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型金融模式对农业供给侧改革支撑作用分析

时间:2024-04-24

王敏

摘要: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化解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金融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传统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金融服务单一、缺乏产品创新等一系列问题,无法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的要求。本文通过构建新型金融供给模式,将传统金融供给与互联网金融有效结合,实现良性互补,构建规范化、多元化、各层次的金融体系,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坚实支撑,实现乡村振兴,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型金融模式;战略支撑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概述

(一)基本含义

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首次提出在2015年的小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农业供给侧改革,即从供给入手,改善供给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此后,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辟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境界。在2018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 “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见农业供给侧改革在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二)金融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

农业供给侧改革即从供给入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生产模式。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农业生产流程见图1:

金融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具体作用如下:

1.提供信贷来源。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资金来源以及农产品销售路径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而金融机构正是为农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这对于农业主产区(如东北地区)来说,需要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种植。这就需要集中购买大量的生产资料,包括种子、大型专业农机设备等。而农户主要的收入是种植农业以及外出务工,其资金来源渠道少、规模小。因此,依靠农户自有资金,无法满足规模种植的要求。金融机构可以为农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信贷,金融租赁公司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大型农业器械租赁等方式为农户融资,解决资金难题。

2.农业保险保障。

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依赖于自然环境的优劣,尤其是对于大规模种植来说,需要防范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减产甚至绝产的风险。在农产品销售阶段,农户也面临市场价格波动而无法覆盖种植成本的风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业生产越来越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这导致一些农业种植大户以及行业龙头企业面临较大风险。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农业保险产品,覆盖农产品种植、生长、销售全过程,参保的农业经营主体即可将大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实现风险的转移与规避。

3.促进形成农业生产全链条。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以及各环节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从上至下的生产链条。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联合生产;订单农业生产营销;农产品深加工与大型商超对接等合作模式成为新常态。这就对金融机构的综合性金融服務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咨询、信贷、结算、担保等综合性服务,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农业生产链条的形成。

二、传统金融模式对农业供给侧改革作用现状

(一)传统金融供给模式概述

传统的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机构;另一部分是以资金互助社、农户个人借贷等组成的准正规金融,这部分金融供给大多是民间自发形成,属诱致性创新。正规金融供给为主,准正规金融供给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传统的农村金融供给模式见图2。

(二)传统金融供给模式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

从供给上看,传统的农村金融供给模式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供给主体。其中,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较多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本质是以盈利为目的,更偏好于将信贷投放到利润率高的行业。由于涉农贷款利润率低,农业生产信贷风险高,无法满足盈利性需要,所以许多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从农村地区撤离,撤并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上收信贷权限,导致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机构偏少,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服务和扶持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虽在农村信贷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但其金融实力有限,无法满足农业贷款需求。

从需求上看,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的推进过程。因此其资金需求数量大、周期长,而且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多样化的趋势。现代化农业要求使用专业化的大型农业生产设备,然而大部分个体农户受资金限制,无法一次性购买农业生产机械,这就产生了对大型农业设备融资租赁的要求。针对农村地区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提供全面性、差异化的农村金融服务,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供给不足、产品种类单一、供求矛盾突出。因此,在传统的农村金融供给模式下,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未被有效满足。

2.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仍然是以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即农民通过种植农产品售卖给收购商获得收入,没有进行深加工或挖掘附加价值。在这种销售模式下,农民可选择的销售渠道单一,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因此农民的收入也低。而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提供金融服务,缺少对农的综合服务,不能将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为农产品提供新的销售途径,缓解农产品的销售压力,因而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3.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调整生产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与需求相匹配的供给机制,这就要求农业种植主体充分了解市场信息。但由于农村地区信息不发达,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少,且大部分信息是滞后的,无法获得完全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对于个体农户来说,其种植农产品的种类大多依靠于个人主观判断,或是盲目跟从种植大户的选择,存在着羊群效应,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品种的农产品库存不足,而另外一些农产品出现过剩,库存积压,不利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传统金融供给模式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不足,无法有效支撑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

三、新型金融模式及其作用分析

新型金融模式是指在传统金融供给的基础上,引进互联网金融供给,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二者良性互补。新型金融模式是一个规范化的,提供多层级以及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供给体系。具体模式见下图3:

新型金融模式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支撑作用如下:

(一)扩大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金融供给,增加信贷支持

通过完善农村可贷资产认证机制,拓宽农业贷款的抵押、质押物的形式,明确规范化的担保机制,在减少金融机构面臨的信用风险的同时,增强传统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比例。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在农村无网点的地区尝试进行线上融资的形式,简化贷款手续。2017年,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30.95万亿元,同比增长9.6%。此外,在传统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供给的基础上,引进互联网金融资金供给。通过优质的涉农网贷平台,将农业企业或农户个体与资金供给方连接起来,实现双方自愿平等交易。目前已有多家网贷平台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探索农业众筹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可采取回报众筹形式,一方面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资金以及稳定的产品销售途径,另一方面使投资者利益得到了保护。新型金融模式通过传统金融机构扩大供给与引进互联网金融支持的方式,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资金支撑,服务农业规模化生产。

(二)满足供给侧改革多样化金融需求,创新金融服务

新型金融模式要求金融机构不局限于仅提供信贷服务。面对供给侧改革中产生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应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扩大专业的农业保险的服务范围,以防范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风险。根据2018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内容,2017年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金额为27900亿元,覆盖了2.13亿户次农户。还可通过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对冲风险,减少因价格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内已上市的农产品期货涵盖小麦、水稻、玉米、黄大豆、白糖、棉花等。除此之外,提供专业的农业机械融资租赁服务,缓解农户以及农企对大型农业生产机械的需求与购置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

(三)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加农产品销售路径

首先,利用互联网平台所具有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优势,进行用户数据的挖掘分析,为客户匹配其实际的金融需求。通过互联网大量的信息与数据分析处理,农户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科学的生产决策。做到以需求为导向,从供给层面改革农业的生产。同时,金融机构可以获得用户的真实信息,有效减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借助“互联网+”平台,与电商进行合作,发展订单农业,与大型商超对接,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改变传统的单一线下销售模式,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生产加工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化解过剩库存,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助于使农产品定价市场化,优化我国的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丁廉业。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2018(05):37-43

[2]人民银行滦县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模式探讨[J].河北金融,2016,(09):60-61

[3]吴比,郭永田.发挥政策性金融对供给侧改革改革推动作用[J].农民日报,2016,(07):105-106

[4]韦汝虹,方达.“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价值链的构建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07):3-5

[5]张佳智,付灿灿,陈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0):96-9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