同时采取增设独立烟感、简易喷淋、电气火灾监控设施,推广安装智慧消防系统、有条件的历史文化村镇可建立智慧用电管理平台,安装电气线路火灾监控系统,提升电气火灾预警及防控能力。鼓励投保责任险等,加强火灾防控水平。为加强源头管控,建议实施严格的事前审批,行政审判部门只针对消防安全方面的要求进行审批,同时督促经营单位自觉遵守规划等其他部门的相关要求,避免出现有法规、标准但无法执行的问题。
推动建立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伍,强化人员和车辆装备的配备,消防部门、公安派出所定期组织乡镇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伍开展业务训练及灭火演练。依托特色小镇内的重点经营场所,建立微型消防站,配置消防摩托、手抬机动泵、水带、灭火器、消防桶、铲、锹、沙袋等灭火设施,在整个村镇形成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功能[4]。进行特色镇的灭火力量综合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打破传统规范要求,采取“整合建队”,合理高效整合资源,避免资源浪费。特色小镇结合周边几个乡镇合力建设专职消防队,完成消防车辆装备配备,建设消防水池或取水码头。联合周边街道社区、单位建设微型消防站,对具备作战能力且24 小时值守的,纳入119 统一调度指挥。对不具备24 小时执勤能力的,全部纳入辖区消防站统一列管、联通通信网络、加大训练指导。
消防救援部门、公安派出所要分级开展培训,提高其消防工作能力水平。加大村镇广播、短信、上墙标语、固定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力度。在重大节日、重点时段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巡查和宣传。针对特色小镇开展消防培训,加大特色小镇(村、户)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开展上门宣传,发放家庭消防宣传手册,强化精准宣传,规范特色小镇消防安全达标建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